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社科院2019年第13部《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暨应对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9-12-04浏览次数:1187

中国社科院2019年第13部《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暨应对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来源链接:中国网 2019-04-11

文字实录

杨群: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学者、媒体朋友,大家好。2019年第13部《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暨应对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现在开始。首先介绍今天与会的领导、嘉宾、学者。因为时间有限,我一并介绍完,大家再鼓掌欢迎。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蔡昉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裴长洪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肖金成,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中心秘书长,国家科技部二级专技赵新力研究员。求是杂志社政治编辑部原主任常光民先生,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国际二部主任林跃勤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研究院经济研究室主任卓丽洪女士。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秘书长苏宏文先生,综治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原党组书记、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蓝皮书主编之一李闽榕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蓝皮书执行主编黄茂兴教授。

参加会议的还有协办单位综治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周敏杰、廖季峰(音)等研究专家。还有来自于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导报等50多家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对各位领导、嘉宾、学者、媒体的朋友与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欢迎!

下面进入会议议程。首先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研究员发言,大家欢迎。

2019-04-11 09:37:59

余斌: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出席《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的发布会。这本书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非常深的渊源,过去多年一直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合作,所以我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这本书的顺利出版表示祝贺。今天发布的第13部《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通过构建中国省域中国综合竞争力质量体系做了一个模型,对2016、2017年全国31个省级区域的中国竞争力进行深入科学的研究,并对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比如中国对外开放、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等等提出了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我认为在全球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的国际背景下,提升中国省域中国竞争能力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今天我说一个方面的问题。我认为,我提高一个区域的竞争能力,如何重新构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么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我们知道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成立之初,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凡是市场能自己调节,就由市场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所以在目前的背景之下,要提高区域的竞争能力,就要提高重新构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里,在全面总结过去40年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取得成就,中国之所以能够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也就是更多的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我们实现了长达4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为什么到了今天要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我认为,可以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也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过去40年我们更多的发挥政府的作用,我们取得了明显的成功,我认为有三个基本的前提。一是短缺经济,凭票证供应供不应求,市场上有大量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存在,这个时候你只需要把生产要素组织起来,生产出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你就能加快一个企业,加快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政府组织能力是超过一个企业,超过其他的市场,所以这个时候更多发挥政府作用就能够加快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的竞争能力。二是过去40年我们主要存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而这些技术在发达国家对市场检验还是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把这些成熟的经验引入到中国没有风险。三是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这些在发达国家有现成的经验和样例,我们到国外走一走,看一看,你就知道回来之后该干什么。这三个前提其实是一个问题,经济工作中存在大量决定性的、无风险的事情时,我们更多发挥政府的作用,可以加快追赶进程,并缩短追赶时间,可以实现挤压式的增长。但是,今天这些条件正在发生改变,比如说过去我们是短缺经济,今天我们面临产能过剩,当面临普遍产能过剩的时候,应该是经济重组,优胜劣汰,需要不断淘汰行业内的低效率企业,从而把生产和市场向高效率的企业转移和集中,这样才能提高行业的集中度、行业的竞争能力、营利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哪一个企业应该发展壮大,哪一个企业应该被淘汰,孰优孰劣呢?这显然不是政府说了算的,应当是在市场竞争中才能决定出优劣,这已经超出了政府的能力。

2019-04-11 09:43:13

余斌:

再比如说,我们从过去的引进消化吸收为主转变为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科技创新应该往什么方向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科技创新获得成功以后,它的成果能否顺利的实现产业化,实现产业化以后,产品在市场上能否满足消费者需要?这都存在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我们经过40年高速增长之后,和经济工作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的充满风险的事情,在这样新的阶段,如果再更多的依靠政府来配置资源,更多的发挥政府的作用,就很容易犯方向性的错误。当经济工作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的增长风险的时候,我们应当更多的发挥企业的作用,发挥市场的作用,在分散决策的过程当中来分散风险,在不断试错的过程当中找到对的方向。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之后,政府在提升本地区竞争能力的过程中究竟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应当做什么事情,我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是主要的。

第一,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际上地方政府通过政策支持某些企业和某些产业发展的时候,实际上是对其他产业形成了歧视,你应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有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二,营造最多跑一次的营商环境,去年中国的营商环境国际排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那只是以北京和上海作为蓝本,中国又有多少个省级区域营商环境能够达到北京和上海的水平呢?这就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第三,应当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这就跟过去相比,政府在提升区域竞争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差距。过去招商引资,我们引进一个大的项目,一个大的项目投产,在一个地区,GDP和财政收入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对于政府来说,它的政绩、业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今天当我们主要的工作转变到提高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营商环境、创业创新的生态环境的时候,这些东西往往是很难看得见,也很难摸得着的。

就中国31个省级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的评价来说,他们主要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公开数据进行统一的评价,已经连续发布了13年,我认为对一个省区竞争能力的提高和当地经济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每一年经济发展当中的热点问题和今年重点强调的是应对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认为这些点抓的很好。再一次对第13部《蓝皮书》的发布表示祝贺,也祝愿在座的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

2019-04-11 09:48:44

杨群:

谢谢余主任。余主任在简短的致词当中对于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以市场为主的资源配置状况下政府应该做的工作做了一个非常的阐释。下面进入主题报告的环节,首先请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的主编之一李闽榕作《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的主题报告。

2019-04-11 09:52:10

李闽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和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4月的北京,寒冬刚过,春意渐浓。今天,我很高兴与各位领导、嘉宾和媒体朋友们再次相聚在这里。对此,我谨代表课题组向长期以来关心并支持我们这项研究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分四个方面对第13部《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的内容做一个简要汇报。第一部分是创新与发展,第二是结果与态势,第三是区域与比较,第四是特征与启示。

2017年,我们首次发布《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以来,至今已连续发布了13部,同时也由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英国Paths国际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在十三年当中,《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先后荣获了中国首届优秀蓝皮书“最佳影响力奖”,入选2014年中国“十大皮书”,多次荣获“中国优秀皮书奖”一等奖。从2014年开始,《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入选中国社科院授权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表示的优秀皮书,持续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以前的发布当中,都在“两会”之前,还没形成“两会”舆论热点,今年我们选择在“两会”召开之后。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要归功于包括在座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新闻界朋友长期以来对我们的支持与帮助;其次,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终极目标和神圣使命”的要求,每年都对皮书内容做了相关创新工作。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和竞争力发展特点,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作适当微调,使得指标体系符合时代要求和发展需要。二是设立专题研究,每年都围绕中国省域经济的最新发展要求和战略形势需要,都以经济发展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开辟专题报告,体现创新性、战略性和前瞻性。

