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粤、苏和沪名列前三甲中部地区明显攀升

发布时间:2019-04-11浏览次数:693

《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粤、苏和沪名列前三甲中部地区明显攀升

(来源:中国经济网2019-04-11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1日讯(记者苏兰)“首先对第13部《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的发布表示祝贺。一部蓝皮书,坚持13年,非常不容易,同时这件事也是很有意义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蔡昉先生的发言对《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7-2018)》蓝皮书(简称《蓝皮书》)给予了高度评价。该《蓝皮书》对2016~2017年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综合排名。结果显示,2017年,广东省、江苏省和上海市名列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前三甲。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今天上午在北京举办的《蓝皮书》发布暨应对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获悉,由福建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单位联合攻关,具体由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负责研究的第13部《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向社会公布。据悉,该蓝皮书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和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战略,完善构建了由1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和210个四级指标组成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4年起,《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连续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授权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标识的优秀皮书。

“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终极目标和神圣使命,也是学术的生命之所在。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13年来,能够持续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每年都做了大量的创新工作。”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原党组书记、《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的主编之一李闽榕表示。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蓝皮书执行主编黄茂兴介绍称,从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区域发展势头看,东部地区仍然保持领先势头,总体综合竞争力比较强,从这两年的表现来看,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就是中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在不断攀升。

据悉,从东部地区来看,排位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保持了上一年的排位,说明发展的趋势相当稳定,基础也相当稳定;中部地区排位略有变化,河南省排位是下降了1位,山西省上升了4位,本区内部的排位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说明发展趋势也是比较稳定的;西部地区,在区域内部只有两个省发生了微小的变化,内蒙古降了一位,陕西省提升了一位;东北地区,在区域内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在全国的排位,从3个省来看都发生了变化,辽宁和黑龙江上升了1位,吉林下降了3位,这反映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波动大于其他另外三个大区域内部的变化。

《蓝皮书》称,2017年全国31个省、区、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处于上游区(1-10位)的依次为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山东省、天津市、福建省、重庆市、河南省;排在中游区(11-20位)的依次为湖北省、四川省、安徽省、湖南省、河北省、辽宁省、陕西省、江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处于下游区(21-31位)的依次为海南省、吉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黑龙江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青海省、甘肃省、西藏自治区。

2016年全国31个省、区、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处于上游区(1-10位)的依次为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山东省、天津市、福建省、河南省、重庆市;排在中游区(11-20位)的依次为湖北省、四川省、安徽省、湖南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江西省、吉林省、陕西省;处于下游区(21-31位)的依次为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青海省、甘肃省、西藏自治区。

2016年相比较,2017年排位上升的有5个省、区、市,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山西省,排位上升了4位,陕西省上升了3位,重庆市、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均上升了1位;20个省、区、市排位没有变化;排位下降的有6个省、区、市,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排位下降了3位,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均下降了1位。

2016-2017年期间,个别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的升降出现了跨区段变化,表现在山西省由下游区跨入中游区,前进了4位;吉林省由中游区降入下游区,下降了3位。

2016-2017年各省、市、区综合竞争力得分升降来看,全国31个省、市、区中有23个省份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得分出现上升趋势,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陕西省,增加了2.7分,其次是山西省,增加了2.4分,广东省、辽宁省、贵州省、黑龙江省和云南省,都增加了1分以上。共有14个省份得分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天津市,下降了4.3分。从全国平均分值来看,2017年为38.4分,与2016年相比,下降了0.1分。总体来看,2016-2017年全国各省市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得分总体表现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呈现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态势。

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综合竞争力得分分布很不均衡,2017年,得分最低的西藏自治区只有22.5分,不到第一名广东省得分的一半。全国有超过一半的省份经济综合竞争力得分集中在30-40分之间,整体分布都比较分散,而且呈现偏态分布。从2016-2017年的对比情况来看,各省份得分的分布情况变化很大。其中,得分在20-25、30-35和40-45之间的省份分别由1个增加到2个、由9个增加到10个、由1个增加到2个;在25-30、45-50和55-60之间的省份分别由4个减少到2个、由2个减少到1个、由4个减少到3个。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得分突破60分。

相同区位内部的各省份的得分差距也比较明显,同样是处于上游区,排在第10位的河南省与排在第1位的广东省在评价总分值上相差了21.7分;但是处于中、下游区的省份综合得分比较接近,排位第11位的湖北省得分为38.6分,比排位第20位的山西省仅多出4.7分;同样是处于下游区,排在第21位的海南省比排在第31位的西藏自治区超出11.2分。处于上游区的10个省、区、市平均分值为49.3分,处于中游区的10个省的平均分值为36.5分,处于下游区的11个省、区、市的平均分值为30.1分。

从全国区域间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综合测算和分差来看,2017年全国4大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分值依次为:东部地区48.6分、中部地区36.9分、西部地区31.7分、东北地区34.0分,西部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有所缩小。与2016年相比,西部地区与东部的差距缩小了0.8分,表明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在缩小。

2016-2017年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平均分值变化情况看,四个地区平均分值各有变化,其中东北地区平均分值上升最多,增加了0.7分;东部地区平均得分下降了0.8分,而中部地区平均得分增加了0.6分。由此反映出各个板块经济综合竞争力变化出现分化现象,四大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的协调性还有待提高。

从全国四大区域内部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差异分析来看,表现为以下特征:

1)东部地区10个省份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绝大部分都在上游区,只有河北省处于中游区以及海南省处于下游区。上游区的8个省份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比较稳定,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这也说明东部地区各省份在全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但在东部地区的10个省份内部,竞争格局也是不平衡的,最明显的差距体现在海南省与其他省份之间。另外,同样处在上游区的省份,竞争力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竞争力得分结果显示: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得分都在50分以上;其他三个省份都低于50分;尤其是福建省,得分也相对较低。

2)中部地区6个省份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分布很不均衡,河南省处于上游区,山西省处在下游区外,其他4个省都处在中游区。与2016年相比,2017年河南省的综合排位下降了1位,山西省上升了4位,其他省份排位并没有变化。从竞争力得分来看,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得分差距较大,与西部地区之间得分差距较小。这说明从整体上而言,中部地区尚不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从地区内部的排位变化来看,中部地区各省份竞争力相对变化不明显。

3)西部地区12个省份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大多数处在下游区,但是也有重庆市升入上游区,四川省、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处于中游区,其他各省份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地位。从表2-2的竞争力得分来看,2017年,西部地区平均得分只有东部地区得分的65%,表明其竞争力与东部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但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相比,很多省份的竞争力得分差距很小,其竞争力劣势就不太明显。从2016-2017年得分变化来看,西部地区平均得分变化不大,但延续了往年的变化趋势,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有所缩小,说明西部地区的竞争力在逐步提升。从西部地区12个省份的内部排位来看,西部地区各省份之间的综合竞争力排位相对稳定,除了少数省份排位有所调整以外,没有太大的变化。

4)东北地区3个省份相对于其他地区,2017年竞争力变化不大,辽宁省仍然处于中游区,黑龙江省仍然处于下游区,但吉林省降入下游区,且排位的下降幅度较大。从东北地区内部来看,三个省的排位相对较为稳定。

来源链接:http://m.ce.cn/bwzg/201904/11/t20190411_31839579.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发稿/张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