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博士生导师谢富胜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题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福建师范大学学科重点建设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研究”子课题负责人陈晓枫教授主持,我院师生共计160余人参加。

谢富胜教授首先从马克思经典文本出发,阐释了生产力的定义、特性,分析了引起生产力量变和质变的原因,以及生产力质变带来的影响。他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疏通经济运行堵点、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屹立不倒的必然选择。谢教授认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也就是大规模生产方式与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从根本上变革企业组织形式,推动生产方式转变,才能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后,谢教授提出变革生产方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系统工程。因此,要创新生产组织形态,建立支持数字化产业生态系统的体制机制;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体制机制;与数字化产业生态系统相适应,完善推动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体制机制;持续完善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强化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动的体制机制。

交流与互动环节,谢富胜教授根据师生们的反馈,耐心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此次讲座理论透彻,内容丰富,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不仅加深了我院师生对新质生产力理论的理解,也为如何从事经济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方法和借鉴,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供稿、摄影/邹悦 审核/陈晓枫(师) 饶倩(师) 发稿/刘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