2019-04-11 09:53:25

李闽榕:

今年的蓝皮书与往年相比,最重要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设置了“应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专题报告,分别从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对外开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金融业健康发展等方面深入剖析新形势下中国省域经济面临的改革发展任务,为提升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二是根据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对一小部分指标进行了更新、调整,力求使评价内容更好地反映中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高效益和可持续增长和协调发展。四级指标总数有210个,总量保持不变。

第二部分,根据编写组对综合评价的结果,用一个表做了一些展示。对2016和2017年作了一些比较。上游区是十个省,中游区也是十个省,下游区是十一个省。

两年的评价结果相比较,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上升的有5个省份,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山西,排位上升了4位,陕西省上升了3位,重庆、黑龙江和辽宁均上升了1位;20个省份排位没有变化。排位下降的有6个省份,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吉林和内蒙古,排位下降了3位,河南、广西、贵州和宁夏也都下降了1位。这都是比较微小的变化,大升大降的很少。

2016-2017年期间,有部分省份的排位出现跨区段变化,其中山西由下游区进入中游区,前进了4位,吉林由中游区降入了下游区,下降了3位。

从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区域发展势头看,东部地区仍然保持领先势头,总体综合竞争力比较强,从这两年的表现来看,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就是中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在不断攀升,比如河南省这两年稳局上游,湖北、湖南和安徽的排名居于中游前列,中部崛起的韵味越来越足。

总体来看,2016-2017年中国省域经济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经济新动能培育的推动作用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很好的竞争态势。

2019-04-11 09:57:18

李闽榕:

第三部分区域与比较。

第一,介绍一下全国四大区域间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现场图)这个图表展示了2016、2017年四大区域之间中国竞争力的变化。东部地区2016年得分是49.4,2017年得分是48.6,略有下降,下降了0.8分。中部地区2016年是36.3分,2017年36.9分,上升了0.6分。西部地区保持不变,31.7分,两年一致。东北地区2016年33.3分,2017年34.0分,上升0.7分。从全国四大区域得分平均分值变化情况来看,只有东部地区得分下降,减少了0.8分,西部地区保持不变,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平均得分分别上升了0.7分和0.6分,由此反映出各个版块经济综合竞争力变化出现收敛现象,四大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的协调性在不断提高。东部地区得分虽然有所下降,但是有客观原因、特殊原因,比如像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有些腾笼换鸟等等一些举措,一些过去的高投入、高污染、低效能的企业在不断地退出和转出。但这正是高质量发展必须具备的基础,也是必要的条件。通过这一轮转型升级,东部地区的发展,未来势头会更加趋猛。

第二,全国四大区域内部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从东部地区来看,排位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保持了上一年的排位,说明发展的趋势相当稳定,基础也相当稳定。中部地区排位略有变化,前面已经介绍了,像河南省排位是下降了1位,山西省上升了4位,本区内部的排位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说明发展趋势也是比较稳定的。西部地区,在区域内部只有两个省发生了微小的变化,内蒙古降了一位,陕西省提升了一位,从全国来看,变化稍微大一点,但是幅度也不是很大,最大的就是陕西省提升了3位,内蒙古下降了3位,广西、贵州和宁夏下降了1位,重庆上升了1位,变化波动不是很大。东北地区,在区域内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在全国的排位,从3个省来看都发生了变化,辽宁和黑龙江上升了1位,吉林下降了3位,这反映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波动大于其他另外三个大区域内部的变化。

2019-04-11 10:00:46

李闽榕:

第四部分,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在新一年度的变化的特征和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整体比较稳定,但少数省份长期变化趋势比较明显。从图表可以看出来,排在上列的八个省基本比较稳定,波动很小,有三个省变化比较大。西部地区排位也比较稳定,但广西等一些省份的排位波动比较明显,有两个省处于下降趋势。

第二,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客观体现了我国各省域宏观经济调控的水平与能力。从经济综合竞争力与各二级指标得分相关系数来看,相关程度最高的是知识经济竞争力,其次是宏观经济竞争力和发展环境竞争力,说明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最直接体现就在宏观经济竞争力、产业经济竞争力和发展水平竞争力,但知识经济是促进竞合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力量。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中环境非常重要,刚才余斌主任强调发展环境非常关键。

第三,产业经济竞争力是推动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上升的重要驱动力。农业、工业、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三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载体,产业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而企业竞争力更是提升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图表当中也可以看出,产业竞争力在经济综合竞争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经济发展水平是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但GDP不能完全决定竞争力排位,需要科技、金融、教育、环境等众多因素共同发挥作用。

以上是我对报告的简要介绍,祝各位领导专家、媒体及的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再次对大家的莅临表示衷心感谢!

2019-04-11 10:05:02

杨群:

谢谢李闽榕教授。李教授刚才分四个部分简要向大家介绍了今年竞争力报告的基本情况,31个省市自治区的排位,以及东、中、西部、东部、东北四个区域的竞争力情况,分析了特征、启发以及2006到2017年这个时段发展的趋势。下面请皮书的执行主编黄茂兴教授报告,大家欢迎。

2019-04-11 10:08:05

黄茂兴: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也特别感谢这么多年来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新闻界朋友们陪伴我们蓝皮书走过了13年。刚才蓝皮书的执行主编李闽榕教授也代表我们课题组就我们今年这部蓝皮书的总报告给大家作了汇报交流,我在这里就我们这本经典的皮书,里面的一个专题报告,我在这里想补充说一下。我们在过去的13年当中,省域蓝皮书每年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围绕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热点问题提供一份专题报告。这次专题报告我们主要聚焦应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话题作了四篇的专题报告,以下我给大家作一下汇报。

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在会前、会后包括会议期间,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所以在这里面课题组从去年下半年,我们在策划今年这部蓝皮书的创新点的时候,我们当时是聚焦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的形势下,中国经济怎么行稳致远,所以我们最后确定了这样一个话题。以下从四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平稳,二是对外开放,三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四是是金融业健康发展。从这四个层面给大家做一个汇报。

