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放开后我国电影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光明网 2023-01-12)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文简称新冠病毒疫情)全球蔓延给世界电影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虽然在2020年-2022年三年间,得益于良好的疫情防控措施,我国电影产业率先复苏,在2021年成为电影票房最多的国家。但是对比2019年的票房顶峰,2021年的票房的也仅为2019年的80%左右。电影产业有着生产经营周期长等特点。受三年新冠病毒疫情影响,社会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也给传统电影产业带来现金流断裂、人才流失等问题。我国电影产业必须抓住全面放开后的市场机遇,加强内容创作,丰富电影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产业。
[关键词] 电影产业;新冠肺炎;全面放开;机遇
引言:
作为“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9年末的新冠病毒疫情暴发,不仅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更是让全球电影产业遭遇市场化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行业危机。为避免产生聚集性疫情,不少剧组拍摄活动和计划暂停或推迟。这引发一系列后续连带反应,一方面大量影片不得不改期撤档,另一方面,受资金链断裂的影响,诸多大型影视企业面临严重亏损,不少中小影视企业接连倒闭。更为重要的是,电影产业生产经营周期性长,长达三年的疫情影响带来影视人才流失、观众观影习惯改变等冲击。即使在全面放开后,影视产业复苏依然任重道远。
一、三年疫情对电影产业的影响
新冠病毒疫情给电影产业的影响极为深远,大量院线歇业,制片和宣发根本阻滞,不少影视公司面临严重亏损、倒闭等问题。在2020-2022三年间,全球电影产业一度出现断崖式下滑。虽然当前电影产业有所恢复,但是电影工业格局、生产方式、运营理念仍然面临全方位、持续性的深入影响。
(一)电影产业收入主要依赖于电影票房,但是三年新冠病毒疫情导致不少地区的电影院放映停摆、在拍电影延期、推迟上映等问题,这对电影产业造成最直接的影响,由此带来影视合同违约、运营成本增加和融资困难等问题,导致影视企业纷纷亏损倒闭,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形势最为严峻的2020年,全国注销影视企业超过6000家,可谓进入产业寒冬。虽然得益于良好的疫情防控措施,2021年开始票房有所回升,但是要重塑行业信心,回复至从前繁荣景象,还需极为漫长的恢复周期。
(二)影视人才大面积流失。受三年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不少影视企业遭受困境,营业收入基本归零,难以维持经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生活和家庭压力,不少影视人才纷纷选择跳槽或转行,人才外流严重。以中国电影头部企业为例,中国电影、幸福蓝海、文投控股等企业的职员数量从2020年开始连续下降。其中,文创控股2019年拥有员工1886人,2020年则减少至1498人,2021年继续跌至1168人。
(三)影视新业态对电影产业造成冲击。三年新冠病毒疫情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公众原有的生活方式、媒介消费习惯,线下消费受限,电影产业的网络首映、线上推广、在线付费点播模式迅速发展起来,塑造了“云观影”“云娱乐”等全新影音消费方式。影院观影这一传统的电影消费模式必然会受到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电影的网络播映给观影群众带来便利的同时,甚至会培养出一批忠实的线上消费群体,这种改变会影响到电影产业的渠道价值、窗口规律、版权意义,也会影响电影产品的类型、形态的生产和营销、推广的方式。
此外,新冠病毒疫情的波及面是全球性,且持续时间长,还呈现出“病毒不断变异,长期共存”的持久态势,因此新冠病毒疫情所带来的经济代价、社会成本和对全社会的心理冲击影响也将持续,对于电影产业的冲击还体现在通过影响GDP增速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民众的心理和生理造成冲击和影响等。
二、全面放开后电影产业所面临的机遇
虽然三年新冠病毒疫情对电影产业造成冲击,但是得益于国内的疫情防控措施,电影产业率先复苏。在全面放开后,电影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本土市场效应将进一步放大
任何强力、成功的文化输出都是国内繁荣的文化市场外溢,没有国内市场的发达,也就无法争夺国外市场[1]。三年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国外电影市场萎靡不振,但是国内市场则相对繁荣,从而涌现了以《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你好,李焕英》等一批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国产电影。这些国产电影具有正剧题材、制作精良、低起点人物、个体视角、家国情怀、工业化、商业化的大片模式等特征,将观众目光重新聚焦到国产电影上,为中国电影工业化能力、市场运作能力提升提供了示范。全面放开后,观众将重新回归影院,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放大,这为优秀的国产电影作品成为市场爆款提供可能。
(二)电影产业体系将进一步丰富
院线电影的冬天,成就了网络电影春天。三年新冠病毒疫情转变了观众观影消费,网络观影等新型的观影方式正在崛起。以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为例,全年有超过70部的千万收入网络电影,并积累了大量的忠实观众。如《开端》《隐秘的角落》等精品影视剧建立良好的美誉度,为投资方或制片方继续深耕该领域提供了信心。全面放开后,影视企业不再局限于院线这一单一的上映方式,而是可以通过各种移动互联方式上映电影,加大利用AI、AR、VR、5G、区块链等新技术,对已有电影作品重新赋能,扩展影片上映渠道,同时配合开发点播、放映等营利方式,丰富产业体系内容。
(三)内容创作能力进一步提升
内容为王是电影产业发展的本质。但是由于过度资本化,之前一些内容荒诞、制造粗糙、精神内核差的影片“登堂入室”,观众对作品质量的满意度并不高。新冠病毒疫情对院线电影重新洗牌。从近三年的电影票房来看,紧扣时代主题、关注受众需求的优质影片成为电影市场发展核心动力越来越得到证实,内容为王的趋势更加明显,这也为全面放开后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创作者将更加聚焦展现精神价值,引领文化思潮的题材,拍出更多接地气、反应社会现实、走进人心的高质量影片。
三、全面放开后电影产业发展策略
电影产业属于艺术经济,是集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于一身的特殊产业,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外部性。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影院纷纷歇业,影片纷纷改档或撤档,加之新媒体技术、互联网科技等的迅速发展改变了观众的娱乐消费习惯。在此情况下,若只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无法使电影产业发展的市场供求平衡。政府干预电影产业已经成为国际惯例,比如法国、韩国等国家都加大在对电影产业的扶持和引导,对于推进本国电影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在要全面放开后,迅速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繁荣,除了企业自身要抓住市场机遇以外,还需要政府部门对电影产业适度干预,以加强对电影产业发展的主观协调和推动作用。
一方面,要针对性的出台政策扶持、财政补助、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帮助电影产业渡过难关,更好的发挥电影的外部经济作用。从实际情况看,电影产业主要表现为流量和资金链:观众流量消失,营业收入大幅减少。而让企业走出困境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负。同时,由于疫情影响,电影产业从业人员队伍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加剧,政府也要对相关企业在税收上和管理上给予扶持,尽可能确保中下层员工的稳定。
另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电影产业的规范、管理和引导的同时,要进一步深化产业改革,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产业资源,开发多层次的电影市场,避免行业无序发展,以应对电影产业环境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同时,鼓励电影企业新建和并购重组,打通上中下游产业链,拓宽延长电影产业链,加快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电影产品的多元盈利模式,确保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结语:
电影产业作为三年新冠病毒疫情的“重灾区”,一度经历了断崖式的下滑。当前,我国经济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且有国家扶持政策强有力的托底,加上十几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只要坚持内容为王,创作出更多接地气、反应社会现实、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高质量影片,全面放开后,电影产业依然会迎来显著发展。(作者:杨长平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
(发稿/陈奕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