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

发布时间:2009-11-26浏览次数:686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 
甲型H1N1流感是由近期出现的新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全国多所学校已出现本地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据 福建省卫生厅通报,9月16日,福建农林大学出现5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仅9月6日至9月9日,我省就新增69例,其中59例为本地感染。为提高我院师生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处理,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在师生中传播、蔓延,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根据《福建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师大学校办【2009】89号),《学校办公室关于印发<福建师范大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补充预案>的通知》(师大学校办【2009】9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防控应急预案。 
一、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组织机构,进一步加强对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 
学院成立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组织、宣传、协调等工作,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 黄宗平 李建建 
常务副组长:陈 文 
成员: 张永忠 余 兴 黄 瑾 祝 健 王建华 
颜隆忠 许 琛 庄志彬 郑元凯 蔡艺颖 
陈美华 孙 丽 王 盛 林高堆 
下设办公室,挂靠学院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张永忠(兼) 
秘书:熊华敏 邹利琼 
二、畅通信息渠道,强化信息报送意识,增强联络员的责任感,实行第一时间报告制度,层层上报,确保信息畅通。 
学院总联络员:张永忠  
教师联络员: 邹利琼  
学生联络员: 
研究生 郑云峰

06级 郑新城  
06级闽科 邱碧玉  
07级 林裕宏  
08级 蓝鹏飞  
09级 王正华  
成教生 王 盛

各系教师责任人及秘书: 
经济系责任人 黄 瑾 秘书 叶 琪  
工商系责任人 王建华 秘书 黄新焕  
财金系责任人 祝 健 秘书 廖添土  
三、全体师生要配合学校做好防控检查 
从9月18日开始,全体师生要佩戴校徽进入校门,并配合做好入校的体温检测。全院行政人员每天要测早晚两次体温,并于每天打卡时到院办邹利琼老师处进行体温登记。需要购买校徽和办理机动车通行证的老师到院办熊华敏老师处登记后统一到校人事处和保卫处集中办理。 
四、全体管理人员和政工干部要严格落实“五早”要求,对于可能发生的流感疫情做出快速反应。 
1、要早发现。要坚持实行晨检和查房制度。利用晨检和晚上查房时间,对学生体温进行监测,发现疑似病例,马上送至校医院诊治。建立缺课登记制度,辅导员要及时落实学生缺课的原因,并对生病学生进行跟踪了解。 
2、要早报告。出现疫情时,要第一时间隔离学生并报告学院有关领导和学校有关部门,同时及时告知学生家长。 
3、要早隔离。发现疑似病人,必须及时将学生送往校医院诊断,及时隔离。 
4、要早治疗。一是要及时将疑似病人送往医院诊治,严重者直接拨打120将其送往肺科医院;二是对密切接触者要实行隔离,暂时停止密切接触者与外界接触,送至校医院检查隔离。 
5、要早处理。当一个班级出现一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跟踪检查整个班级同学的健康状况。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痊愈后需持校医院确认后方能返校学习。要配合市疾病控制中心等相关医疗部门,做好疫情检测和发生原因分析,并配合有关部门对疑似患者或患者住所及所到场所进行科学消毒处理。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机制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系统,建立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建立晨检、消毒、隔离制度,重点实施对体温37.5℃以上、伴有咽痛或咳嗽之一症状的患者进行检测,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院、辅导员对其进行观察分析和病症排查,必要时要采取进一步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密切关注卫生厅网站,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甲型H1N1流感疫情报告 
  1、学院召开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题会议,指定疫情报告责任人,我院由院办主任张永忠同志负责每日疫情防控报告。 
  2、严格执行甲型H1N1流感疫情报告程序,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出现疑似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学院领导小组必须马上启动本院应急预案,组长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校医院报告。 
  3、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及相关科室平时要加强日常工作,各负其责,一旦发生疫情,按小组责任分工保证工作迅速到位。 
  4、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迟报、谎报甲型H1N1流感疫情,对有违反者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六、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急响应 
  学院一旦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做出应急响应。 
  (一)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疫情通报。 
  (二)严格执行门禁制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学生宿舍楼。 
  (三)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 
  (四)发现疑似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要及时与卫生、疾控部门联系,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 
  (五)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六)如果疫情加重时,学院要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分管领导请假并报院办备案。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疗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七)在疫情加重时,不得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必要时可以报请教务部门同意,实施全面或部分停课。 
  (八)对于校外教育实习的学生,除按照实习学校的要求进行防控外,须执行上述的“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出现疫情,按以上应急预案执行。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二〇〇九年九月十八日 


