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中,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动城乡融合、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战略不仅是对传统农村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更是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石。7月7日,“治荒得绿创财‘富’ ,人与青山两不‘负’”实践二队,在一队的基础上,又深入调查了水经济和高山农业经济。
下午,实践队走进鲤鱼溪。在与当地村民深入交流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鲤鱼溪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更是村民生活的一部分。宣传“光饼饵鱼”、售卖高山食物特产,村民们保护溪水的清澈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也在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旅相结合,发展生态旅游,提高生活质量。
在村民的推荐下,实践队探访了郑氏宗祠,对家族文化和传统美德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悟。宗祠旁的湖中荷花满池,塑有鲤鱼溪中最典型的“锦鲤”石雕。将流淌的水、流传的文化与流动的经济相结合,实践队员见证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7月8日,实践队为深入调研周宁县做好“森林既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的政府引导,实地了解“粮库”建设与农业发展的实际现状,前往周宁县进行实践考察,并采访周宁县菊美农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小菊女士,她向我们介绍了先进的蔬菜种植方式方法和合作社管理经验,同时对周宁当地特色作物的优点以及市场情况进行了总结。当被问及日销量时,她自豪答道:在生产高峰期,如花菜等作物一天可产超过2万斤,至于辣椒和茄子,在丰收期,日产量也达到了一至两万斤,约20吨左右
同时合作社为预防因某个品种价格波动过大而带来经济损失,种植多个品种蔬菜,通过多个品种的互补来降低整体风险。这次交流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科技支持和市场洞察力。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合作社的形式对于周宁县的农业发展模式研究提供了一条思路。
实践团队成员亲身体验了周宁地区“三库+碳库”绿色生态理念的巧妙融合,亲眼目睹了如何利用美丽的自然景观转化为可观的水经济前景,实现文明、生态农业和新时代生态旅游活动的深度融合和相互促进。
受此启发,实践团队成员表示,他们致力于将绿色生态理念内化并付诸行动,积极参与实际环境保护行动,并以年轻人的热情和力量为保护青山做出贡献。他们发誓要通过实际行动深刻欣赏和传播生态之美,让他们的年轻人在保护绿色梦想的道路上闪耀,共同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丽画面。
(供稿/杨璐宾、宋睿、蔡佳芸 摄影/陈奕睿 审核/饶倩(师) 发稿/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