一、宏观经济的运行问题

专题报告分析的比较具体,在这里我给大家提纲挈领的分析。

第一,当前保护主义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我们运行状况,总体一个基本的判断,是2018年我们GDP的总量超过了90万亿,整个经济增长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当中,整个是一个大块头。二是消费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三是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有回升的势头。四是民生指标的表现十分抢眼,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五是出口增长,在遭受过去十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在过去的一年来我们的出口总体增长形势还是非常好的。

第二,贸易保护主义冲击下,整个宏观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一是从国际形势来说,当前国际环境形势异常复杂,外需对经济拉动的作用逐步减弱,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全球主要经济的货币政策和新兴市场主体的分化在不断演绎,这些对我们的外需造成一定影响。二是从消费走势来看,虽然稳中趋缓,但是体制升级的步伐总体还是偏慢,当然受到消费观念的问题,还有其他的相关因素的制约。三是投资从全国各地来讲普遍存在一个趋势,就是一些投资主体受到整个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比较大。四是经济攻坚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共识的差异纠集着社会矛盾和冲突以及国际经济方面,各国之间的博弈都使我们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和攻坚的存在一定的挑战。

第三,我们对这个话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应对这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我们的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几个建议。一是对内要进一步深刻变化,打牢经济增长的基石。因为刚好我也是有幸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今年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审议的时候,特别是提到要处理三大关系,其中一个关系是刚才余主任特别强调的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国内来讲,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打牢宏观经济增长的基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防范国内外的风险叠加,使我们整个宏观经济能够行稳致远。二是对外扩大开放的力度和广度,推动贸易战略转型。这里提了几个建议,第一个是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维护、拓展和改革多边贸易体系,第二个是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核心,创新对外开放新形式,第三个是做好对外开放的制度层面建设,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更大程度的参与更大程度的开放进程,打造开放的新高地,需要进一步在制度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第四个是推进对外贸易转型发展战略。

2019-04-11 10:10:25

黄茂兴:

二、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对外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去年12月18号总书记纪念改革开放40年,对过去40年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做了高度的总结,我在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背景之下,对我们对外开放存在的一些影响。一是贸易的摩擦对我们的对外贸易,我在福建工作,福建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尤其是受到过去十年的金融危机影响,包括最近两年全球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我们的出口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所以从我们国家层面来讲也同样存在影响。二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新的贸易保护的手段,实际上这些措施已经对我们整个外贸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较大的威胁。三是这种保护主义带来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因素,实际上也大大影响了我们企业在对外开放进程当中的信心和积极性。

第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存在一系列的机遇。一是中国多年来坚持对外开放的举措,已经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我们国家在推进的一系列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赢得了国际社会对我们的高度赞誉。比如这次两会刚刚通过的外商投资法,实际上也是彰显了中国坚定对外开放的决心和意志,应该为我们进一步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二是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整个发展动能的提升,实际上也为我们打造新一轮开放新高地提供了新的战略空间。三是全球新的贸易的风眼,各国之间的贸易产生了新的贸易地理空间,这种布局也为我们国家在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布局当中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

第四,存在的一些挑战。一是增加了不确定性。二是全球经济因为受到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实际上对整个世界经济的运行下行的风险增大,这是国际环境面临恶化。三是开放的成本以及我们进一步拓展海外的市场面临的一些新的阻力越来越大,这是我们面临的困境。

第五,建议。一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开放经济新发展提供新的制度保障。二是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的区域布局,从而开拓新的国际合作的空间。三是要增强企业“走出去”的经营能力。比如在福建,福建作为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我们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走出去”,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既有很多的创造新的发展的机会、市场的机会,当然同时因为面临发展的平台,提供的载体空间以及整个识别国际贸易风险的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在这个方面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他们的服务,提升企业“走出去”包括在防风险方面的能力。四是进一步提升我们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当中的地位。多年来,特别是讲到改革开放40年,我们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国际发展的活力,但是有一点,我们在全球价值链的攀升当中,虽然在提升,但是与我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这个方面如何紧紧依靠创新驱动进一步提升我们在全球价值链当中的地位显然是我们今后在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我们在贸易特别是全球贸易当中含金量方面的重要的着力点。

2019-04-11 10:17:46

黄茂兴:

三、围绕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对我们制造业的影响

在这个方面,我也就福建来讲。福建是民营经济的一个大省,是很发达的,大量的出口聚焦在纺织服装行业,都是制造的行业,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

第一,产生影响的路径。一是关税壁垒的问题,弱化了我们中国制造的优势。二是一些恶意摸黑损害我们的制造形象。三是打压中国制造成长的空间。四是围绕我们中国制造的企业。大家知道中国在很多领域,可以说已经涵盖了联合国的一些主要的工业生产体系,这是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当中,我们的工业体系已经建立特别完整。五是破坏中国制造的国际合作,这是产生影响的一些路径。

第二,分析一下目前我们在这种困境下给我们造成的挑战困境。一是制造业的收益趋势减弱,整体发展质量有待提高。二是核心技术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三是制造业产业结构还要进一步优化升级,产能过剩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四是制造业产品能耗消耗大,资源环境的约束比较大。

第三,机遇。一是表现在全球制造业格局的重塑,为我们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分工创造新的历史新机遇。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带给我们制造业重大的契机。集中表现在这些年我们互联网的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一些信息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我们在制造业不少领域当中走在了世界前列。三是“一带一路”为中国制造业“走出去”,拓展了全球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广阔市场。

第四,建议。一是推进两化融合,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自主创新,有效防范国际贸易风险。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加快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现在很多地方为什么在制造业做的大而不强,除了技术的约束性,很重要的还有人力资源,特别是制造业的高端人才、高技能人才,这一方面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都存在一些差距。四是强化环境规制,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我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如何做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特别是环境保护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能够相契合,这显然也是我们未来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的方向。

2019-04-11 10:24:44

黄茂兴:

四、在保护主义的背景下,中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取得的显著成就。一是金融业总体实力大幅增强。二是金融组织的体系日益完善。三是监管格局逐步成型。四是金融市场开放度日益提高。

第二,存在的一些困难。一是金融行业的风险逐步上升。过去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中,一再强调三大攻坚战,其中第一场攻坚战就是防风险,风险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而且逐步上升。二是运行效率亟待提高。三是监管如何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集成和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四是金融服务实体能力如何进一步加强。

第三,存在的一些冲击和挑战。一是贸易保护主义对我们有有利的地方,也有不利的地方,反过来也推动了金融业改革的步伐。二是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增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三是推动了金融业的开放进程。四是加大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压力。所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风险与挑战、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

