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简介2019版

发布时间:2019-06-04浏览次数:2569

财务管理专业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创建于2004年,该专业的前身是财务会计教育专业。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原为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原数学系)的本科教育类专业,其培养目标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师资,于1998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置,19998月正式招生,并于20036月经省学位办评估验收,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授予权。20036月学校进行学院重组整合时将财务会计教育专业转入经济学院。为了适应我省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就业市场的变化,于200310月申请将该专业更名为财务管理本科非师范专业,于20048月正式招生。现在,财务管理专业为经济学院财会系下设的本科专业,至今已有15年办学历史。在15年多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我们依托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及二级学科会计学硕士点的的学科优势,在教学改革、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多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广交叉、多综合、重能力、倡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财务管理专业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宽厚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综合素质高,毕业后能在工商、金融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金融、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国际视野,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精神,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质和诚信品质,以及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能在各类工商企业、金融企业或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金融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规格要求

1)综合素质基本要求

在政治思想和德育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具有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在科学素质方面。崇尚科学,热爱科学,有为科学技术事业献身的精神;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一定的进行研究工作的能力;遵守学术规范、养成善于合作的精神。

在身心素质方面。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加强日常的体魄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勇于进取,百折不饶的品质。

2)专业素质基本要求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基础和运用数学知识处理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并有较扎实的外语、计算机基础。

二、专业人才的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要求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要求详见表1

11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要求细目表

核心知识、能力

和素质名称

计划通过哪些主要课程或教育培养措施实现

备注

或说明

数学及应用

数学基础知识

通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理论课程的学习,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以及利用数学方法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方法。


计算机基础及

应用知识

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及其运用、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财务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以及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财务

管理问题的方法。


财务学基本理论

及基本技能

通过财务管理学、高级财务管理、跨国公司财务、项目评估、计算机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学习,掌握财务学基本理论及

基本技能。


金融学基本知识

及基本技能

通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学、金融市场学、投资银行业务、货币银行学等课程的学习,掌握金融学基本知识

及基本技能。


工商管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通过管理学、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创业管理、公司治理、运营管理等课程的学习,掌握工商管理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会计学基本理论

及基本技能

通过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的学习,掌握会计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


掌握实验操作能力

财务管理实训-1.5学分、人力资源管理-1学分、运营管理-1学分、成本管理会计-0.5学分、税法实务-0.5学分、高级财务管理-0.5学分、高级财务会计(案例)-0.5学分、审计学-1学分、财务分析(案例)-1学分、统计学-0.5学分、

计量经济学-1.5学分、计算机财务管理-2学分、会计信息系统-2学分、会计学综合模拟实验-1.5学分,证券投资学-2学分,管理信息系统-1学分,ERP沙盘财务模块-1学分,通过这些课程的实验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

能力。


初步的科研能力

通过科研讲座、毕业论文的培训,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学的前沿知识,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科研和创新能力。


三、专业培养方案

明确培养目标后,我们通过培养方案制定程序的规范化保证培养方案的质量。本专业培养方案严格以教育部有关规定为契机,通过召开多次教学研讨会议,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设置进行了严密讨论和论证,并经学院教学委员会讨论修改后,报学校教务处审批,使其日趋完善。此外,在保证培养方案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每一学年都组织老师根据专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对培养方案作适当修改,使其与时俱进,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

1.学制、总学分

1)学制:4

2)最低学分:毕业最低学分157学分,其中必修117学分;选修40学分。

2.课程体系

本专业整个课程体系包括四个部分,课程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个性发展课程和集中实践性环节四大模块。本专业开设了8门以上的主干专业课,其先行后续安排是合理的,每门课程均有完整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教案。

1)本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坚持的原则是在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与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课程和课时的指导下,为专业建设服务,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设置要考虑共性,更要考虑专业特色。我们认为,必修课程的开设重在体现专业核心素质与能力,重在规范化,所以本专业在设置课程的时将国家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规定的主要课程都列为了必修课程,如要列入选修课程则要经过严格论证。除通识教育课程,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为市场营销学、政治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微观经济学、财政学、财务会计、宏观经济学、高等数学(上、下)、专业导论、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财务管理学、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创业管理、公司治理、运营管理、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前沿动态。

