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两会访谈 | 黄茂兴:提振民企信心 要尽力帮助民企解决实际困难

发布时间:2025-03-11浏览次数:11

两会访谈| 黄茂兴:提振民企信心 要尽力帮助民企解决实际困难

(来源:新浪网2025-03-10)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丽娟

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细胞。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仍在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给民营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力提振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茂兴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持续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注重从分类推进企业全流程数字化、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提高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等方面,采取切实有力有效的举措,支持推动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

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黄茂兴:一是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得以指定、要求设立分公司等形式设定或变相设定准入障碍,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在政务服务前要求企业自行检测、检验、认证、鉴定、公证或提供证明等。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大力破除针对民营企业的“玻璃门”“隐形门”“旋转门”。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建立市场准入壁垒投诉和处理回应机制,完善典型案例归集和通报制度。

二是提高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加强直接面向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政策发布和解读引导,避免在较短时间内出台前后矛盾、反差较大的政策。重点做好政策的梳理、评估和整合工作,形成政策合力,避免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肠梗阻”。进一步重视地方政府部门的诚信问题,特别是在招商引资时一旦作出承诺应该按时兑付。针对民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支持政策“免申即享”机制,推广告知承诺制,依法依规履行涉企政策调整程序,根据实际设置合理的政策过渡期。

政银企合力破解融资难题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应如何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

黄茂兴:要推动政银企合力破解融资难题。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是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问题,需要政府、金融机构、民营企业协同合力加以破解。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整合散落在各政府部门、各金融机构、各企业的信用信息,制定用于信用评价的数据共享机制和规则,使金融机构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取民营企业的真实信用信息,对民营企业“看得清”“看得透”。金融机构应努力提升服务民营企业专业能力,加大对特定行业、民营企业经营特点的调查研究力度,实施民营企业融后风险监测,健全与民营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民营企业应树立合法合规经营的基本理念,规范财务制度和审计机制,维护自身良好信用,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更低成本地获取融资。

多方共同努力助力民企出海

中国经济时报: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应如何帮助民营企业化解出口风险?

黄茂兴: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在进出口方面面临众多困难,需要政府、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帮助民营企业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加快制定出台出口认证的专项扶持政策。政府部门和专业服务机构要梳理海外市场在出口认证方面有关法规条款和要求,加大对重点民营出口企业的引导和指导力度,同时可考虑设立出口认证专项扶持资金,对民营企业外贸出口认证给予一定补贴,减轻民营企业经营压力。引导民营企业灵活运用自贸协定规避出口风险。引导民营企业根据自身的产品和目标市场积极用好自贸协定带来的各种利好,培养掌握原产地规则的专业人员,熟悉关税筹划、证书申领、自主声明、经核准出口商认证等各项业务,尤其要积极把握RCEP强劲东风,推动企业从降税清单产品范围、原产地标准宽严程度、关税减让幅度、操作程序便利程度等方面综合考量,选择最适合企业自身需求的出口方式,并有效把协定的红利精准惠及目标企业。

尽力帮助民企解决实际困难

中国经济时报:要提振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应该怎么做?

黄茂兴:信心比黄金重要,缓解民营企业焦虑情绪需要政府、企业家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积极做好释疑解困工作,加强经济形势的精准宣传。应更多宣传创业创新、转型升级的正面典型、向好形势,使民营企业家对经济发展减少疑虑,看到光明前景。同时要尽力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用地难、成本高等实际困难,增强投资信心。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政策环境的确定性化解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断释放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国际拓展方面,要加强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沟通与协作,为我国民营企业创造更多的国际市场机会。国内运行方面,要致力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有碍竞争公平性的各类因素,有效有力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发稿/吴靓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