第四,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尤其是金融的监管协调机制,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二是加快金融相关的配套措施建设,比如影子银行的风险管理等等,特别是去年4月13号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提出了四大开放举措当中,包括这次通过的外商投资法当中也对一些金融业的开放做了相关的规定,可以说进一步来规范或者填补我们国家在金融开放方面的真空。三是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机制,随着新一轮国家机构的改革,从原来一行三会的机构改革的框架到现在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包括地方金融监管也专门设立了金融监管局,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地方金融机构的监管能力。总的来讲,在建议报告当中,特别提到在应对贸易保护主义这样一种全球风险形势下,优化跟健全中国金融业监管体系最重要的还是从制度层面、从技术层面,包括市场层面来加大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从而使金融业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以及整个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之下能够行稳致远。

以上是我对这部《蓝皮书》专题报告相关内容作一些辅助性的汇报,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以及媒体朋友们批评指正。借此机会,我再次代表课题组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媒体界的朋友们表示我们深深的谢意,感谢大家在过去13年对我们这部皮书给予的关心、支持、指导和帮助,没有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也不可能坚持使这套皮书推陈出新。再次谢谢大家!

2019-04-11 10:31:23

杨群:

谢谢黄茂兴教授。黄教授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中国高质量的发展问题,从四个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这个话题非常重大,也是一个涉及内容非常广泛的话题,我相信一会儿专家学者发言还会有涉及。下面我们进入今天会议的第三个环节,大会发言。

首先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裴长洪先生发言。

2019-04-11 10:34:17

裴长洪:

首先,祝贺《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第13部发布。我确实非常佩服这部蓝皮书的编纂者,这样持久的毅力,能把一本蓝皮书编到第13部。大家知道编杂志需要一年一年期的编,但是编一本书、编成系列其实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每年都要紧扣经济发展的脉搏,编出有特点的内容来,是相当不容易的。所以首先对表达蓝皮书编纂者的敬意。

第二,《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的主要内容是2017年面临的外部环境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这部蓝皮书就揭示了这个地区在这样一个转折和转换的关口,究竟新旧动能转换的怎么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察的窗口,因为肯定是不平衡的,这样一个转换极不平衡。在不同的省,甚至在不同的地区和市县之间都会有差距。通过这样一本蓝皮书,我们可以观察到底这种新旧动能的转换进展到什么样的发展程度,另外是在地区之间形成怎么样的差异,这对于促进一方面读者能够通过窗口来观察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究竟在中国经济当中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另外是对于地方的领导也是一个借鉴,通过观察和专家学者的分析,我相信对地方行政领导、经济主管部门也会有一个很深入的思考。这部蓝皮书提供了这样一种很重要的参考资料,通过这份参考资料大家来分析和观察,究竟在转向高质量发展中,通过它的指标体系的设计,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努力,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改革,来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今天是第13部蓝皮书,最重要的价值就体现在这里,能够提供一个很重要的参考资料,为我们地方领导的决策提供一些重要的线索信息,这是它的最重要的价值。

第三,第14部恐怕就要切入2018年的内容了,2018年可能要比2017年表现的更突出一些,2018年是真正贸易战打响,虽然没有影响,但是我们的外贸协会可能是需要关注,除了抢出口以外还需要做什么。二是新旧动能转换在各个省域、各个地区之间的分化可能会更明显,因为前不久我参加了中国贸易学会的年会,年会上有一个研究员作了一个报告,我觉得这个报告很有意思,他明确的指出在东部的省之间已经看出很明显的差异,他认为广东、福建两个省新旧动能转换明显比较快,山东、江西明显的比较慢,他非常直截了当说,而且做了四个表,这个表显示了这个省之间的差异,这说明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当中,省跟省之间,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可能确实会出现差异化,或者是有先进后进的局面,对未来进一步编纂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可能是非常有借鉴的。所以我们希望第14部蓝皮书在分析这些差异为什么会形成,差异提供的经验是什么,其中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要深化改革的内容是什么。希望省域蓝皮书的编纂者继续努力,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谢谢大家!

2019-04-11 10:35:02

杨群:

下面请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肖金成发言。

2019-04-11 10:41:43

肖金成: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13部《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的发布,这个皮书确实很不容易,而且发布会我参加过多次,我每次都来,我一直讲省域竞争力蓝皮书是一个宏大的工程,我们知道中国34个省,加上港澳台。中国这么多省,它的情况之多,它的数据、它的指标收集起来是相当困难的,而且我们知道省大大小小,差异很大,比较一下是相当难的。头两次我们提出一个指标设计,有的大,有的小,如果比较的话,根本不用比,直接就出来了,关键是我们要对竞争力进行评价,竞争力是全面的,这里面有很多的数据,不是数据收集起来就完了,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能编几年呢,开始的时候我没有信心。黄茂兴是我很重要的朋友,他能够在这里坚持这么多,包括他的团队。还有李闽榕同志也是我多年的朋友,他在这方面也是不遗余力,还有福建师大的一位老师,这些人把这个当成事业来看。《竞争力蓝皮书》出来之后,对认识这个省域的竞争力很有价值,我们研究区域发展,又做经济,工程量很大,这实际上为我们研究区域经济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也为我们政府的决策提供了依据,我感觉到这个很有价值,而且不断地在纠正指标。这是我对《省域经济蓝皮书》这样的一个认识。

第一,今天的主题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当然2017年是在应对贸易保护主义这样的背景下,包括现在也是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研究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际上即使不考虑这些背景,不考虑贸易保护主义,不考虑中美贸易战,我们中国的经济也应该到了高质量发展这样一个阶段。刚才余主任讲了,我们过去40年实际上很长时间在生产状态,生产出来不愁销售,因为需求没有满足,我们为了满足需求,企业铆足劲生产,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供大于求的阶段,而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要求也提高了,不再只是满足数量,而到了追求质量的阶段。所以我们讲不讲背景,都要考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一点应该成为共识,我们不能再追求数量、追求规模、追求速度。我们现在追求高质量,传统上的高质量就是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就是好、耐用。比如说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比如说生产过程,我们弄精锐一些,能不能少投入,多产出;我们能不能减少浪费,我们能不能实现效益更好,我觉得有一个高效率、高效益。

