广东竞争力浮沉背后的思考
——对话《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执行主编黄茂兴
黄茂兴
发展竞争力的较量,是一场你追我赶的长跑赛
今年3月,《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
《报告》结果显示,2012年,江苏、广东、北京三省市位列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三名。引人瞩目的是,此次广东竞争力让出榜首,滑落至全国第二。
“我们不要过分关注榜单中名次的一升一降,而应当理性、辩证地看待竞争力排名:发展竞争力的较量,是一场你追我赶的长跑赛。这次广东竞争力的排名下降了,下次又有可能迎头赶上,反超对手江苏。”《报告》执行主编、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茂兴接受《南方》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
广东曾问鼎竞争力榜首
《南方》:《报告》最早是何时出台的?
黄茂兴:最早从2007年开始,每年由中国社科院发布该《报告》。
每年我们都会将《报告》赠送给各地省(市)委书记、省(市)长,并发放调查问卷。《报告》在地方政府、国家部委引起了很高的关注度,许多部门都对指标设计、关注点提出建议,我们也会一一吸纳这些意见。
《南方》:与过去以GDP为主要衡量标准相比,《报告》的综合排名有何特点?衡量“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有哪些关键性的考量指标?
黄茂兴: 与过去“GDP为王”不同的是,我们尽量淡化了GDP色彩。在课题组看来,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不仅是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发展后劲、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比拼。所以,GDP指标所占的权重仅为0.68%,还不到百分之一。
《报告》的评价体系共分为9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和210个四级指标。其中,九大指标体系分别为:宏观经济竞争力、产业经济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财政金融竞争力、知识经济竞争力、发展环境竞争力、政府作用竞争力、发展水平竞争力、统筹协调竞争力。这些指标涉及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是当前国内最完整的评价体系。
我们也尽量保持独立客观,淡化主观色彩。在世界经济论坛、国际竞争力报告等研究活动中,有很多会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打分评判。我们的评价指标避免了这些主观性的分数,而是一切由数据说话。且《报告》采集的数据全部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各省、相关部门提供的专业年鉴,这具有权威性。
《南方》:在连续8年发布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广东表现如何?
黄茂兴:广东的绝大多数指标排名靠前,一直位居竞争力榜单的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广东的竞争力排名也一直在攀升:2008年,广东还只是位居全国第四;2011年,广东迅速问鼎全国第一;2012年,广东的名次虽然滑落一位,但还是稳稳地排在全国前三。
这些足以证明,广东的经济实力、发展后劲等走在了全国前列。
意外退出榜首的背后
《南方》:《报告》显示,2011年,广东、江苏、上海三省市位列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前三位。然而,2012年广东竞争力退出榜首,这背后的原因何在?
黄茂兴: 全球经济尚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作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大省,广东在这轮危机中受到的冲击也最大。尤其是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发酵,对广东整个经济面的影响是深度的。广东正经历着转型的阵痛,竞争力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
《南方》:2012年广东竞争力排名滑落至全国第二。与此相对应的是,广东有哪些竞争力指标出现了下滑?
黄茂兴:在宏观经济竞争力、发展环境竞争力、政府作用竞争力、发展水平竞争力、统筹协调竞争力等5个指标中,广东的位置有所下降。
以宏观经济竞争力为例,其中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指标是广东大幅失分的项目。2011年,广东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在全国位居第23位,这个排名在全国已是下游水平;2012年,广东排名下跌了6位,位居第29位。
固定资产投资被公认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神器”。从某种程度上说,广东的固投增速放缓,也未必完全是坏事。这说明广东不走过去靠投资拉动的老路,而更加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要保持当前经济增长,固投仍是必不可少的。未来要更加注重对固投结构的调整,这是广东省政府需要思考的问题。
再以发展环境竞争力为例,其包括基础设施竞争力、软环境竞争力两个三级指标。其中,一个地方能否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能否有更多的本土企业扩张,这取决于当地软环境的优劣。而2012年广东的软环境竞争力位居全国第31位,比2011年下降15位。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幅度的下行?受金融危机影响,广东的外向型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国际市场的萎缩,使得珠三角企业赖以生存的海外订单锐减。当时许多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外资企业纷纷停下扩张的脚步。反映在数据上,最明显的就是广东的外资企业数增长率、个体私营企业数增长率等指标出现了较大滑落。
《南方》:除此之外,2012年广东还有哪些竞争力指标依然保持稳健或前行?
黄茂兴:在产业经济竞争力、知识经济竞争力两项排名上,广东依然坚守在原来的位置上,分别位居全国第三、第一。
尤其是知识经济竞争力,象征的是区域经济发展后劲。在《报告》中,知识经济竞争力包括科技竞争力、教育竞争力、文化竞争力三个三级指标。其中,广东的科技竞争力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一,教育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均进入全国前三。
在科技竞争力方面,在经济发展带动下,广东省对科技投入力度在全国首屈一指。R&D人员、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这对广东未来的发展非同小可。
与此同时,广东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财政金融竞争力在全国排名位居第六、第三,均比2011年前进一位。
竞争力缘何被江苏反超
《南方》:在最新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中,江苏一举反超广东,这引起了外界的关注。相比之下,江苏有哪些方面值得广东学习、借鉴?
黄茂兴:在诸多竞争力指数上,江苏都是毫无疑问的“单打冠军”。江苏的宏观经济竞争力、产业经济竞争力、政府作用竞争力、发展水平竞争力等排名均名列榜首。相比之下,广东只有知识经济竞争力一项位居全国第一。
未来经济发展的后劲,必然扭转到科技创新驱动上。江苏的科技竞争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江苏十分注重科技投入,其投入的R&D经费是全国最多的。这也对当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很大。
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江苏已成为海内外高端人才的首选地。截至目前,江苏先后有410多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位居全国第一。 仅以苏州为例,当地共有140人入选“千人计划”,其中创业类人才95人,首次超过北京,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名。
同时,江苏的民营经济活力四射。在个体私营企业数增长率、万人个体私营企业数等指数上,江苏远远领先于其他省份。这也意味着江苏在经济结构调整上越来越趋于合理。
拿广东、江苏两省比: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广东以海外订单为主的外向型经济首当其冲,面临着艰难转型;而江苏民营经济发达,且大多企业有着很强的生存能力。当金融危机来临时,这些民营企业掉头转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
此外,江苏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软环境等方面,也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南方》:根据课题组研究,未来广东要提高经济竞争力,应当如何着力?
黄茂兴: 广东当前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加快转型升级的脚步,从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中彻底走出来。广东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以创新为发展驱动,这些都将倒逼广东提高经济竞争力。
广东要完善市场生态,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脚步,为数以万计的企业松绑、减压,营造出一流的、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像广州、深圳这样的城市,要努力步入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的行列。
尤其是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有着毗邻港澳的独特优势,还应当在发展开放型经济上更进一步。广东应当抓住申报自贸区的难得机会先行先试,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为开放探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上,2012年广东在全国排在第6位,这与其综合实力并不匹配。对广东而言,未来仍需提高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记者/郭芳 通讯员/李玉莲 发自广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