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刘守英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2-11-09浏览次数:171

2022年11月5日晚上19:00,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刘守英应邀来我院开展《现代化的中国式》学术讲座。本次活动通过腾讯会议的形式进行,由我院院长黄瑾教授主持,我院师生三百余人积极参加。 

 

刘教授从四个方面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

首先从发展变革性、制度创新性、价值引领性、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自觉性和全球开放性五个方面说明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现象。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其次系统概括了中华民族谋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内涵扩展。中华民族谋求现代化的进程历经了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半个世纪从自强运动到维新运动再到立宪运动;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革命;1949年革命胜利与新体制秩序的确立等阶段。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扩展方面,先后提出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工业、农业、科学文化、国防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定义,全面协调与科学发展的现代化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代化内涵的扩展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再次具体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与独特性,共同特征包括发展的共性,制度变革推进的共性,价值引领的共性,物质变换自觉性的共性,开放与全球化的共性五个方面。独特性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独特特质和作用,通过体制建构和不断的制度变革来实现一个后来者的现代化赶超。 


最后分析了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强国,包括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体现了我国要实现的现代化不是局部的现代化,而是覆盖全体人民的全面的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体现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所倡导的理念,二者缺一不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仅体现了在人类现代化过程中人与自然互动的自觉性不断提升的共同特征,而且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体现了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开放性普遍特征,而且开拓了区别于发达国家的崭新的开放道路。 


刘教授完整、准确、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定义、特征、发展历程、实践举措等,整场讲座内容丰富深刻且通俗易懂,对我院师生深入学习研究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供稿/经济 陈益娟 摄影/经济 郑茜蕾 发稿/魏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