第二,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农产品的安全性,农产品能够多生产绿色和有机的产品,而不是靠化肥和农药,这也成为全国的共识。农民收入不高,农民说我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你不给我高质量的价格,没有品牌,产品发展表面很简单,大家都生产绿色就完了吗?生产有机的,大家都放心,都觉得好,但是问题是障碍在哪里,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的价格并不高,因为这个识别很难。所以要追求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破除体制的瓶颈,需要破除一家一户的生产,一家一户的消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很难解决的,所以我觉得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现在服务业的比重很高,从产业结构来讲,产业结构高不高。服务业的质量也是值得担忧的,我们服务的质量问题、体制问题,金融的风险问题,还有物流,怎么降低成本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研究的。还有我的专业,我研究区域经济,区域经济也要高质量发展,区域的高质量发展,现在认识还很不统一,因为区域是一个筐,什么都能装进去,这个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哪里?原来我就提出来三个集,一是集中发展,到底是集中发展还是分散发展到现在也没有统一,集中发展好还是分散发展好?作为区域经济学者,都认为集中发展好,但是非区域经济学者都认为分散发展好。分散发展就是遍地开花,齐头并进,大家齐步走,实际上这是很难实现的高质量发展,因为在区域和空间上越分散,质量就越难提高,所以我们强调集中。比如我们提出了发展一些大中城市,要素相对集中,这个认识实际上差异也很大。但是我们也不能集中到一个城市,不能集中到一个区域,所以我们提出了多极化协同区域,在一个区域相对集中,不能都集中到东部,都集中到沿海,比如一个区域内相对集中。二是集群发展。城市集群,我们现在谈城市群,这就有很多好处,因为在这个前提下是多个城市,而不只有一个城市,有的城市规模非常大,集聚度很高,但是周边的城市发展不起来,我们想通过城市群的规划让多个城市都能够有发展的动力,能够集聚产业,从而集聚融合。城市怎么发展,实际上还有产业集群,如果没有产业,建设城市,这个城市很可能就是空城,所以我们城市群的发展是在产业发展的前提下,产业的集聚核心集中,城市才能发展起来。三是集约发展。实际上就是单位面积要有更多的产出,集聚更多的产业和人口,这叫集约发展。因为我们土地是短缺的,将近14亿人,我们算一下账,能够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不到30%,空间很有限,我们不能把这些空间全用来建城市,农业和耕地没有了,所以我们要集约发展。区域高质量发展就集中在集中发展、集群发展和集约发展。

还有我们在区域里面,区域不是空的,不能什么都往里面装,城市是区域的标志,是现代化的标志,因为一个区域要让城市来引领,现在城市如何高质量发展。一是要紧凑,现在我们的城市很分散,动辄一百万人,几百平方公里,不紧凑就浪费资源。二是要低碳,实际上紧凑是低碳的前提,你不紧凑怎么低碳?所以低碳的前提就是紧凑,紧凑才能低碳,我们尽可能的减少消耗,减少对石油的消耗,对能源的消耗,而且要改善环境。三是智慧。智慧城市现在有条件了,现在有物联网,城市管理大大的加强。还有智慧化管理,这是对城市的管理,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要跟上,跟不上一堵车就要堵几个小时,现在高速公路上都堵车,这就需要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到城市,根据区域经济学者的研究,城市规模会越来越大,现在大国大城市,我们是全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城市要搞上几千万的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这个也阻挡不了,但是城市越大不一定越大,越大就是规模和数量,要好就要考虑质量,所以大城市不一定就好,大城市会出现大城市病,那怎么办?实际上通过都市圈的建设,让它带动周边的人,现在由于大城市的极化效应,还由于行政的分割,大城市只对自己的辖区带动,周边不带动,所以形成了区域的落差,悬崖式落差,要通过都市圈的规划和建设,让都市圈城镇化,让大都市带动周边的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都市圈是追求城市化,城市群追求一体化,要注重大都市的引领性和辐射力。我想这就是高质量发展的含义。所以谈到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产品质量,包括的内涵还很多。

今天就利用这个机会发表一下我的观点,谢谢。

2019-04-11 10:42:49

杨群:

谢谢肖所长。下面请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中心秘书长赵新力研究员发言。

2019-04-11 11:04:08

赵新力:

谢谢主持人,也特别谢谢主办单位能够邀请我来参加这个活动。实际上这类活动我参加很多次,茂兴这个团队我已经认识、合作了10年以上了,刚才裴所长、肖金成所长都表示了这个团队能坚持这么多年真是不容易。一个事情坚持数年比较容易,坚持了十数年这是相当不容易,不但对团队自身有考验,更主要的对我们国家进行方方面面的把握,包括创新方面、社会发展方面长期的评价和积累,这种数据是难能可贵的。

具体到这本书和今天的发布会,第一就是2016年2017年的数据的比较,可能会有一些同事感觉到是不是数据有点落后了,实际上这个评价体系主要是客观数据,主观数据在这里几乎没有,这样有什么好处,就是可以避免有些社会上的炒作或者是干预评价。现在有什么直接意义?我体会评价体系本身评价的方法,这是我们大家更要关注的,这种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特别是像余主任刚才讲的,地方上乃至于对国家,对地区发展方面的一些宏观决策和管理指导意义是面对现实的,因为方法的变化,评价体系也会有变化,特别是有些环境上的变化因素,不是说短期的一年两年就有巨大的变化,这是由量变到质变。同时我觉得这个报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专门的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对外开放的,特别是中国经济高质量这方面的专题性报告,这个报告既然分析现在又是对今后一段时间的把握的报告。作为国家科技部的一个研究人员,我也想把志刚书记今年发表一篇文章,讲到的八点,我们工作的一些指导意见和建议,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在这儿跟大家报告一下。

第一,怎么样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实际上就是一个政治任务。

第二,怎么样的深刻理解科技是国之利器。这个报告里也讲到,我们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要想向高质量走,可能科学技术、科技创新的能力和他给我们从供给侧角度来讲提供的各种各样的供给,乃至新科技带来的新需求,在需求端所带来的供给,我们都应该深刻的理解。

第三,关键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可控。刚才这里也讲了核心技术,实际上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关键技术。关键技术不一定是核心技术,但是是关键。将来评价的时候,比如我的团队在评价中国未来科技创新方面预测的时候,我们就有预测可能在近几年之内,公开的指标,可能我的评级体系在国际上可能会有所降低,这有可能和经济社会发展波动性有关系,科技创新规律有关系。

