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我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出炉 粤苏沪名列前三甲

发布时间:2019-04-13浏览次数:694

我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出炉粤苏沪名列前三甲

央广网 2019-04-11 13:31:11

央广网北京4月11日消息(记者王晶)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如何排名?来自中国社科院的报告显示,广东、江苏、上海名列前三强。此外,与2016年相比较,排位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山西省;四个地区平均分值中,东北地区平均分值上升最多。

今天(11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7-2018)》发布会。该《蓝皮书》对2017至2018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综合排名。结果显示,广东省、江苏省和上海市名列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前三甲。

所谓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指一个省(市、区)域在全国范围内对资源的吸引力和对市场的争夺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带动力。

据介绍,《蓝皮书》所建立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了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各种影响因素,涵盖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财政金融、知识经济、发展环境、政府作用、发展水平、统筹协调等,而不是仅仅是把GDP作为主要衡量指标。

发布会现场

2017年,全国31个省、区、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处于上游区(1-10位)的依次为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山东省、天津市、福建省、重庆市、河南省;排在中游区(11-20位)的依次为湖北省、四川省、安徽省、湖南省、河北省、辽宁省、陕西省、江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处于下游区(21-31位)的依次为海南省、吉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黑龙江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青海省、甘肃省、西藏自治区。

“显然,省(市、区)域吸引资源、争夺市场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能力强,那个省(市、区)的经济就有可能比其他省(市、区)的经济发展要快,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主编李建平解释说。

2016年相比较,2017年排位上升的有5个省、区、市,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山西省,排位上升了4位,陕西省上升了3位,重庆市、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均上升了1位;20个省、区、市排位没有变化;排位下降的有6个省、区、市,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排位下降了3位,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均下降了1位。

2016~2017年全国各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区段评价比较表

2016-2017年期间,个别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的升降出现了跨区段变化,表现在山西省由下游区跨入中游区,前进了4位;吉林省由中游区降入下游区,下降了3位。

2016-2017年各省、市、区综合竞争力得分升降来看,全国31个省、市、区中有23个省份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得分出现上升趋势,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陕西省,增加了2.7分。下降幅度最大的则是天津市,下降了4.3分。此外,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综合竞争力得分分布很不均衡,2017年,得分最低的西藏自治区只有22.5分,不到第一名广东省得分的一半。

从全国区域间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综合测算和分差来看,2017年全国4大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分值依次为:东部地区48.6分、中部地区36.9分、西部地区31.7分、东北地区34.0分,西部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有所缩小。

而值得关注的是,东北地区3个省份相对于其他地区,2017年竞争力变化不大,辽宁省仍然处于中游区,黑龙江省仍然处于下游区,但吉林省降入下游区,且排位的下降幅度较大。从东北地区内部来看,三个省的排位相对较为稳定。

“由此反映出,各个板块经济综合竞争力变化出现分化现象,四大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的协调性还有待提高。”李建平告诉记者,从2016-2017年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平均分值变化情况看,四个地区平均分值各有变化,其中东北地区平均分值上升最多,增加了0.7分;东部地区平均得分下降了0.8分,而中部地区平均得分增加了0.6分。

从整体皮书数据来看,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仍存在,但差距正在缩小。此外,南北区域之间正在出现新的格局,北方相对发展速度较慢,我国的梯度发展战略仍适用。

来源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678505230058914308

(发稿/李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