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AI赋能农业 绘就数字乡村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3-20浏览次数:13

AI赋能农业 绘就数字乡村新图景

来源:光明网2025-03-19

作者:陈娜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张令威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交汇点上,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据《2023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农业区域生产数字化水平达26.5%,AI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市场规模突破120亿元。AI技术通过产业升级、治理优化、生态保护及人才培育四大维度,推动乡村经济实现质量发展、效率发展与产业变革。

AI重构农业生产的源头,精准种植:算法模型下的科学决策。安徽砀山酥梨智慧果园通过部署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传感器,结合气象卫星数据,AI系统构建了酥梨生长的动态模型。经研究,结果数据表明:应用AI技术后,水肥利用率提升45%,亩均节水30吨(《智慧农业》期刊,2023),实现了对土地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通过技术的精准定位,病虫害识别准确率达98%,农药使用量减少50%;酥梨优果率从65%提升至88%,带动农户增收1.2万元/亩(砀山县农业农村局,2023)。实现了科学增收,有效增收。而该项目的技术支撑系华为云AI平台开发的“作物生长预测模型”,融合数据神经网络与卫星遥感数据,可提前40天预测产量波动(数据源于《农业工程学报》,2023)。由此可见,项目论证了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支持下,传统种植农业的靠天吃饭,可以变成预测天时,进而顺势而为,实现对土地、对水、对有利气候的及时捕捉和有效利用,让精准效率在种植业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智慧养殖: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内蒙古科尔沁肉牛养殖基地引入“牛联网”系统,每头牛佩戴智能耳标,实时监测体温、运动量等20项指标。通过系统反馈的数据显示:使用了智能措施之后,牛的发情期识别准确率提高至95%,受胎率提升30%。相应的,从生成端投放到市场的料肉同比优化了30%,但每头牛饲养成本却降低800元,而且养殖过程中相应的病残病死率均出现了显著的下降。上游提升了养殖技术和方案,进一步依托区块链溯源系统,牛肉产品的品质得到了保障,自然需求持续上涨,而成本的科学控制进一步体现出效益的提升,商务部2023年相关数据显示,相比10年前的比例,目前养殖牛肉的溢价率达25%。引入人工智能的支持,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都有了更科学的规划和更精准的管理,克服规模化的劣势,有效地利用不同的地形、环境、气候以及人力等因素,与AI有机结合成为一个效率体,一改“靠天吃饭”的被动,主动吸收有利条件,降本增效的同时,为国民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从生产的源头看,AI为农村的增效带来了革命性的前景。

AI提升农村产业链:打通“田间到舌尖”的价值通道。智能加工:机器视觉赋能品质分级。福建安溪铁观音AI分拣中心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系统可在0.2秒内完成茶叶色泽、形状等128个维度的检测,同时让AI介入分拣,不断提升分拣效率,从安溪县茶业协会反馈的情况看,相比传统的人工分拣,AI实施的特级茶筛选效率提升了20倍,而筛选成本下降了70%;相应节省的人工可以更多的投入茶叶加工等更加考验工艺的过程,进一步提升产品加工的品质。分拣效率的大幅提升,让茶叶从基础品质到加工工艺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的空间,从实践情况看,海关总署2023年数据显示,建立数字化品质档案后,茶叶出口平均单价提高3.2美元/公斤。

供应链优化:算法驱动的供需匹配。拼多多“农地云拼”AI系统通过分析10亿级消费数据,构建农产品需求预测模型:将滞销率从18%降至5%,缩短流通环节3层。相关数据显示,云南雪莲果通过该AI定价模型,产地收购价提高40%,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农产品由于其生产区域和需求区域的错位,销售和定价一直是传统农业的难题,由此极大的制约了我国广大农村经济的发展。而AI价格匹配系统的介入,有效解决了区域错位的问题,让农产品可以走出所在农村区域的限制,最大限度的体现其价值。如此,更多的农产品企业可以集中精力于产品的源头生产,管理加工过程,让产品的品质可以有更好的提升空间。让农业企业不需要想着怎么去城市,在产业所在的农村就可以很好的生存下去。