第四,是随着关键核心技术、竞争性技术的出现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可能有些信息不能够公开,发表文章会减少,申请专利会减少,可能科技产出的量会下降。还有就是怎么样抢占事关长远和科技全局战略的制高点。在省域层面,省域发展力度小,东莞一下子拿到重大科学工程奖,对当地经济影响也是很大的。

第五,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深路发展的融合,科技创新实际上根本上来讲,特别是技术和创新部分实际上是一个经济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还算经济领域的一分子,这个怎么深度融合,就是要把科技方面的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两部分工作,首先看成是一个经济过程,有效益就干,没效益就不干,成功不成功看市场、看效益,实际上经济的发展我个人体会,无论是讲高质量还是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实际上也都是在追求最大效益。只不过随着认识的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知道这个效益不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是行业的经济效益,也不是一个地区的经济效益,是更加全局的,从时间跨度上、空间跨度上,包括社会效应,包括环境,在这个大的背景考虑视野范围内,我们仍然追求最大效益。

第六,刚才金成所长讲到集约和分布的问题,我体会也很深,当集约能取得最大效益就用集约,分布能取得最大效益就用分布,所以集约和分布是一个辩证的关系。中国这么大,把一个产业全部放到一个地方去,运输成本就很高,而且还有安全性,一旦这个区域这个东西供应不上的时候,就会出问题,这都是大范围的考虑,最后还是效益问题。

第七,科技部更加关注怎么样融入全国创新网络的问题,实际上发达国家能发展这么快,很多发达国家都是利用了全球的创新投入。

第八,创新驱动实际上是人才驱动,人很重要,刚才黄茂兴也讲了,实际上制造业竞争力下降或者遇到严重挑战的最主要的问题,看来是我们在制造业里面,研发人员和高技能人员少,制造业大量的劳动力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之后,具备这样高素质能力的劳动者少。

至于这本报告,既然叫中国省域,实际上现在台港澳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如果能够把他们加进去也很好,而且为了促进港澳的发展,我们现在科研经费都可以用到港澳地区,可以出境,在这种情况下,把他们纳进来,特别是大湾区的建设,这个可以考虑考虑。还有一个是联动的问题,省域和省域之间应该是联动的关系,我们现在讲国际上要全球化,实际上省与省之间也是全国化,也是一盘棋的,这方面也可以做一些相应的研究。

总体来讲,今天收获不小,而且看到这么多新闻媒体界的朋友来关注这件事,感到特别欣慰,关键是这些新闻界的媒体朋友,你们替我们作了宣传,把一些科学的东西广而告之,同时我看他们都很年轻,所以更加受鼓舞,更加有朝气。谢谢!

2019-04-11 11:04:47

杨群:

下面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研究员发言。

2019-04-11 11:21:15

王晓红:

非常高兴参加第13部《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的发布,因为我已经连续参加了至少四届,每一次我觉得都能够学到很多新东西。我觉得茂兴院长、李闽榕主任带领的团队给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持之以恒坚持下来非常不容易。另外,从我个人的感觉,确实是每一期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都围绕我们当前的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非常聚焦的来研究,我觉得这是这部蓝皮书特别重要的一个特点。

今年这一次的蓝皮书是贸易保护背景下中国经济高质量的发展研讨会。中国经济怎么实现高质量发展,这确实是值得我们当前以及在未来一段时期深入思考的问题。这是第一点,蓝皮书在选题上是非常有特色的。

第二,研究的分析也是非常科学的。刚才几位专家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我非常的赞同,我觉得评价的排序都是来自于客观的数据。其中有很多的发布都是独家的,比如可持续发展,这个排在前面的内蒙、黑龙江,这些省份大家都没想到。这就说明是根据数据的分析来进行的排序,说明内在的规律和逻辑可能我们更多的要关注这样的一些省份。我们过去只是更多的关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将来这样的一些省份的后劲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我们可能要更加关注。因为今天我们这个议题是保护主义,另外还有这几个专题非常好,在保护主义背景下,怎么坚持对外开放,怎么样保证金融的发展和安全,另外宏观经济怎么运行,这些都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非常重大的议题。

在此我也分享一些个人的观点,因为我们谈的是保护主义这样一个议题,中国经济总量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我们讲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开放,所以我们提出来通过新一轮的高水平开放来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什么是高水平开放,我想谈一点认识。我们讲推动外资外贸结构的调整、优化,这些都是属于高水平的,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的质量。但是我觉得高水平开放要非常关注的一点就是要对接经贸规则,在规则上因为我们跟过去已经不一样了。我们是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我们是贸易投资大国,我们的贸易量出口连续多年是第一,进口是第二,我们的对外投资现在也是第二,吸引外资也是第二,这样的一个经济投资,我们是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是开放的大国所以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对接国际经贸合作,可以看到当前的国际经贸规则确实进入变革的时期,我们确实知道WTO需要改革,现在有很多的区域的自由贸易协定都在纷纷签署,都反映了发展的趋势,传统的国际经贸规则已经变的不适应了,我们需要全球都有新的国际经贸组织来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我觉得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要密切关注。

前不久我和黄奇帆同志一起写了一个内参,是关于“三零”问题,“三零”带给中国机遇还有我们面临的一些挑战,就是我们要考虑到经贸规则的变化,这个规则的变化对我们来讲,我认为当然是非常有好处的,应该是机遇大于挑战,机遇与挑战也是并存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加工贸易1.8万亿,中间产品的贸易量通常占到了整个贸易量的60%。如果要是实现了零关税,我们的成本就会大大下降,还有服务业存在着大量的准入方面的壁垒,比如医疗、教育、文化、金融、互联网、电信,包括快递业,我们的准入门槛和限制性的措施都是很高的,我们服务业限制性的措施在全世界排位是第四位,比印尼和菲律宾稍微强一点,这对我们来讲实际上是增加了老百姓很多的便利,我们到国外就医、留学,我们去享受国际的好的一些服务,都要去出国,如果要是开放以后,就可以在家门口享受,而且同时也可以提高服务业整体的发展水平,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另外还有补贴。我们的补贴现在是大量补贴给市场价格,而且造成了大量的贸易摩擦,都是来自于国有企业的补贴,还有新能源产业,我们的能源、光伏等产业,补贴之后就带来了大量的产能过剩,还有上市公司里补贴最高的是钢铁和金融这两个行业,钢铁就是非常典型的产能过剩,所以这些东西如果不改革,补贴的方式如果不改革,将来对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极其不利的。所以对我们来讲,适应规则是非常有好处的,有利于我们改革,也有利于我们营商环境的优化。