同时我们认为,选修课程的设置应体现我们培养目标的特色,为培养应用拓展性的财务管理人才服务。学科专业限选课程的开设应采用菜单式或套餐式。对于专业选修课程,我们认为应该开出特色,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有高级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统计学、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学、金融市场学、投资银行业务、国际贸易、税收筹划、管理信息系统、跨国公司财务、高级财务会计、运筹学、计量经济学、项目评估、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财务管理、会计综合模拟实验、财务分析、ERP沙盘财务模块等。

2)本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案

从上所述可以看出,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现了近一两年来财务、会计改革的最新成果和最近出台的新法规、制度以及最新理论成果。所使用的专业课教材均为是近两年出版的优秀教材,特别是主干课程均采用注册会计师的教材,使学生能最快接触到最新的知识。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每门主干专业课均设有完整的教学档案,如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课件和教案。多门主干课程还立项为精品课程,如政治经济学、市场营销、金融学、财务管理等等。

为保质保量执行教学方案,我们实施了灵活多样课堂理论教学与模拟设计实务训练的“二位一体”综合模式。在课堂教学方面,既有以多媒体课件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又有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具体运用视课程内容决定;课上既有教师对重点难点的理论讲授,又有学生参与的案例式教学;既有题材密切结合单一教学内容的微型案例,又有综合财务管理多项内容的复杂案例,让学生感到财务管理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分析和解决的具体问题,均源于现实经济生活。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总之,财务管理课程从内容到方法,再到手段多方面采用了灵活多样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为配合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理论于实践,我们组织学生在课后进行利用实验室进行各种模拟设计。这种模拟现实的训练模式使学生既学会了如何运用网络数据及大型数据库资料,参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又锻炼和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责任观念和忧患意识。

四、专业特色与发展前景

本专业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追求,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活动”的培养模式,在打好财务管理理论基础的前提下,特别强调实践环节的教学,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倡导研究性教学的原则,提倡研究式、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课题式的教学方法与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熟悉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掌握从事基础研究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探索研究与创新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

通过15年(20042019)的办学实践,本专业已经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办学模式:本专业通过四年本科的系统学习与训练,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能够凭借扎实的管理学基础知识,过硬的财务管理基本技能,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为先进的理财理念和较强的服务意识,从事较高层次的财务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

为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有特色的人才培育基地,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突出培养实践应用技能的创新人才。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广交叉、多综合、重能力、倡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完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活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

2)在学科建设方面,培养一支以博士为主体、结构优化、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形成应用技能突出、现代经济理论结构优化的学科体系,并建立学科间互相支撑、配套、交叉合作关系。

3)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进一步整合、重组和优化课程体系。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创特色”的办学思想为指导,整合、优化本专业课程体系,除通识教育课程(按教育部统一规定)外,将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和知识”、“财务管理基本技能”、“财务管理实验课程”和“初步科研能力培养”以及社会实践能力训练等。

4)在教学改革方面,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积极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修订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使教学内容跟踪学科的发展前沿。进一步加强专业精品课程、名师工程、教学团队建设。同时积极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模式逐步实现研究型、应用型教学,并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普遍应用于教学过程。

5)在社会服务方面,我们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并积极承担地方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急需的研究课题,参与地方政府有关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论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企业改革与发展出谋划策,提供咨询服务。

6)在办学条件方面,努力创造国内高校一流水平的办学条件。通过“财务管理与金融实验室”和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区域经济竞争力实验室,开展财务管理电化教育,运用各种音、像、图、文器件进行教学和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尤其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程度的不断拓展,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本专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雄厚的师资力量,应用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就业和发展空间,因此本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专业自开设以来,受到了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学生报考本专业积极踊跃,每年的生源均为第一志愿录取,而且录取分均高于本科一批录取线。我们开设的财务管理双学位双专业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专业,2009年以来已经连续3年招生规模位居全校第一,2011年在读人数近1000人。不仅如此,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在社会上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难连续多年来达到100%,受到学校表彰。可见,本专业学科发展前景良好。

