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学习指南

发布时间:2013-10-31浏览次数:2628

工商管理专业学习指南

20136

一、学院简介

(一)办学历史

1956年福建师范学院设立直属师院党委领导的马列主义教研室(后改为政治课教研室),下设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和科学社会主义四个教研组,承担全校11个系的四门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1960年为了培养全省中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教师、政治工作干部和政治理论研究工作者的需要,中共福建省委决定在福建师范学院创办政治教育系,将原师院政治课教研室转为政教系。当年10月招收第一届二年制专科生;第二年改招四年制本科生。1966年“文革”后福建师范学院停招,1969年停办,1972年复办。1975年为了加强全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学生思想工作,从政教系抽调20名教师单独成立马列主义教研室,政教系40多位教师继续承担本系教学任务,政教系先后设立政治教育(1977年)和思想政治教育(非师、1987年)本科专业、中共党史硕士点(1991年)、政治经济学硕士点(1979年)和博士点(1993年)等。1994年为了顺应学科发展的变化,政教系更名为经济法律学院,下设经济系、法律系和政治系。20036月学校在整合了原经济法律学院、管理学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经济学、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经济学院。学院现下设经济系、工商管理系和财金系,以及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等研究机构。现拥有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含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工商管理(MBA)专业硕士点、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以及经济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国际贸易等6个本科专业,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科各具特色,相互支撑的学科发展格局。

我校经济学学科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成长和壮大的。1979年我校开始招收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1986年该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得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当时全国省属高校以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的第一个政治经济学博士点;1994年开始获准招收政治经济学专业单招研究生;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这是我国高师院校唯一的国家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1999年经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我校建立了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不仅是我国省属高校的第一批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也是当时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唯一的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8年增设产业经济学硕士点;2000年增设西方经济学硕士点;2003年增设经济思想博士点和硕士点;2006年获得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点和区域经济学硕士点,我校成为全国省属高校第3家、全国高师范院校第2家获得理论经济学一级博士点的单位;2009年获得工商管理(MBA)专业硕士点,2011年获得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形成了以政治经济学为龙头,理论经济学为主体,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协调发展、多层次办学的学科群,成为我省乃至我国理论经济学教学科研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二)师资队伍现状

经济学院是福建省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了一支结构合理、方向明确、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富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7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0人、讲师2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4人,占专任教师的42.5%。教师队伍中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的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有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福建省优秀专家3人,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2人,省劳动模范2人,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3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省优秀教师、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省级教学名师各1人;等等。

(三)教学科研实力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载体,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重点研究机构、重点项目带动为载体、加强科学研究。近年来教学科研取得显著成绩:经济学基地被评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经济学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工商管理专业评为省级创新人才实验区;理论经济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资本论》选读”、“政治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货币银行学”四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财务管理》、《西方经济学》(双语)等4门校级精品课程。各类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次性就业率在全校非师范专业中名列前茅。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15项、省级课题125项,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9项;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人民日报》等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30部学术著作和10余教材。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大分中心,开展省域综合竞争力的研究,出版系列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学院历来重视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扩大学院在经济界和学术界的影响。近年来,主办了5次全国性大型学术会议,主办和主持召开了全省学术会议近30次;邀请来校访问、讲学、交流的国内外专家学者50多人次;聘请了10余名国内外著名的教授、专家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教师中有28人次到美国、英国、德国、前苏联、日本、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研究、讲学、考察等,有10余人在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全国高师《资本论》研究会、福建省经济学会等学术团体中担任常务理事、副会长以上职务。同时,学院还与国内外的许多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院建成了 ERP沙盘实验室、应用文科综合实验室、财务管理与金融学综合实验室,2007年申报成功了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特色学科实验室——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验中心,获得财政部600万元建设经费,是近八年来福建省文科单一实验室获得最高的资助额度,并于20086月获批建设“福建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

(四)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设了一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新课程,形成了有特色的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获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两项,获省重点建设课程和省优秀课程1门。学生在各项校级及其以上学科竞赛活动中,如在创业计划网页设计课件制作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学院还组织师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经济理论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建立了一批社会实践点。同时,为激励学院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全面发展,于20005月建立了陈征经济学学术基金奖学金等助学基金,每年奖励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院坚持宽专业、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原则,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目前,学院已形成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现各类在校学生近2000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200多人,研究生120多人,成人教育生1400多人。从1979年以来学院已累计招收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1050余人,硕士研究生19189人,已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的有27人,获得硕士学位的有129人。在毕业的研究生中,晋升教授、副教授的有60多人,担任厅局级、县处级领导的有50多人;有的已在学术界崭露头角,成为国内知名的中青年经济学家;有的成为国内知名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有的担任我国驻外国大使;有的已成为高校的教授、博导和领导人。

