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官微】“师德师风”大家谈 ——(五)新时代师德内涵

发布时间:2019-05-22浏览次数:2255

“师德师风”大家谈 ——(五)新时代师德内涵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校党委宣传部官微 2019-05-2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是确保“培养什么人”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保证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自20194月起,校党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铸师魂、守师道、塑师表”为主题的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并组织“新时代师德内涵”大讨论,广大教师反响热烈。

以下是法学院院长林旭霞教授、博导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教授、博导“新时代师德内涵”的心得体会

新时代高校法学教师师德的应有内涵

法学院院长 林旭霞教授、博导

20175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面依法治国、法学学科建设以及法治人才培养进行了重要阐述,指出法学教育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新时代法学教育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坚持德法并举、德法交融,努力培养更多优秀法治人才。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法学教师要在学生心里埋下公平、正义、责任、当担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师德是首要条件。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法治人才培养重要讲话精神,因应法学教育的时代要求,高校法学教师的师德的应有内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高校法学教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中国的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工作者,要致力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共同理想。一个合格的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根植于心;崇尚公平正义,尊重人的权利、平等与尊严;恪守良知,坚守独立人格,塑造社会诚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学生成长为优秀的法治人才。

二、高校法学教师要有对法治的信仰

法学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为学生授业解惑,更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正确理解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坚定的法治信仰是引领、培养学生献身国家民主法治事业的基本保证。

三、高校法学教师要保持对当今中国现实问题的关切并具备实践能力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法治人才素质的核心就是实践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 法学专业的背景决定了法律人的命运和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紧密相连。法治的点滴进步,都会给人民带来福祉,法律人的点滴贡献都将惠及民众。所以,法学教师必须关注并回应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服务科学决策和法治实践。

四、高校法学教师法学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应同步提升

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确立“以德为先”的统领理念,把法治的力量和道德的力量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学教育一旦“德性”缺失,将导致法科学生走上法律工作岗位时,因无法解决各种角色和利益冲突,直接影响法律职业群体的公信力。因此,法学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初心,以培养德才兼备的法治人才为己任,塑造知行合一的法治人才。德法并举是对法治人才的必然要求,更是法学教师的必备素质。

五、高校法学教师应有广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

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教育理念的中国化,立足中国,掌握我国法学教育的本土经验;又面向世界,借鉴国际上法学教育的先进做法;既关注中国当下急需解决的法治问题,又关注关乎人类命运和发展的重大课题;既脚踏实地,致力于民生,又能以积极的姿态回应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对法律职业的挑战。努力探索法治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模式。

让优良的师德师风成为高校亮丽的底色‍‍

经济学院院长 黄茂兴教授、博导

在党的十九大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先后召开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和部署,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吹响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奋进号角,体现了我们党念兹在兹的教育情怀,彰显着一个文明古国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价值追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就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落到实处。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执着于教书育人,积极投身参与写好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奋进之笔”,为培养更多有用人才尽一份微薄之力。

一、百年学府的学术底蕴和师德师风教育深深地影响着我

22年前,我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跨进福建师范大学这所百年学府,开始了我的求学之路。我是师大“土生土养”的,在这里先后完成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习,亲身感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关怀。我本科就读的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校训和“重教勤学、求实创新”的校风熏陶下,我深深理解了“学高为师、行正为范”的真谛。政治经济学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取得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被我国政治经济学泰斗、中国人民大学宋涛教授赞誉为“我国南方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学与科研的重要阵地”。

本科毕业后我被保送攻读本校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聆听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陈征教授、李建平教授等一批高水平教授授课,对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产生了重要影响。20047月,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关怀下,我留校工作。福建师大历来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促使广大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校特别注重倡导领导、教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定期开展的“党委书记早餐会”、“校长与青年学生面对面”、“校领导听课周”等活动,对青年教师产生良好的影响。在福建师大学习、工作和生活的20多年里,我深深地被这种浓厚的立德树人氛围所感染,决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努力为传承和建设优良的师德师风添砖加瓦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前人也曾有言:“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教育既关乎“修身齐家”,又关乎“治国平天下”,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既要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里,又要紧随新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引领广大教师,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为学校潜心治校办学创造良好环境。

加强对教师的政治引领

受多元社会思潮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少数教师理想信念模糊、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教师甚至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因此,着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是引导和教育高校教师的首要任务,特别要帮助教师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把高校教师培养成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真正导师,自觉抵制和过滤有违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学习马克思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带头榜样。

加强对教师的品德修为

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要求实际上为高校教师的品德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建设目标。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把立德树人融入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做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加强对教师的文化沉浸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熟悉本专业知识,还需要了解、掌握其他领域的文化知识,不断陶冶文化情操,拓展文化视野,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忠实继承者。

来源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6TKfmMvpjfExhD5_8ErBtQ

(发稿/李丽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