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探索构建“经行考察团”实践育人新模式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4-08-19)
一、基本情况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是我国南方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学与科研的重要阵地。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和“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等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实践育人的持续性、延续性、创新性、实效性,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科特色的有机融合,创建经行考察团,着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育人品牌,学生斩获国家级、省级荣誉多项,人才培养质量显著。
二、主要做法
(一)凝聚思政教育“青动力”,三翼助力“行走的思政课堂”动起来
一是展翼起航,以学院党政干部为主抓。经行考察团由学院党委牵头统筹,形成党建思政干部推动育人格局。二是添翼护航,以学院专业教师为主导。经行考察团充分发挥学院师资力量优势,突出专业教师推动思政育人“学在心中、行在脚下”的主导作用。三是振翼续航,以学院本硕博青年为主力。 经行考察团成员由本硕博青年组成,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青年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责任担当和爱国情怀。
(二)迸发思政教育“青活力”,三线助推“行走的思政课堂”活起来
一是聚焦理论学习主线,深化思想引领。考察团注重激活理论学习的“内驱力”,在行走的思政课堂中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二是聚焦专业特色引线,强化实践锻炼。考察团发挥经济学理论优势和学科特色,推进专业考察调研工作“实践化”,培养青年学子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和理解社会经济现实问题。三是聚焦素质拓展长线,优化能力培养。考察团推出“经行观察家”人才定向选拔专项,推动考察团实践调研成果有效转化为创新创业项目、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等,提升考察团成员综合素质。
(三)彰显思政教育“青合力”,三擎助益“行走的思政课堂”实起来
一是校地合作,为乡村振兴赋能。考察团以校地合作为引擎,共建社会实践基地,为乡村振兴赋能。二是校社联动,为志愿服务聚能。考察团以校社联动为引擎,组织实施专业志愿服务,打造志愿服务“金”名片。三是校企共建,为创新创业蓄能。考察团以校企共建为引擎,积极探索校企产学研融合培养新模式,鼓励青年学子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三、工作成效
(一)思政课堂在行走中不断拓宽,育人平台服务力向广度延伸
聚焦多方联动,拓展“线上+线下”学习载体,促进“学进去”与“走出来”有机融合。考察团始终坚持“经邦济世,知行合一”的崇高理念,积极组织成员深入基层,累计服务群众达2000余次,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政务锻炼35次、企业实践34次、文化宣传33次、志愿服务其他社会实践活动200余次,实践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效果突出,为家乡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思政课堂在行走中不断深入,育人成果引领力向高度跃升
高度重视实践育人的思想引领,创造性地探索“实践+思政”的深度融合路径,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考察项目化、成果化,获得多地表扬信及采纳证明;撰写16篇调研报告,其中《“山海协作,共绘蓝图”:“晋江-长汀”协作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与创新路径》获评2023年全国“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并作为唯一一支团队受邀进京分享。
(三)思政课堂在行走中不断夯实,育人品牌影响力向效度提升
致力于打造集理论学习、志愿服务、实践考察于一体的“行走的思政课堂”实践品牌,经行考察团所在学院团委获评2022年福建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考察团全体成员累计获集体奖项160余项,先后选树培育了各类优秀大学生典型100余名,先进青年500余人次,彰显着丰硕的育人成果;考察团实所开展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获各类媒体报道学校学生典型人物和事迹100余篇次,得到各地政府和社会群众的高度认可与好评。
四、工作启示
(一)强化政治引领,打造实践育人新范式。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推动思政教育落地行走,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实践育人体系。一要在实践育人中准确回答“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二要在实践育人中准确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三要在实践育人中准确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二)强化多方联动,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开,在实践锻炼中提升育人实效,打破学校的课堂界限,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构建多元协同的实践育人生态环境。一要扩展育人空间;二要整合育人资源;三要汇聚育人合力。
(三)强化专业特色,培养经世济民新人才。思政教育和实践锻炼要立足学科优势,坚持课堂与实践相结合,打通专业理论学习“最后一公里”。一要讲经促学,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理论宣讲。二要传经促研,结合专业特色开展调查研究。三要引经促用,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志愿服务。
(发文/练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