(五)院领导介绍

1、院分党委书记:赵立新

  赵立新,副教授,硕士,1967年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历任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思想政治辅导员、数学系团委副书记、数学系工会副主席、数学系团委书记、教育学院副书记、经济学院副书记等,曾获校学生军事训练先进辅导员、校思政工作先进工作者、福建省优秀共青 团干部、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院长:李建建教授

李建建,男,19545月生,福建省仙游县人,现任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兼任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师《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住房体制改革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住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福建省价格学会常务理事等职。李建建教授主要从事《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思想史、城市土地经济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教委、省社科基金、省计委、省教育厅等十余项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独撰、合撰和主编的专著、教材有《中国城市土地市场结构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历史探索与现实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资本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用和发展》、《<资本论>选读课教材》、《政治经济学》等十余部,先后在《经济研究》、《当代经济研究》、《中国房地产》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李建建教授在学术研究方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敏于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成果具有系统性、前瞻性。1991年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土地有偿使用问题,在《经济研究》发表了《有关城市土地使用费的几个问题》,对城市土地使用费的理论依据、城市绝对地租和城市级差地租,以及土地价格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1992年在《福建师大学报》发表《论城市土地市场运行》,提出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目标模式是垄断竞争市场,并对城市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调控作了系统阐发。1994年在《福建师大学报》发表《论城市房地产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与宏观调控》,对城市房地产价格的形成与调控机制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针对理论界对土地价值的争论,在《福建论坛》发表《试析土地构成的二元性》,认为城市土地是土地资本与土地物质的有机统一体,有价值的土地资本与无价值的土地物质相结合,既增大了土地的使用价值,又使土地具有价值。土地构成的二元性决定了土地价格的二元性(土地资源价格和土地资本价格)。但土地价值只具有一元性,即土地价值只能是人类社会劳动在土地中的凝结。鉴于土地资本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价格决定上的重要作用,发表了《土地资本试探》(《福建师大学报》1997年第3期)一文,在学术界较早地对土地资本这一范畴作了全面的研究,对土地资本的内涵与外延、运动规律、补偿方式等一系列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2002年,在《当代经济研究》发表了《我国征地制度改革与农地征购市场的构建》,提出应当按照征储结合,征供分离的原则,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式,构建农地征购市场,并将其纳入城市土地市场体系。这些观点的提出,对现行征地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李建建教授曾获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和学校教学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合作)、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3、党委副书记:俞建群


俞建群,男,副教授,研究生毕业,经济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在站)。现任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长期致力于经济学、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的研究,在《福建论坛》、《福建师范大学学报》、《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大学后勤》、《思想工作探索》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

 


4、副院长:黄茂兴教授

黄茂兴,男,1976年生,福建莆田人,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常务副主任,《经济研究》匿名审稿人,《综合竞争力》杂志副主编,中国致公党福建省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中青年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08年入选“全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主要从事技术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竞争力经济学等问题研究。先后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项目、福建省省长基金项目、福建省社科规划等省部、厅级研究课题22项,还参与了43项国家、省部和地厅级研究项目;已出版专著、合著《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论技术选择与经济增长》、《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热点的回眸与展望》、《中国60年经济发展报告(1949-2009)》、《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与预测研究》等著作11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有多篇文章分别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科研成果曾获得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合作)、福建省第七届、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合作)、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优秀调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合作)、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二等奖1项等10多种科研奖励。先后获得“福建师范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科研先进个人”、“福建师范大学第四届十佳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

5、副院长:黎元生教授

黎元生教授,男,19743月生,福建省上杭县人,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福建省《资本论》研究会副秘书长;福建省农业经济学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发展与“三农”问题研究,主持的纵向项目有国家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中博士后基金项目(一等奖)、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等。主持和参与多项区域和产业发展的横向课题研究,有多篇调研报告被省政协办公厅《政协信息》采纳,呈送省领导参阅。其中政协提案《应大力发展我省精致农业》被列为2010年省十届政协会议“十个重点提案之首”,并被省政协办公厅评为2010-2011年度优秀政协提案二等奖。

 

 

 

二、工商管理专业

(一)工商管理专业简介师资队伍

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分类标准,工商管理属于管理学大类学科下的一级学科,在本科阶段工商管理专业也是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专业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的其他二级学科专业还包括: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等。 

