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宋宪萍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2-08-18浏览次数:248

2022年8月17日下午14:00,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访问学者、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问学者宋宪萍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了题为《数据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的学术讲座。本次活动以腾讯会议的形式进行,由我院院长黄瑾教授主持。



讲座现场

在本次讲座中,宋宪萍教授主要阐述了以下内容:第一,数据具有极大的价值潜能。一方面,这是由于数字经济对全球经济结构的重塑需依赖数据的表示及全方位的实时反馈,而大数据的推广和应用,离不开数据的价值化。另一方面,通过数据提取剩余价值,能够快速建立起大规模的数据体系,并将其转化成可被利用的商品,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第二,数据资本的利润主要来源于数据工人的剩余劳动。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范式下,只有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并用于交换的数据才是商品。尤为重要的是,无论是主动产生的数据还是被动产生的数据,如果没有平台工程师和数据分析师的复杂劳动,将数据原材料和自身劳动相结合,那么这些数据就不具有价值。在数据增殖的生产过程,数据加工过程耗费一定的生产资料价值(硬件、原始加工软件、大数据算法、元数据,即不变资本),并补偿数据工人活劳动耗费的价值(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这一劳动过程投入的成本。只有当平台获得的价值超过可变资本的价值时,才能构成这一生产过程的剩余价值,最终体现出内在的价值规律。第三,由于数据的“海量”积累,对数据的控制反映了权力关系,形成了极化效应,包括资本积累的数据垄断日益强化的生产极化效应、结构性的数字鸿沟不断凸显的区域极化效应、劳动过程的实际隶属逐渐加深的收入极化效应。基于数据资本极化效应根源于数据的资本主义应用,宋教授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化的本质属性,致使其无法容纳自身创造的生产力。因此,数据资源只有掌握在大众的手中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公共福利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宋宪萍教授阐释讲座内容

在自由提问环节,宋教授认真细致地解答了师生们的疑惑。此次讲座逻辑严谨、案例丰富、贴近现实,使与会师生对数据资本的利润来源与其极化效应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师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供稿/经济 宋素雯 摄影/经济 宋素雯 发稿/郭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