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视点】大显身手正当其时,民营经济向阳而生
(来源:央视网2025-3-5)
进入“两会时间”,民营经济备受瞩目,代表委员们齐聚北京,聚焦“发展之问”,探寻“发展之钥”,共话民营经济发展新愿景。
全国两会前夕,民营企业座谈会时隔6年多再度召开。“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会上传出的政策强音,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
乘着政策东风阔步前行,代表委员们信心满怀,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他们表示,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苦练内功方可扎稳基础,根植沃土更能向阳而生。
稳信心,民企紧抓机遇
贡献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1982年创办企业,走过43年历程,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委员在民营经济发展的浪潮下,一步步前行,经历了多个周期波动,不变的是他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中国14亿人口的大市场不会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形成了一定的消费能力和经济格局,这个格局也没有变。”刘永好委员表示,在这些不变的基础上,政策的加力支持、科技的不断进步,进一步增强了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
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后,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委员深有感触。齐向东委员表示,民营企业座谈会提振了民营企业的信心,鼓舞民营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紧紧抓住新时代新征程科技创新的重大机遇,以科技创新硕果报效祖国。
从2018年民营企业座谈会“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到如今的“大显身手”,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代表认为,这体现了中央对民营经济的坚定支持,有助于稳定民营企业的预期和信心。政策从“稳信心”到“强创新”的升级信号,将鼓励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
苦练内功,增内生动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民营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民营企业锚定国内大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积极布局新赛道,在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持续发力,探寻蓬勃发展的内生动力。
新年伊始,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凭借超高性能惊艳全球;宇树科技机器人亮相春晚,一套高难度手绢玩法激发了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更多想象;比亚迪日前宣布10万元以下车型搭载高阶智驾系统,推动全民智驾更近一步……众多民营企业一次次用实践证明,当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民营经济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强动能。
“要闯,要学。”这是刘永好委员对于转型升级趋势下企业如何紧跟时代潮流简洁有力的回答。作为一位年逾古稀的民营企业家,刘永好委员坚持“向年轻人学习,学习大数据,学习大模型”,在他的带领下,新希望集团积极以新技术推动变革创新。
猪肉价格的周期性波动特别大,价格高的时候消费者有意见,价格低的时候养殖户和农民有意见。对此,刘永好委员表示,可以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建立预测模型,结合饲料销售、养殖格局进行调研,解决周期波动问题,从而解决农民增收以及规模集中以后,“公司+农户”良性发展的问题。
“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大环境下,民营企业要紧紧抓住技术创新这个关键,把握机遇,大显身手。”对于民营企业如何增强内生动力,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茂兴代表表示,除了以人工智能驱动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外,民营企业还需聚焦细分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通过专精特新路径打造“隐形冠军”,并积极参与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升自身在核心产业链中的嵌入度。
政策护航,未来可期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市场准入障碍;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推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民营经济促进法将尽快审议出台,为民营经济发展构建法治化保障框架……近年来,持续优化的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护航。
对此,齐向东委员深有体会:“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经营主体的纾困帮扶力度,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打消了我们对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提升了市场信心。”
当下,融资难融资贵、被拖欠账款等困扰民营企业的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化解民营经济系统性风险,激活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稳健运行的重要保障。
对此,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树奎建议完善民营经济风险化解机制,鼓励用好用活重整工具;建立民营经济流动性风险长效保障机制,提升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同时,将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融入国家整体创新体系,设立专门面向科技型民营企业的科研资助项目,重视科技型企业家培养及高端人才引进、留育。
在田轩代表看来,推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地,需“软硬”兼济。“硬支持”方面,政府应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专项基金等方式,缓解民营企业的资金压力;通过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为民营企业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更需要改革的深层次‘软支持’。”田轩代表认为,应遵循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一致性,给市场以稳定预期,并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在权益保护上对各种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
(发稿/秦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