工商管理学科面向企业管理问题,以企业经营问题为研究对象,主要探索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规律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很强的应用性、操作性。

工商管理专业起源于美国。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领先于世界的美国全面完成工业革命,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成为主流的社会生产方式,企业管理问题日益复杂化,企业如何有效地组织“人”、“财”、“物”进行生产和销售越来越成为专门的学问。企业届人士及学者对上述这些问题的实践和思考促使工商管理专业诞生。从泰勒流水线作业到逐步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管理“人”、“财”、“物”,在企业实践的发展和对企业实践的总结中,逐步诞生了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投资与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组织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二次大战后,工商管理学科逐步完善,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学科体系。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工商管理专业也称为企业管理,首先是在工科院校开设,然后在财经院校开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逐步完善,企业已经成为比较独立的经济主体,适用于市场经济,面向企业和就业主战场的工商管理学科也全面从国外被引进进来。如今,几乎所有高校都已经开设工商管理专业。鉴于社会对企业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工商管理专业仍在持续快速发展。

我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创建于2004年,最早由福建师范大学管理系开设,20036月学校进行学院重组整合时转入经济学院,现为经济学院工商管理系下设的两个本科专业之一(另一本科专业为市场营销)。我校早在1993年就开始招收工商管理专业专科学生,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专业办学历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在教育理念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改革与建设、校企合作、学生实践等方面均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办学水平达到省内领先。从2007年开始,已经有7届毕业生,累计毕业学生400余人,为国家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管理人才。已经毕业的七届学生,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多次受到学校嘉奖,学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二)师资队伍

工商管理专业目前有专业教师14人,其中具有教授职称教师2人,副教授职称教师6人,讲师6人;全部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71.4%的教师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具有较高水平专业带头人2名。各主要专业课程均配备符合主讲教师岗位资格的教师任教。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的专业背景、职称、年龄、学位的分布合理,已经形成以专业教师为主体,具有丰富管理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专家为兼职,专兼职结合的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表一: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序 号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职 称

学 位

专业背景

1

林子华

1957.11

 

博 士

经济学

2

 

1963.12

 

博 士

管理学

3

张雪江

1967.08

副教授

硕 士

管理学

4

林孔团

1969.02

副教授

博 士

经济学

5

刘贤昌

1971.02

副教授

硕 士

经济学

6

杨飞龙

1972.02

副教授

博 士

经济学

7

 

1973.08

副教授

博 士

经济学

8

 

1974.05

 

硕 士

管理学

9

 

1978.05

 

博 士

管理学

10

罗小凤

1978.12

 

硕 士

管理学

11

方蔚琼

1979.04

 

博 士

 

12

 

1979.10

副教授

博 士

经济学

13

黄新焕

1981.08

 

博 士

管理学

14

 

1981.10

 

博 士

管理学

15

王珍珍

1982.05

 

博 士

管理学

表二:师资队伍职称、学历、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

职称结构

学历结构

 

年 龄

各年龄段人数

各年龄段人数比例

%

 

职 称

各职称段人数

各职称段人数比例(%

 

学 位

各学位

人数

各学位人数比例(%

50岁以上

1

7.1

教 授

2

14.3

博 士

10

71.4

4050

5

35.7

副教授

6

42.9

硕 士

6

29.6

3040

8

57.2

讲 师

6

42.8

 

 

 

30岁以下

0

0

助 教

0

0

 

 

 

 

(三)办学特色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定位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立足新世纪我国和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学科特点,突出“基础、素质、应用、创新”和服务“海西”建设要求、特别是服务中小企业和学生创业要求,以学生为本,基于学生兴趣,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先进管理理念和社会责任感,能够胜任现代企业管理、政府社会管理、事业单位管理、管理科学研究及教学、企业人才培训等方面工作、就业竞争力强的工商管理专门人才。

1、学科基础雄厚

工商管理专业是经济学院下设的六个本科专业之一(另四个本科专业为经济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金融学和财务会计教育)。经济学院目前拥有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MBA教育学科点、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省“211工程”重点学科3个,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26人。学院丰富的教学资源、人才培养经验和强大的科研实力为工商管理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此外,学校花费巨资建设的现代化网络中心、实验中心、电教中心,丰富藏书的图书馆、较为齐全的学科等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学科、设备、技术和资料等方面的支撑。

