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院好党员
团队名称:《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团队
所在支部:经济系党支部
基本情况简述
从2013年开始,由六名党员教师(叶李伟、陈洪昭、严思屏、叶琪、许彩玲、易小丽)组成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团队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不仅形成了三套初级与两套中级课程的集体备课成果、丰富了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与平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带动了团队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生课堂评价不断提高。
故事内容
经济学院有这样一支党员教学团队
从2013年开始,经济学院经济系活跃着一支精干而且充满活力与创新力的教学团队——《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团队。在这个团队里,有六位治学严谨、意气风发、爱岗敬业的党员教师:
叶李伟:团队负责人,具有良好的专业研究能力与丰富的教学经验;
陈洪昭:经济系副系主任,有着敏捷的思维与幽默的谈吐;
严思屏:热情且极具亲和力,是团队中最能活跃气氛的人;
叶琪:做事严谨认真,努力上进,同时科研成果颇丰;
许彩玲:坚强而有韧性,即使面对困难也能微笑面对;
易小丽:团队中年龄最小的姑娘,可爱,自信,有干劲。
这六位专业教师都是党员,均已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平均年龄35岁,其中副教授1名,讲师5名,硕导3名。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多年的教学经验,再加上执着的教学理想与党员责任感,使这支年轻的教学团队底气十足,敢想敢做。该团队最大的特色与成就在于重启了在高校尘封已久的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活动,在中小学司空见惯,但在如今的高校因种种原因难以开展。2013年9月“西方经济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叶李伟老师借助本科教学改革之机,提议团队成员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因为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西方经济学是一门体系复杂且理论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即使是任课多年的教师,对一些原理与问题的解析也有拿捏不准的时候,非常盼望能够有同行在一起展开充分的研讨,指点迷经,突破自己的教学瓶颈。很快,这一提议得到志同道合的团队成员的鼎力配合。
集体备课是一种“行动研究”。团队首先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事先制定西方经济学本科课堂教学内容改革方案,明确各阶段的教学目标、新的教材与教学大纲、初级与中级的知识衔接、以及最终教学改革成果形式等。然后是协调安排好集体备课的时间与地点以及应遵守的基本规定。这需要老师们发扬牺牲精神,腾出一段共同的闲暇时间,聚集到同一个地方,把花费大量时间准备的课件教案拿出来进行议课。团队还建立一个微信群用于发布通知交流信息,议课时不迟到早退,有事不能来要向负责人请假说明原因。事实上,怀抱着共同目标的大伙儿都很自觉,这些要求没有事先说明与强制过就约定俗成了。最后是按照安排好的工作流程进行集体备课活动,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分工备课。团队根据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与专长,按微观与宏观再分成两个小组,分别由两个经验稍长的教师负责,在开学初按照教改要求与教材内容,将一学期每一章节的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个人,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提前知道备课课题,并承担相应的主备责任。每一次主备教师都必须对所承担的教学内容做精心的研究准备,并在集体议课前设计好教学方式,制作好课件,同时其他老师也要熟悉主题,做好比较充分的议课准备。
第二,集体议课。主备教师按准备好的PPT说课,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解决重点与难点,讲解要求做到深入浅出。议课时,其他议课教师进行补充、删减、矫正,并且勇于亮出自己的观点与意见,主备教师要做好记录,初步形成教学文本预案。
第三,整理完善。议课后,主备教师应在集体议课的基础上将自己负责的教学课题进一步整理、修改与完善,其他成员也可以提供有益的帮助,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与文本设计,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PPT、统一资料、统一作业、统一检测。
第四,设计补改。为了不因规范统一而使课堂呈现死板的教条主义,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保留和发挥备课组成员的个性化教学。备课组成员可以在主备教师规范的教学设计上,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班上学生的情况以及对教材的独特理解等方面,再作调整补改,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教学实施方案。
第五,教学反思。每次教学后,记录下教学中的最深刻难忘的亮点与不足,反思形成新的经验与教训,并在下一次的集体议课中交流反思内容,帮助大家共同进步。
近三年的时间,团队经历了《西方经济学》初级课程教材的两轮变更:从高教版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变更到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最后确定使用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版的《西方经济学》作为主要教材。通过集体备课活动与多轮的教学实践,团队老师们三年来的辛苦付出已有所成:
一是学有所成,形成了三套初级与两套中级课程的集体备课成果。一方面体现在统一的教材、教学大纲、教案、PPT、习题库等文本资料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实践上,每一轮更新的教学方案与教学资料至少都已经过一轮的课堂实践检验,实现不同班级有共同的PPT教学,有统一的课程进度,为学生提供了客观公平的学习考核测试系统。合理的教学安排与衔接得当的初中级阶梯教育,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也满足了学生不同层次的专业学习需要。
二是提升自我,带动团队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近两年,团队除了在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中担当重任,还陆续承担了《中级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等研究生专业课,更多的教学实践经验,提高了团队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课堂自信与教学水平。近三年西方经济学教学团队成员的学生课堂评价不断提高,普遍反馈优良,评价成绩排名进入学院的前40%。
三是推动教改,不断丰富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与平台。依托于《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2015年叶李伟老师带领团队成员获得“《宏观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新时期《西方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两项校级教改课题立项。为此,团队成员正着力于已经开展与即将开展的三件事情:第一件是已在研讨和撰写与马工程版《西方经济学》教材内容相应的、能够反映中国经济运行特点的典型案例,希望近期能够完成名为《西方经济学案例与专题研究——基于中国的经济实践》的辅导教材的编著;第二件是设计构建一个《西方经济学》课程资源网络共享平台,该平台将实现资源共享、师生互动与多元化自主学习功能,为此,要提出包括模式选择、模块设计与平台管理在内的多方位平台设计方案,并力争在近年内将蓝图变为现实;第三件是应最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的需要,预备接受开设西方经济学本科实验课程的挑战。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铺陈开来,团队成员们干劲十足,信心百倍。“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建设与推进《西方经济学》本科精品核心课程,是这个年轻的教学团队的奋斗目标。为此,他们喜欢上了集体备课活动,甚至已产生了集体归属感,他们喜欢在团结活泼的氛围中制定教改计划并完成任务,在争议与探讨中打开脑洞,在反思与完善中提升教学质量,在合作与交流中感受信任与得到帮助。总之,这就是经济学院那支由党员教师构成的年轻的、有理想、有目标、敢作为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团队。
(供稿/经济学院党委办公室 发稿/蔡雅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