数字营销:虚拟现实重构消费体验。有了好的产品和好的定价方式,还需要有合适的营销方式和渠道。抖音为此提供了较好的尝试,其推出的多模态AI主播可同时用方言、普通话直播,很好的解决了农村农产品走出去的宣传问题,相关平台数据显示,通过AI数字人的直播协助,农产品转化率提升65%。AI技术解决了农村与城市区域错位的问题,从生成技术支持,到价格情况反馈,再到产品的推广宣传,都打破了传统农村信息劣势。这样的变化可以让农业企业集中于产品的源头提升和加工管理,生产出更好的产品而不愁卖,从而使得农业企业可以更好的扎根于农村,研发产品,发展生产,对农村经济重新焕发潜力是变革性的机遇。

AI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更多问题和思考:构建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智能政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乡村和城市的地理错位,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差异就是政务对于群众工作和生活的差别,城市政务服务便捷,反应效率高,在生产、商业和生活各方面形成了巨大的便利优势。而乡村区域的政务服务相对受限于人口密度和人力资源的问题,不够高效。这使得居民更倾向于往城市化的区域集中,不利于乡村区域留存人才。广东省集成NLP技术,通过AI技术对提升乡村政务进行了尝试,从中山大学调研数据反馈,相应的系统可办理社保查询等89项业务,覆盖全省1.2万个行政村,老年群体业务办理时间从45分钟缩短至8分钟,相应的生产、商务和生活相关的政务服务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生产和生活的便利,才是乡村的“筑巢引凤”,政务服务效率的提升,人才可以安心的扎根乡村,专注于相关产业的发展。

文化传承:科技激活乡土文明。百度和阿里等平台引入了AI技术有效解决了乡土文明的挖掘、保护和发展的难题。据文旅部统计,目前已完成3.2万小时地方传统剧目数字化,修复破损影像8000分钟,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重要的尝试。同时,AI生成的创新剧本使年轻观众占比从15%提升至60%,而且像广东莺歌舞,福建游神等地方传统文化通过相应的数字化传播路径,形成了新的传统文化热潮,为AI支持乡土文明宝藏的挖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医疗保障:AI便捷远程医疗,守护乡村健康底线。腾讯觅影基层医疗系统的推广目前起到的很好的尝试,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年统计显示在云南129个乡镇,高血压控制率提高35%。而诊疗结果方面,CT影像诊断准确率从68%提升至92%。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医疗经验积累的成果将更多的反馈和运用在远程医疗上,充分的解决乡村医疗人力和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对于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不可忽视的支撑。

信息化的挑战与对策:走向普惠化发展。人才振兴:AI解决的信息化变革,可以吸引人才到乡村地区安居乐业。上述相关AI技术带来的变革,可以逐步的消除城市和乡村在生产、商务、信息、流动、教育等方面的差异。AI的发展让居民在乡村地区就可以像城市一样解决生产、工作、学习、医疗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完全可以让属于乡村产业的企业和人才安心的扎根于乡村,享受更广阔、更优美的生活空间的同时,更专注于生产和创新,而不用担心生产、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

数字技能培训:培育新农人。AI技术的发展,本身也在大力的提高乡村区域的教育水平和素质水平,教育部统计,自适应学习系统使凉山州学生数学平均分提高22分,而虚拟实验室已经覆盖1.5万所乡村学校,中小学实验开出率从35%升至90%。而阿里AI学院等平台开发的AR实训系统,大幅提高了农民学习效率,2023年以来,已累计让乡村区域23万人获得农业相关职业技术培训,另外孵化乡村主播4.2万名,有效促进了乡村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的落地,AI赋能的乡村振兴将呈现三大趋势。首先,技术融合化,5G+AI实现全要素互联。技术的发展在AI技术不断推广后,形成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而广大乡村地区的生产资源和文化财富通过AI技术和数字化时代的推动,将绽放璀璨的光芒。其次,应用普惠化,降低技术使用门槛。AI的发展带来的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以及可迅速转化为实际使用的能力,将大大的改变乡村区域面临的技术支持不足的局面,尤其是人力不足的局面,随着5G覆盖的更加全面,乡村和城市之间的信息效率将逐步趋同,那么乡村区域的技术使用门槛将大大的降低,这将为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的红利。第三,发展人本化,乡村地区将迎来新一轮的安居乐业潮。“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是智能化以后的乡村地区将迎来的一次巨大机遇。当AI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在乡村工作和生活并不会让人感觉有信息、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焦虑的时候,乡村区域将提供更为广阔和多样的生活以及工作方式。这必然会使年轻人开始在乡村地区展开多样的创业、工作和学习生活。乡村区域必然也不再只是传统的农耕生活。相信AI发起的这场静默的技术革命,正在书写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篇章。

(发稿/朱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