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会场五:中国式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3-10-03浏览次数:16

“中国式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比较”分会场由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魏枫教授与厦门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李立男教授共同担任主持人。魏枫教授首先对参会的各位专家和同学表示欢迎随后介绍了第五分会场的总体情况与汇报安排,期待各参会同仁能在分会场中增进交流、开拓视野、斩获友谊。

第一位进行分享汇报的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于蒙蒙,她的题目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生成逻辑、发展悖论与解蔽路径。于蒙蒙分析“双元革命时代”背景下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生成逻辑“资本利润”驱动机制下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悖论中国式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进行比较分析之后,提出应以规范导控资本规避资本奴役,以人民至上理念消弭异化统摄,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擘画国际发展新格局,以党的领导开拓人类现代化发展新航向。

接着,土耳其中国商业促进友好协会会长、《“一带一路”季刊》杂志社社长阿德南·阿克佛拉特进行分享汇报,他的题目《帝国主义与现代化》。他认为现代化并不意味着西方化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有着显著区别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充分考虑本国国情基础上重新定义的现代化,是一种可持续的现代化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为全世界人民创造福祉为全球发展树立积极典范。

第三位进行分享汇报的是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江永杰,她的题目《我国资本的新使命、新特性、新规律——基于新发展阶段的资本“新治理”探索》。江永杰同学分析新时代背景下资本发展的新要求、新使命,总结了新发展阶段资本发展的新特性、新规律,进而提出站稳人民立场推进资本发展“新治理”思路:以社会主体制度和价值体系强有力地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即明确劳动对资本的信托代理关系;强化公有资本对非公资本的监控和引导;发挥资本对生产要素的积聚作用;限制资本的生息性和虚拟性,遏制非公资本的无序扩张性和剥削性;建章立制将社会主义价值准则内嵌于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第四位发言嘉宾是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何干强教授,他的题目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振兴公有制经济》。何干强教授认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含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抗性矛盾的发展这也决定了资本主义无法摆脱周期性经济危机。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老路,走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只有坚定不移地振兴公有制经济,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真正把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落到实处,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位发言嘉宾是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赵意焕教授,她的题目中西现代化的驱动机制及前途比较。赵意焕教授从主体动力机制、效率驱动力、经济增长机制发展前途四个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进行比较深入阐释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及其优势。同时,赵意焕教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前途进行了展望,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失误和曲折,但是只要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就能够不断修正不合理的做法,最终一条增长、曲折、修正曲折、再增长的螺旋式发展的现代化之路。

第六位发言嘉宾是中南大学法学院人权研究中心彼得·赫尔曼研究员,他以视频形式分享了文章对当今“主体”的思考。彼得·赫尔曼研究员指出,主体和主体性问题是哲学研究最核心的问题之一。现代化的一个核心社会问题是确定历史进程的主体人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人的主体性澄明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因而明确人作为主体以及人的主体性的认识进程是深刻理解现代化内涵的核心挑战。

魏枫教授对上半场的分享汇报进行了总结,认为各位专家从不同视角深入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区别,并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资本“新治理”、公有制经济发展等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下半场第一位发言嘉宾是厦门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李立男教授,她的题目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比较、探源与当代意义。李立男教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是追随西方现代化还是构建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有何异同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的意义是什么等问题展开论述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方向,为发展中国家建设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第二位进行分享汇报的是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顾善雯,她的题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发展格局演进——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顾善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的——发展阶段——发展实践”这一整体分析框架,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个维度深入阐释了现代化经济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以及实践成的经济发展格局演进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三位进行分享汇报的是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刘乐乐,她的题目为新变化背景下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论争及其现实意义。刘乐乐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当代资本主义之变、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论争及其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展开探讨,认为研究者应及时追踪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动态并对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作出分析研判,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澄明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变”与“不变”,在世界大变局中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随后,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裴文霞分享了文章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她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超越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政党主导的现代化超越寡头主导的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超越世界霸权体系的现代化。

最后一位进行分享汇报的是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刘竹青副教授,她的题目是《房价上涨、荷兰病与中国制造业出口下滑》。刘竹青副教授根据荷兰病理论,探讨房地产繁荣如何导致中国制造业出口下降。研究发现:荷兰病确实存在,房价上涨通过资源流动效应和支出效应两个关键渠道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房价上涨阻碍了劳动力流入制造业(资源流动效应)另一方面房价上涨导致了更高的通货膨胀(支出效应)。

最后,厦门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李立男教授对分会场进行总结。她认为,专家学者们对中国式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展开了系统深入的比较研究,让我们更加入地理解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明确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贡献。

发稿/白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