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前沿问题研讨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4-06-19浏览次数:41

6月15日上午,“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前沿问题研讨会”在旗山校区人文楼2楼大会议室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福建师范大学学科重点建设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的逻辑体系研究”课题组承办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福州大学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福建江夏学院以及福建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和学生共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首先,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戴双兴教授致开幕词。回顾了新质生产力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和过程,指出新质生产力理论对于经济学特别是政治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次研讨会举办,将会我院理论经济学学科建设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研讨会上,共有九位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鲁保林教授和蔡菲莹副教授分别主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学术报告

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刘名远教授的演讲题目是《新质生产力释义与我省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他从新质生产力提出宏观背景出发,介绍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目标、理论释义新质生产力的特征以及发展要求并结合福建省新质生产力培育享有的禀赋优势以及存在的短板,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陈洪昭副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他由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对农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切入,介绍了新质生产力在推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中的体现,强调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应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和产业链整合,通过培育、留住和吸引人才,推进农村技术创新,通过制度变革和完善政策,推动新质生产力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

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建锋教授的演讲题目经济危机视域下的数字资本主义》。他认为数字资本主义是在资本主义体系内应对经济危机的必然产物但是数字资本主义并没有改变在社会层面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也没有改变劳动者被剥削的事实,更不可能改变劳动者相对贫困的命运,从而数字资本主义在发展的同时也埋下了未来爆发经济危机的种子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白华副教授的演讲题目是《“人工智能+”怎样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来自中国 A 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她介绍了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的政策背景,然后从企业层面出发,探讨了人工智能对我国企业层面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并通过实证检验,证实了“AI+”会通过促进企业生产智能化转型、抑制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从而促进企业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进一步分析显示“AI+”可以通过提高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企业价值。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袁辉教授的演讲题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指出,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看,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是辩证的:一方面,实体经济离不开金融这个启动子和润滑剂,现实资本的循环和积累客观上要求发展出与之相适应的货币金融体系;另一方面,金融逻辑的普遍化反过来会损害实体经济和金融自身进一步积累的现实基础,阐明了金融膨胀的限度与归宿。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陈伟雄副教授的演讲题目是《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他首先介绍了数字生态文明和新质生产力提出的背景,并强调新质生产力实质上是一种绿色生产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对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随后,他详细阐述了数字生态文明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深入探讨了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林鹭航副教授的演讲题目刍议新质生产力》。他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三个方面论述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结合美国和工业化模式以及浙江乐清市产业链协作典型案例,强调“向新而行”“向实发力”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吴武林博士的演讲题目是《深入践行大食物观  培育发展福建农业新质生产力》。他首先阐释了大食物观和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双向赋能,然后结合福建省实际,提出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四条路径:壮大特色农业,发挥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深化产业变革,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培育现代农民,打造新时代农业人才队伍。

福建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蔡燕琦博士的演讲题目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一带一路”物流通道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她新时代“一带一路”物流通道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切入,深入分析推进“一带一路”物流通道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及其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她指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以借助数字技术手段加强与共建国家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多式联通物流通道来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一带一路”物流通道高质量发展。

最后,鲁保林教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本次研讨会主题突出,内容聚焦,为我们展示了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思路、新模式、新路径,呈现了一场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盛宴,也为我们带来新的理论思考和学术灵感。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供稿/吕嫣然  审稿/鲁保林(师) 摄影/张可焌  发稿/饶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