----------------------------------------------------------------------------------------------------------------------------------------------------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学生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预案 

日前,学校为切实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防控甲型H1N1流感在学校的爆发流行,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颁发了一系列文件,学院也就此作出了具体工作部署。现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学院学生实际,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加强学生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组织领导 
建立学生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组,负责部署、指挥、组织、协调学校有关学生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具体名单如下: 
组 长:陈 文(师)  
副组长:颜隆忠(师)  
成 员:许 琛(师),庄志彬(师), 
郑元凯(师) ,蔡艺颖(师), 
陈美华(师),王 盛(师); 
周 强,胡顺达,魏张斌, 
陈海军,王琳珊,王盼盼, 
侯 文,陈炳枝,郑云峰 
二、切实抓实抓好学生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各项工作 
按照“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扎实做好防控的各项工作。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意识。(负责人:庄志彬 
王 盛 陈炳枝 侯 文 陈海军 王盼盼 陈雅萍) 
(1)各年级要利用辅导员工作网页、晚点名、班会、课间等开展主题教育宣传,公开、透明、科学、客观地向师生介绍疫情发展情况,及时准确发布疫情信息和学校学院采取的防控措施。要教育全院学生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治,并教育学生尽量不外出、不串门,确保校园稳定。 
(2)学生两委各部门要配合学院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小组做好上传下达工作,深入同学做过细的宣传引导,了解同学思想动态,避免引起学生群体恐慌。 
(3)两委宣传部、自律会、生劳部协作,要在B4、B5公寓宣传栏刊出一期防控甲型H1N1流感专栏;两委办公室要印制“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并发放到每间学生宿舍,帮助师生正确认识甲型H1N1流感,提高思想认识,掌握有关防控知识。 
(4)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要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发挥先锋作用,积极主动地开展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宣传。 
2、加强晨晚检测体温工作,做到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负责人:颜隆忠 陈美华 胡顺达 周强 郑云峰) 
(1)做好体温检测工作。每间学生宿舍至少配备一支体温计,以宿舍为单位,坚持每天上午8点、下午6点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体温测试,并由舍长负责做好详细记录; 
旗山校区各年级学生会主席(作为各年级学生联络员)负责汇总本年级的当日学生体温测试情况,于每天晚9点前上报学院两委值班室(值班室设在学生公寓B5三层会议室,电话:87425247),之后由胡顺达、周强负责汇总,由带班辅导员于9点半前报告给学工处值班人员(电话:88862960)。 
仓山校区研究生各年级班长(作为各年级联络员)负责汇总本年级的当日学生体温测试情况,于每天晚9点前上报研究生会值班室(值班室设在文科楼八层研究生工作室),之后由郑云峰负责于9点半前报告给学院值班人员(晚上张永忠、邹利琼、熊华)。 
仓山校区成教生由王盛负责向学院防控办(晚上:张永忠、邹利琼、熊华敏),和继续教育学院(电话:83428654)作日报告和零报告。 
(2)本科生两委干部、研究生会干部要安排值班,每天两个人,并提出值班要求。带班老师为当天值班的辅导员。辅导员必须全天候在岗,如确有特殊事情,不能在岗,要向学院分管领导报告。 
(3)做好研判和分析工作。各宿舍、各年级在测量体温过程中,遇有突发情况(体温37.5℃以上、伴有咽痛或咳嗽、腹泻之一症状的学生),应按照“逐级上报和越级并报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向主管部门和领导报告,报告过程中“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学院甲防工作应急指挥部及时调度各方力量,做好研判和分析工作,妥善处理突发情况。 
3、加强课堂考勤工作,把控病假、无故旷课的学生情况。(负责人:庄志彬 陈美华 王琳珊) 