2、教学理念先进

工商管理专业奉行“尊重学生兴趣,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传授与综合能力培养、良好素质养成、就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功底、专业知识及技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问题,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国际企业管理的各项惯例和规则,把握国外企业最新的管理理念和实践趋势;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敢于开拓新工艺、新产品、新业务、新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勇气。

3、突出实践和实用

立足于实践和实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应用操作能力。实验、实习、实践是提高学生实际技能和应用操作能力的必要途径。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学院已经累计投入一千多万元,建成管理综合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财务管理与金融学综合实验室、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验室等。实验室总教学面积达到1442.8M2,学生用计算机逾700台,安装了用友、金碟等公司的相关教学软件,能满足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运作管理、统计学、会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电子商务以及综合实验等经济管理类本科课程的教学要求,达到同类专业全国先进水平。其中,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验室被批准为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

在社会实践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学院已建立仓山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实践基地、福州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实践基地、中国福万(福建)玩具有限公司实践基地、用友股份公司福州分公司实践基地、福州市建设银行城门支行实践基地、泉港经济开发区实践基地、厦门象屿集团 “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等可用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的实践基地。

在实践与实验指导教师培养方面,通过教学软件供应商对教师培训,教师参加相关的实验与实践教学研讨会,支持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的工商管理学科进修;鼓励年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措施,已经建立起一支可以胜任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教师团队。

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能力方面,学院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形成一批水平较高的指导教师群体。近年,学院各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全国金奖、银奖、铜奖,福建省金奖、银奖20多项。

(四)就业情况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社会发展进步的发动机,也是社会对人才需要最大的群体。福建省地处沿海,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市的契机,企业数量多特别中小企业遍地开花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舞台和施展身手的空间。加上福建师范大学百年老校的品牌效应,以及我们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正确定位和扎实努力,为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主渠道是政府公务员、企业管理岗位、企业人才培训岗位、管理学科教学科研岗位。毕业的7届学生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

 

三、培养目标及基本规格

(一)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突出“基础、素质、应用、创新”和服务“海西”建设要求,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兴趣出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先进企业管理理念,能够胜任政府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管理科学研究、企业培训、管理学科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就业竞争力强的工商管理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锻炼提升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自信宽容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

2.系统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发展趋势和新进展,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4.养成良好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

5.养成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6.掌握基本健身技能,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培养模式和具体举措

(一)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工商管理专业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养成、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的培养模式。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的企业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处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资本运作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等企业管理实际业务方面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分析研究企业管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对企业管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了解企业管理的主要业务,掌握企业管理基本技能技巧,养成良好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力争经过四年的教育训练,使学生具有现代科技和人文素养,具备经济学、管理学方面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资本运作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等方法,具备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胜任政府管理、现代企业管理、企业人才培训、管理学科教学等方面工作、就业竞争力强的工商管理专门人才。

(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1、在培养模式方面

实行“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创新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措施是:

课程设置方面,以创新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采用“课堂教育+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的课程体系安排;

在课程计划方面,根据我校学生特点,结合国内先进大学同类专业课程设置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开设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

在课程安排上,以学分制为基础,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2、在教学方法上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建立“双向互动”和“开放式”教学体系。

目前,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授课比例达100%,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场景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达到学生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3、在实践教学环节

建立相对完善的课程实践、假期社会实践、课程论文、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鼓励并创造条件使学生尽早参加企业实践。

在实习环节,制订有实习目标、实习内容、实习时间安排、实习纪律、实习方法和指导、实习成绩考核标准等内容的完整的实习计划;

在实验教学环节,学院管理综合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财务管理与金融学综合实验室、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验室等为学生实验提供了软硬件设施保证。

4、在教学质量管理方面

学院建立了“学院院长→分管教学副院长→系主任→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的分工负责制,形成了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和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

除课堂教学外,学校还对教学辅导、课程考试、试卷水平分析、学生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学风学纪、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监控,每学期例行的学校期中检查,听课、评课、教案抽检、学生作业、教学咨询等制度,保证教学了良好的教育质量。

 

五、课程设置

(一)专业课程体系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四个部分: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实践环节课程。课程学分分配比例如下所示:

课程平台及学分分配比例

课程类别及学分比例

课程模块

学分数

公共课程( 28%,其中实践学分占3.6 %

思想政治理论

14

大学外语

16

计算机应用基础

3

大学体育

4

公共选修

8

小计

45

专业课程63%,其中实践学分占 13.1 %

专业基础、专业方向(必修)

84

     专业方向(选修)