 

五、专业负责人

该专业实行双负责人制。

 

姓 名:陈少晖

职 称:教授

行政职务:系主任

学 位:经济学博士

单 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出生年月:1962.11

籍 贯:福建安溪

-------------------------------------------------------------

通讯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大学城福建师大旗山校区经济学院财会系350007

电子邮箱:shaohuich1962@126.com

--------

研究方向:资本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财务研究

--------

教育背景:

2005.07, 博士后, 厦门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1998.07, 博士, 政治经济学, 福建师范大学

1987.07, 硕士, 法学, 华东师大

1984.07,学士,法学,南京师大

--------

代表性科研成果:

1. 专著:《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变迁与改革模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2. 专著:《公共财政框架下的省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9月版

-------

获得荣誉

2007年度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相关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

-------

个人简介:

陈少晖,男,196211月生,祖籍福建安溪,教授、经济学博士。1980-1998年间,分别就读于南京师大、华东师大、福建师大,相继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20022005年,在厦门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我国著名财政经济学家邓子基教授。现任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财会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二级学科博士点经济史专业学科带头人,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史学会理事、福建省资本运营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国有资产管理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城市经济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有资产管理与财政研究、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以及当代中国经济史研究,同时还涉及闽台区域经济的比较研究。

1998年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企红利征缴比例倍增目标下的国资预算支出民生化研究》(编号:14AGL007)、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公共财政框架下的省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研究》(项目编号:08BZZ037,已结项)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民生财政导向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结构与绩效评价研究》(编号13YJA630007,已结项)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

出版《公共财政框架下的省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研究》、《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变迁与改革模式》、《统筹城乡发展:历史考察与现实选择——以福建省为例》、《国有企业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研究》、《从计划就业到市场就业》、《国有资本财政研究》等学术专著(含合著)10部,主编撰写相关教材3部;在《经济学动态》、《财政研究》、《当代经济研究》、《中国风险投资》、《国有资产管理》、《台湾研究》、《中国劳动》等国家权威核心刊物及省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新型投融资体制框架下的国有投资公司改革》等论文150多篇,其中20余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经济学文摘》等全文转载。

2000年以来,先后获得福建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合著)、三等奖、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福建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第十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厦门市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专著类一等奖;入选福建省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福建省委组织部“541人才计划”、2007年度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被评为福建师大第二批优秀青年教师(1996)、福建师大第三批科研先进个人(1999)、福建师大第二届“十佳”科研先进个人(2006);博士学位论文《国有企业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研究》获得福建省第二届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所指导的硕士学位论文也多次获得福建师大硕士研究生优秀成果奖。

 

姓 名:秦晓东

职 称:副教授

行政职务:财会系副主任

学 位:经济学硕士

单 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出生年月:1972,6

籍 贯:山西临汾

-------------------------------------------------------------------

通讯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大学城福建师大旗山校区经济学院财会系

 350007

电子邮箱:qinxiaodong516@163.com

-------------

研究方向:会计学、税收

-------------

教育背景:

2006.12,硕士,财政学, 厦门大学

1995.07,学士,会计学,南华大学

-------------

代表性科研成果:

1.秦晓东:《中国大陆合资投资准则制定之要则研究》,求索,2013,4

2.秦晓东:《横向公平视角下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探讨》,理论探讨,2014,6

-------------

个人简介:

秦晓东,女,山西临汾人。1991年进入中南工学院(现南华大学)会计系学习,1995年毕业至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系任教。2006年获硕士学位,2009年晋升为副教授。现任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会计学硕士生导师,财会系副主任,财务管理专业负责人,兼任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要从事会计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长期承担CPA《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本科生教学;主编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等级岗位考核专用教材《财务会计员》;已发表了CSSCI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及CN刊号论文30多篇,先后主持和参加了省社科规划项目《海峡两岸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比较研究》、教育厅A类重点项目、教育厅B类课题、横向课题《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财务共享课程实训基地建设》等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