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官微】大学习热潮来袭,我校师生同上这堂课!

发布时间:2018-11-12浏览次数:473

大学习热潮来袭,我校师生同上这堂课!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官方微信 2018-7-5

  导语: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福建省委关于在全省进一步兴起“大学习”热潮的要求,按照教育部和省委教育工委的工作部署,6月以来,我校持续开展“学习新思想,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广大师生勇担大任、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01大道至远薪火传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若干重要论述的体会

主讲人:季正聚(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会委员)

  季正聚研究员围绕主题,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若干重要论述”“一面镜子:苏联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的经验与教训”“反对各种错误思潮,消除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魅力和价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若干重要问题研究”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

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科学阐明了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地位、崇高人格、光辉理论、重要内容、真理力量、当代价值和纪念意义,强调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树立了典范。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准确理解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也要深刻把握贯彻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学习感悟

潘玉腾(校党委副书记)本次报告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和指导性,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坚定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最鲜亮的办学底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陈志勇(校党委宣传部长、团委书记)我们要引导青年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社会、分析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牢固的科学思想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力。

黄瑾(经济学院副院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我校作为全国7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之一,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努力把中心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

02新时代与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

主讲人:王长平(校长)

  王长平校长以亲身见证祖国走进“新时代”的人生经历,告诉同学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们经历的最好时代。他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不断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中国创造,为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他强调,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新时代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希望同学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思想,爱祖国、立大志,担当起为国争光、为民造福的历史重任,以青春之我、创新之我,成就精彩之我、卓越之我,在祖国的万里长空中放飞伟大梦想。他结合自己的求学历程,告诉同学们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通过努力成为这样的人。此外,他还结合自己的办学治校实践,告诉同学们福建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强内涵发展,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全力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一切有利条件。他希望同学们秉承学校优良的学习传统和深厚的人文精神,在学习奋进中演绎更加精彩的青春岁月。

学习感悟

朱艺涵(法学院2017级本科生)校长给我们讲述了他的求学成长历程,他虽出身平凡却努力上进,他的成功既有父母对其学业的支持更有时代给予的机遇,校长把握住了机会也接住了时代重担。这一堂课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一个人的成功绝不是由他的出身所决定的,最为关键是时代机遇与个人努力。同时,王校长因国家需要而放弃当时国外更为优越的工作待遇,其爱国之心深深令我感动和敬佩!

黄鑫(法学院2017级本科生)青春只有一次,该立志、该奋斗、该拼搏、该突破的,不妨就将它留给青春,以汗水浇灌,用行动证明,离进步、离幸福近一些,更近一些,再近一些。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而奋斗本身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珍惜并感恩这样的机会,以梦为马,不负韶光,福师青年永远在前进的路上。

边悦鑫(法学院2017级本科生)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我们要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到一起。而现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己,为以后的自己打下基础,这样才能为国家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03准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主讲人:潘玉腾(校党委副书记、福建省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成员)

  潘玉腾教授指出,读懂一个时代需要读懂这个时代的问题,改变一个时代需要解决这个时代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把脉时代问题,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新的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准确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内涵必须把握“三个变化”和“两个不变” “三个变化”,即国情变化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本前提,人民需求变化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核心内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两个不变”,即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改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也没有改变,这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立足点。解决这一矛盾,要通过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等来“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他强调,当代青年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解决新矛盾的主力军。广大青年大学生要在新时代有所作为,必须躬身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本领,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学习感悟

叶烨涛(教育学院2017级本科生)潘老师在课堂上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生活上发生的巨大变化,让我深切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下,中国才有可能走上富强、文明、和谐的发展道路。解决社会新矛盾,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锐意进取、砥砺奋进、贡献力量。

陈子昂(教育学院2017级本科生)潘老师的课让我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变化,关注的光圈变大了,问题的对焦却更精准。潘老师强调,青年是新时代的积极参与者和奋力推动者。我们应该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主动承担起党和人民所赋予的责任。