当然我们也面临着挑战,所以我觉得首先我们要在观念仪式上发生转变,要求我们能够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在WTO里面争取我们的发展地位,还有市场经济地位这些都是存在争议的,可能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改变。所以我觉得怎么样通过改革,通过开放来倒逼改革,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仍然是我们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谢谢大家。

2019-04-11 11:21:38

杨群:

谢谢王晓红副部长。下面请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国际二部主任林跃勤研究员发言。

2019-04-11 11:31:47

林跃勤:

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我非常荣幸受邀参加这个盛会,感觉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也有很多收获。这次是第13部的发布,也有了一些新的进展。我也是另一个皮书的主编之一,但是跟这个皮书相比还是自惭形秽,我们出到第7本,这个是第13本,而且我们那本皮书没有那么厚,从内容包括历史、方法等等方面,还有严谨性,都要向这部皮书学习。

这个皮书根据2017、2018的评价,全国竞争力下降0.1,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大体比较独立,东北地区除了辽宁之外,西部地区也有下降等等这些状况,我觉得这些分析以及应对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和机会,对我们国家的决策层来讲也提供了一些了解,对于区域、省域他们的趋势、特点和优劣提供了一个机会和窗口,有利于国家的区域发展政策的制定和优化,但是从省域来讲,这本书对于决策者、经营者和研究者来讲,也有利于能够清晰的看到自身在全国的地位和差距,对于如何寻求差异化发展以及发挥自身的优势,还有合作发展方面,可能起到经验借鉴的作用。另外,从学术界来讲,对我们的也借鉴意义,包括对其他的皮书编纂者而言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觉得从这本书来讲,实际上是要给区域、省域“照镜子”,看自己在全国的竞争态势中有什么样的优势和短板,如何扬长避短,审时度势,包括逢凶化吉,尤其是在当今境外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增强或者提出严峻挑战的情况下,不仅仅是对国家而言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我们省域、区域,在收益下降、成本上升、技术引进包括对外投资,还有出口难度加大的背景下,我们如何打破瓶颈,寻求更好的出口,这对每个省市来讲,一个是强化自己抗压的能力、竞争的能力、差异化发展的能力以及优势化能力,使制造业迈上高端,大力培育人力资本,强化自主创新的能力。还有从省域来讲,已经不仅要打造内生动能,还有如何找到资源优化互补方面的潜力,包括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西部、中部、东北部之间如何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这个从对策里面也可以找到一些很好的启示。所以我感觉到这部蓝皮书对我们国家区域是一个新的养料和参考书,也是一个思想的新来源,包括我个人在期待皮书明年第14本以后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成就。

2019-04-11 11:32:29

杨群:

谢谢林主任。按照议程,我们首先由余斌主任作了致辞,重点谈了加大市场对资源配置条件下政府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李闽榕教授、黄茂兴教授又对今年的蓝皮书分别从两个角度,省区竞争力的情况和区域发展的情况作了报告,黄茂兴教授围绕四个专题在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了报告,五位专家学者又分别对报告谈了自己的认识。本来蔡昉院长是第一个致辞,但因为参加会议没有在第一环节发言,现在他赶来了,下面欢迎蔡昉院长讲话。

2019-04-11 11:37:23

蔡昉:

首先对第13部《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的发布表示祝贺,省域竞争力本身是有意义的,这次研讨会应对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一个恰逢其时的重要话题。借这个机会,我发表一点关于区域经济和当前贸易保护主义不成熟的观点。

首先,中国过去40年的成绩是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结果,但是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有区域性,都有梯度性,我们就看到了两个现象。一个是我们一直存在着区域差距,再一个是我们的发展也一直具有梯度性。这两个词,区域差距和梯度性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我觉得一个是现实,也就是问题所在,再一个就是把问题变成发展机会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始终存在着区域差距,就是叫做不平衡。我们走向平衡的过程中,就利用了这种差距,在经济学里面,有差距就有赶超,如果赶超成功就会导致趋同,走向平衡,当然不平衡是永恒的,永远会有不平衡,但它是更加平衡、更加均衡,所以梯度性的发展本身成为了一种方式,是我们应对差距的一种方式。过去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从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然后逐步的扩大改革开放的范围,直至本世纪初开始实施均衡地区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还有东部也要超前发展。折价战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过去在一开始的时候,看到大规模的在中部、西部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还有很多大的项目,那个时候我们会觉得你建那么多路,没有车跑,有什么效果,但是我们到了后来,越来越看到这种效果显现出来了,就跟我们今天“一带一路”,帮助其他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沿线国家改善基础设施、交通条件一样,基础设施先行以后,就有机会进行产能的合作,产业的转移,特别是到2004年,沿海地区劳动力短缺,工资需求上涨,因此制造业比较优势因此丧失,这个时候按照传统的理论,我们都说东亚有一个验证模型,按照这个验证模型预期,中国的产业,特别是密集型制造业一下就要转到劳动力更丰富、制造成本更低的国家,有转的,但是我们看到相当大的规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过去基础设施投资条件不好、投资条件不好,特别是交通条件不好的障碍在区域发展战略中得到了相当大程度的缓和,因此这是为我们实行中国国内版的验证模型打下了一个基础,所以我觉得把区域差距变成梯度发展是中国的一个经验,也算是我们的一个智慧。

同时,按照省域竞争力的研究,我们实际上开始研究一些新的区域发展中的新的矛盾,比如说最近我们注意到大家开始又关心胡焕庸线,过去我们一直在做这个事儿,从东北的瑷珲到云南的腾冲划一条线,大体上把中国从地域和空间上分成两块,但是90%多的人口都集中在东南一方,同时我们也看到,胡焕庸线有了很多的扩展版。过去胡焕庸是指的人口,这个人口分布200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时候被证明仍然如此,五普的时候比以前还更集中一些,后来人们又作出了很多扩展版本,比如按GDP,这个不用说,绝对在东南这一侧,还有人把创新活动、基础设施、教育水平等等都往这一侧放,形成了一些新的扩展的胡焕庸线,这些东西本身说明什么问题,一方面说明我们区域差距还在,另一方面也是说明经济发展还是带有地域性质,因此很多人提出来,我们如何突破胡焕庸线。其实区域发展战略就是尝试突破这个线,也取得很多的成效,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胡焕庸线东西差距转变成了南北差距,其实东西差距仍然存在,但是也有一些改善。但是又暴露出一些新的趋势,就是北方相对慢了一些,就意味着区域差距还存在,可能有一些新的特征,我们西部发展的战略,过去我们积累下的经验,还是适用的,所以这是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的事,这是关于区域经济研究我想谈的看法。