辅导员要加强巡课督导工作。学习部加强日常课堂考勤的巡查督导工作,如发现因病缺课并且没有事前办理病假手续、或无故旷课的学生,应认真进行登记,同时马上报告该生所在年级辅导员,由辅导员当时追查学生旷课原因。 
4、整治环境卫生,努力消除传染病可能发生或传播的条件。(负责人: 
郑元凯 陈海军) 
生劳部要继续开展创建文明宿舍活动,由每周宿舍卫生检查一次增至两次,督促学生做好公寓区内外的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学生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如有不配合的宿舍,及时向年级辅导员报告;如有屡教不改的宿舍,直接向学院防控小组报告,进一步做好教育疏导工作。要配合校医院做好学生生活区宿舍水沟每周消毒一次的工作,消除“四害”孳生地。 
5、加强宿舍进出人员和各类活动的管理。(负责人:颜隆忠 许琛 郑元凯蔡艺颖 周 正 魏张斌 王盼盼 郑伟倩 李乔侨 吴祖华 陈守丹) 
(1)加强门卫管理。全院师生要自觉佩戴校徽,进出校门、宿舍要服从保卫部门、物业管理部门的管理,要积极主动接受检查登记,如有需要请出示学生证或工作证等有效证件。严格宿舍楼门禁制度,禁止外来无关人员进入宿舍,自律会要做好外来访问我院学生的排查、登记工作,确发现有外来人员要对其作必要的体温检查。坚持晚查房,对有迟归、未归的学生,各年级辅导员要及时掌控。 
(2)大型集会活动的管理。按照“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尽量减少或避免组织大型集会活动,特别是室内大型聚集性活动。本学期校院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前期有些活动的筹备工作都在进行,有些活动还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现根据形势的变化,或停止、或暂停,学生两委有关部门要按照学校学院的部署,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工作,坚决执行。 
(3)2009级学生入学教育工作。9月19日――22日,原安排了入学教育的有关内容,考虑到新生入学后对学校学院规章制度、对专业学习的一个了解适应过程,有些教育内容确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但由于人数较多,不宜大规模集中举行,可适当分散人数多场次进行。应做好集会场馆的消毒、通风工作。 
6、节假日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工作。(负责人:各年级辅导员) 
(1)在公众假日期间,应根据学校的部署,可要求来自疫情地区的学生暂时不返回,动员学生尽量避免外出旅游等。各年级要了解掌握本年级学生假日出行情况,一有情况立即向学院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妥善处理。 
(2)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沟通,积极争取学生家长支持,主动配合学校学院做好学生的日常健康观察。 
三、学院疫情情况划分及处置措施 
针对病情的发生要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处理,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在学院内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学院需积极配合学校采取以控制传染源管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严防疫情传播。 
1、实行第一时间信息报告制度,层层上报,确保信息畅通。各年级辅导员发现所在年级出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必须第一时间向学院防控小组主要负责人和校医院报告(校医院保健科电话:旗山22867677、仓山83465081)。学院负责人立即向学校报告。 
2、在学院内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时,需实行隔离人数在13人以内,疾病危害尚不严重时,配合学校送学生在校医院实行隔离观察治疗。与这一群体有密切接触的学生,就地不动,尽快隔离。 
3、在学院内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时,需实行隔离人数在13人――300人以内,配合学校,送学生在仓山校区第一招待所和旗山校区接待中心实行隔离观察治疗。如要封闭楼层的问题,辅导员要做过细的思想工作。 
4、在学院内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时,需实行隔离人数在300人以上,疾病危害较为严重时,坚决执行学校命令,应在学生宿舍实行就地隔离治疗,宿舍楼封闭管理。 
5、如出现较大规模疫情,且扩散速度较快时,可依照《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印发﹤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规定,按规定程序获批后,实行班级、年级或全院停课。 
6、组织成立由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学院后勤应急工作队,在疫情出现后,负责与后勤服务集团饮食中心联系(饮食中心负责人方长锁老师,电话:22867672),做些辅助工作。(负责人:许琛) 



经 济 学 院 
2009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