张云飞(教育学院2017级本科生)我为国家“强起来”感到振奋和自豪。通过学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深刻理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切感受到我们新一代青年的时代使命。身为一名免费师范生,我要秉承“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校训精神,承担起国家赋予青年的使命与责任,自觉投身福建基础教育事业,与新一代师大青年共同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努力。


04“千年第一思想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解读

主讲人:陈永森(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福建省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成员)

  陈永森从“马克思是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和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在新时代我们如何坚持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他详细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开放的理论的重要论述,以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九个思想,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人民民主的思想、文化建设的思想、社会建设的思想、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世界历史的思想、政党建设的思想。他提出,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要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新时代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二要学习经典,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三要有科学的态度,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方法而不是教义。特别是要深刻认识到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

学习感悟

黄业鹏(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研究生)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今天,我们对马克思的最好纪念,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池雪凤(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研究生)陈老师通过参加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并聆听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给我们做了精彩的解读,令我受益匪浅。马克思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自己本身就是一个革命家;当革命遇到挫折的时候,他和革命伙伴一起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科学理论的指导,更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马万里(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越学就越发现它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它不仅有自身准确的学科术语、科学的体系和丰富内容,而且其课程内容本身是环环相扣的逻辑展开。我们纪念马克思,不仅仅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更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

05学习新思想  迈向新征程

主讲人:杨林香(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福建省高校学习贯彻新思想宣讲团成员)

  杨林香教授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与核心要义、创新观点和实践要求等方面对这一思想进行了解读。她强调,十九大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突出贡献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作为党的行动指南。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观点体现在“八个明确”,实践要求是“十四条基本方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体现在继承性、时代性、人民性和创造性四个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新时代的总任务和奋斗目标,做出了新的战略安排,是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学习感悟

陈雅婷(旅游学院2017级本科生):不忘初心跟党走,壮丽启航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是一次催人奋进的大会,十九大的召开是我们国家发展道路上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我很自豪我成长在这样一个生生不息、砥砺奋斗的国家里,很自豪我们的国家有这样一个优秀的政党带领着人民走向美好的生活。从建国到现在,祖国和人民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步入了新生活、新时代,中华儿女的崛起受着世界的瞩目,我深信“中国巨轮”也将不负众望、扬帆远航。

段海娥(旅游学院2017级本科生)此次课堂内容比较丰富,通过这节课我了解了更多关于十九大、关于社会主义的内容,深化了我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把握。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活跃,也更有利于我们对知识的吸收。

卢文英(旅游学院2017级本科生)杨老师语言幽默,与同学们互动频繁,一堂课下来,让我们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知识,深入了解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现状做出的科学判断和战略部署,有利于提高了我们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的认识与认同感。

06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主讲人:张兆文(数学与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福建省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成员)

  张兆文教授从“向时代命题交出中国答案”“为世界梦想付诸中国实践”“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共识”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他指出,近年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中国不断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治理和重大国际行动,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而言,就是要推动建设“五个世界”,即持久和平的世界、普遍安全的世界、共同繁荣的世界、开放包容的世界、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源于5000年中华文化天下为公的优良传统、60年来新中国和平外交的核心价值、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福祉融为一体的世界情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和平发展,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完善外交布局,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享发展机遇;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

学习感悟

王礼耀(数学与信息学院2015级本科生)上课之前,我对人类命运共同的了解和认识并不深刻,张老师在课堂上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深刻内涵以及时代价值等方面为我们进行全方位阐述,让我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党提出并倡导的国际主义价值理念和具体实践,能够增进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整体归宿和长远利益。

郑碧煌(数学与信息学院2015级本科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符合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潮流,它旨在互利共赢的合作框架下构建一个和谐的人类大家庭。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不光要学好专业,更要有宏伟的思维,国际的视野,全球的观念,这样才能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将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林佳慧(数学与信息学院2015级本科生)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包容,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休戚与共。“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和为贵”的大智慧,也准确把握了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我国一直在为解决当前国际安全问题不懈努力,为世界经济发展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ioo87CXPDd9kzgzNGkd-w

发稿/杜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