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发展网 2019-03-15)
大业欲成,人才为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敞开胸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一带一路”宏伟蓝图需要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擘画。
然而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人才紧缺问题,成为了制约合作项目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一带一路”的人才需求形势究竟如何?有哪些问题需如何解决?对此,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专门采访到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教授。
黄茂兴表示,“一带一路”的建设推进需要“内举外张”的人才支撑,即既需要在国内培育高素质复合型的“国际通”,又亟需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知华亲华的“中国通”,以适应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所产生的大量国际化人才需求。
结合国内外形势建设人才队伍
中国经济导报:在您看来,目前我国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人才需求形势是什么样的?
黄茂兴:我认为,我国应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一方面,需要在国内建设深谙国际规则、擅长国际交流与通晓沿线国情的“国际通”人才队伍。具体来说:
一是亟需国际化高端政策人才助力与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这既包括通解沿线国家内政外交并胜任跨国谈判协商、规划合作对接等事务的政府人才,又包括需要具备前瞻国际视野、资深的专业积累可为政策沟通提供智力支持的优秀研究人才。
二是亟需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助力与沿线国家设施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首先,设施联通需要国际化的复合型、技能型工程技术类人才,其中,通晓沿线区域的语言和当地法律风俗民情、能将中国标准与当地建设实际有机整合的高精尖人才更是稀少。其次,贸易畅通需要国际化的懂经营会管理、善于跨文化交流的创新型商贸人才,其中,深谙自由贸易规则和跨境电子商务、能“走出去”沿线国家创新创业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人才最为紧缺。最后,资金融通需要国际化的熟悉国际金融市场规则、懂得国际化资本运作的优秀金融人才,其中,擅长开发金融、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创新业务的高层次复合型金融人才尤为奇缺。
三是亟需国际化的精通沿线国家文化、语言和信仰等的人文交流人才助力与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值得一提的是,“语言相通”是“互联互通”之基,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种类、使用情况复杂,但目前我国语言人才特别是小语种人才十分短缺,语言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培养“一带一路”复合型语言人才,以消除“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掣肘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需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汇聚培养亲近中国文化、认同中国道路与熟稔中国标准的“中国通”。通过大力延揽、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批精通中国语言文化、知华亲华的精英人才,激发这些“中国通”的内生动力,使学习并亲近中国文化成为他们的自觉愿望,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使用中国标准成为他们的自然需求。从而他们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推动者和实施者,带动“一带一路”伟大倡议渗入当地民心。
可见,“中国通”是当务之急,将有助于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命运共同体。其中,沿线国家华人华侨更需要大力培养成互联互通人才,从而利用他们在当地的人脉与资源,做好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对接合作,减少落地风险。
重视院校教育培育复合型人才
中国经济导报:那么,您能不能具体谈谈,目前我们所遇到的人才问题有哪些?
黄茂兴:首先,我们缺少语言精的专业人才。据不完全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官方语言大致涵盖蒙古语、哈萨克语、俄语、塔吉克语、土库曼语、乌兹别克语、希伯来语等等。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外语课程以英语、俄语、阿拉伯语为主,部分语种专业在读人数全国非常有限,另有一些小语种专业尚未开设课程。语言互通、精通各国文化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必要基础。但目前,语言人才尤其是小语种人才匮乏,已成为我国对外沟通的一大障碍。
其次,我们缺少复合型国际化人才。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经常出现例如“缺少看得懂老挝语贸易条款的律师”的尴尬情况。这说明国家急需同时懂政策、懂技术、懂外语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虽然目前一些国内院校开始探索“语言+专业方向”或“语言+第一专业方向+第二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多数国内院校面临着培养结构单一、国际化水平较低、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脱节等问题,适应“一带一路”新形式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在院校中得到广泛推广。
最后,缺少对地方院校人才的充分重视。英雄不问出处,但许多地方高校尤其是非“985”、“211”院校培养的优秀人才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在待遇保障、发展机会等方面常受到身份壁垒限制。“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聚集全社会各方面人才共同参与,地方院校、地方智库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应该得到平等对待。
(链接来源:http://special.chinadevelopment.com.cn/2019zt/2019qglh/yw/2019/03/1472969.shtml?from=groupmessage)
(发稿/黄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