2019-04-11 11:40:42

蔡昉:

第二,针对今天我们讨论的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中国经济突飞之路。首先我们中国经济发展是从高速转向高质量,第一步我们承认我们进入新常态,要接受较低的增长速度,这一点也很重要,否则的话可能会过分的刺激经济,也可能会积累一些风险。我们接受较低的增长速度,叫做中高速的话,那么我们努力提高高质量的内涵,而这个内涵应该就是生产力,我们叫做全要素生产力,不是别的,就是全要素生产力,因此我们所有的改革,长期的一些体制机制的改革,更紧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都围绕着全要素生产力这一点。围绕这个,因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们形成相当大制约的情况下,我也想谈一个乐观的看法,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民粹主义在很多国家政治上占据了很多主流地位,还有各种各样的思潮在很多西方国家形成了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对我们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也给我们造成了一些潜在的风险,但是我本人还是乐观的。因为我最近做了一些分析,我们说全球化,有人说全球化最早比较靠谱的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纪的航海,地理大发现,在那之后一直有全球化,直接跟我们最密切相关的,我们今天的问题和我们今天有的成果,应该是九十年代以来的全球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九十年代之前,谈不上全球化,实际上是存在着国际贸易,但那个时候的贸易是西方国家跟自己做贸易,因为我们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没有参与进去,广大发展中国家受激进发展经济学的影响,以及对他们殖民时代坏的记忆,他们也跟西方国家脱钩,所以那个时候做的贸易就是西方国家自己跟自己做贸易,因此他们做的那种国际贸易已经和李嘉图讲的比较优势没有关系了,因为他做的是我生产同样的差别,你也生产同样的产品,我们交换同样的产品,而不是交换生产要素,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而是资本密集型交换资本密集型,因此我们把它叫做产业内贸易,还滋生出了一些新的贸易理论,产业内怎么能够互相交换呢?大家都生产一样的,日本也是汽车,德国人也是汽车、美国人也是汽车,你怎么交换汽车呢?他们说生产汽车也不一样,每个国家有不同的规模经济,有不同的网络聚集效应,因此他们交换的是规模经济,交换的不是生产要素,就偏离了李嘉图。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直到2001年加入了世贸组织。苏联东欧也开始转向参与全球分工,还有像印度、越南这样的一些国家,开始加入到全球化过程中,因此贸易我叫做回归了李嘉图,我们相对收入低一些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交换发达国家的资本要素,这就是李嘉图原来讲到的比较优势。这个交换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过去是劳动力过剩,现在我给劳动力凝聚在产品里,有了出处,就意味着劳动力的回报是提高了的,因此我们通过这种参与全球分工,就改善低收入家庭,提高了就业,改善了收入分配。西方国家也是受益的,否则他不会参与贸易分工,但是他的受益是提高了资本收益,提高资本收益的情况下,如果你有好的再分配体制大家可以分享,如果你没有好的再分配体制,通过自动化把工人的岗位弄没了,也没有给他找到更好的出路,也没有其他的再分配的途径,中产阶级就会萎缩,两极分化就会出现,因此他们形成了他们国家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全球化本身带来的,而是自己的国内政策。同时因为回归了李嘉图的国际贸易,我们对外投资这些途径也都开始回归李嘉图地就意味着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我们就看到了一个现象,90年之后的这一轮全球化,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导致了趋同,增长理论,过去增长理论都假设全球经济是可以趋同的,因为在穷一些的国家,你的收入越低,意味着资本来了以后你的回报率越高,可以增长的更快一些,收入越高的国家,资本本来就不缺,因此投入了以后,回报率就会更低一些,所以增长的速度就慢一些,所以曾经这样的结构社会主义的人均收入会趋同,但是90年之前从来没有发现,反而是穷者越穷,富者越富。因为90年之后贸易回归了李嘉图,发展中国家获益,真正实现了在起点收入水平低的国家,在90年之后这段时间增长速度会快一些,如果你划一个线的话,你就可以看到确实是以90年为界,在这之前的收入水平和之后起点收入水平和之后的增加速度,其实是正的,收入水平越高增长速度越快,90年以来是收入水平越低的国家增长速度越快,所以就变成了一个向下的曲线了。因此,有了全球趋同,就意味着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在内,我们是从全球化获益的,而这个获益就不是理念上的全球化是好的,贸易化是好的,我们是实实在在得到了真金白银的,因此我为什么说乐观的,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从全球化中获益,因此我们就要维护全球化的成果,保持他的趋势,同时我们及时进行全球经济规则的重新建立和相关机构的改革,也会是倾向于多边主义,不管美国再如何单边主义,但是绝大多数国家还是多边主义。因为及时进行改革,也是多极化的世界会发出多样的声音,会更多的代表发展中国家和新经济体的需求,当然不可能这个趋势就会必然导致是一个有利于我们的结果,但是这个趋势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国际环境构造的基础,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可以推动下一轮全球化以及让全球化在更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规则下运行,这就是我们保持乐观的理由。不管怎么说,中国过去区域之间的梯度发展的经验其实也帮助我们去认识国际上世界经济的发展,其实也是我们现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基本经验依据。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2019-04-11 11:45:47

杨群:

谢谢蔡昉院长。今天会议发布暨研讨会各项议程到此都进行完毕,谢谢各位领导、谢谢嘉宾学者,谢谢媒体朋友多年来对《省域竞争力皮书》原创团队的支持,对社科文献出版社的支持,也希望今后大家一如既往支持我们的原创团队,支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皮书出版工作。

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9-04-11 12:00:16

《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会现场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7~2018)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主持发布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

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党组书记李闽榕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蓝皮书执行主编黄茂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裴长洪

国家发改委国土理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肖金成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中心秘书长、国家科技部二级专技、研究员赵新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研究员王晓红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国际二部主任、研究员林跃勤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蔡昉

(来源链接:http://www.china.com.cn/zhibo/content_74665745.htm

(发稿/何燕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