16

小计

101

实践性环节8.8%

专业实习

8

毕业论文

6

小计

14

总计100%,其中实践学分占25.5%

160

注:表内括号里数字为各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及所占比例,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按以下公式计算:每门课程学分×每门课程实验与实践学时/每门课程总学时,求和。

(二)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要求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专业人才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要求细目表

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名称

计划通过哪些主要课程或教育培养措施实现

备注或

说明

工商管理专业

基本知识

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运筹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等

 

工商管理专业

方向及特色课程

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新产品开发、国际贸易与投资、工商行政管理、国家税收、物流管理等

 

掌握实验操作能力

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综合实验课等

 

基本能力和

专业技能

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

 

(三)学制、总学分学制

学制4年,最长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为六年。总学分170,总学时2912。学生修满170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教学计划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学分

总学时

讲课学时

实验学时

课程实践学时

辅修专业及  核心课程标识

开课学院

 

 

 

 

 

 

公共课程

 

 

 

 

 

 

 

 

 

 

 

 

 

 

 

 

 

 

必修

 

 

 

 

 

 

 

 

100003020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2

32

32

 

0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00110051

大学体育(一)

1

0.5

20

20

 

 

2

 

大体部

 

1000410201

大学英语读写(一)

1

2

32

32

 

 

2

 

大外部

 

1000420201

大学英语听说(一)

1

2

32

32

0

0

2

 

大外部

 

1000100301

计算机应用基础

1

3

64

32

32 

 

2+2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1000410202

大学英语读写(二)

2

2

32

32

0

0

2

 

大外部

 

1000420202

大学英语听说(二)

2

2

32

32

0

0

2

 

大外部

 

10000403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3

48

32

 

1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00110102

大学体育()

2-7

任选

1

32

32

0

0

2

 

大体部

 

1000110103

大学体育()

1

32

32

0

0

2

 

大体部

 

1000110104

大学体育()

1

32

32

0

0

2

 

大体部

 

1000110050

游泳

0.5

32

32

0

0

2

 

大体部

 

1000410203

大学英语读写(三)

3

2

32

32

0

0

2

 

大外部

 

1000420203

大学英语听说(三)

3

2

32

32

0

0

2

 

大外部

 

1000390303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3

48

32

 

1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000103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3

48

32

 

1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00410204

大学英语读写(四)

4

2

32

32

0

0

2

 

大外部

 

1000420204

大学英语听说(四)

4

2

32

32

0

0

2

 

大外部

 

1000390304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3

48

32

 

1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艺术类选修课

 

2

 

 

 

 

 

 

 

 

其他选修课

 

6

 

 

 

 

 

 

 

 

 

专业基础课程

 

必修

2010880402

市场营销学

1

4

64

48

16

 

3+1

2

经济学院

 

2051050301

高等数学C()

1

3

48

48

 

 

4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10010301

政治经济学

1

3

64

64

0

 

3

 

经济学院

 

2010840301

管理学

1

3

64

64

0

 

3

2

经济学院

 

2051060402

高等数学C()

2

4

64

64

 

 

4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10090301

会计学原理

2

4

64

64

0

 

4

2

经济学院

 

2010120402

微观经济学

2

4

64

64

0

 

4

2

经济学院

 

2010280403

财务管理

3

4

64

48

16

 

3+1

2

经济学院

 

2010130403

宏观经济学

3

4

64

64

0

 

4

2

经济学院

 

2011020403

统计学

3

4

60

60

0

 

4

 

经济学院

 

2050050403

线性代数

3

4

64

64

 

 

4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5007040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

4

64

64

 

 

4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11010304

管理信息系统

4

3

48

32

16

 

2+1

2

经济学院

 

 

 

 

 

 

 

专业方向课程

 

 

 

 

必修

 

 

 

 

3012610404

生产运作管理

4

4

64

48

16

 

3+1

2

经济学院

 

2010330304

电子商务

4

3

48

32

16

 

2+1

 

经济学院

 

2013430305

质量管理

5

3

48

32

16

 

2+1

 

经济学院

 

2011350405

企业战略管理

5

4

64

48

16

 

3+1

2

经济学院

 

2010970305

人力资源管理

5

3

48

32

16

 

2+1

2

经济学院

 

2012600402

运筹学

5

4

64

48

16

 

3+1

 

经济学院

 

3012430306

现代物流管理

6

3

48

32

16

 

2+1

 

经济学院

 

4012730306

综合实验课

6

3

64

0

64

 

0+4

 

经济学院

 

3011030306

新产品开发

6

3

48

32

16

 

2+1

 

经济学院

 

3010350207

国家税收

7

3

48

32

16

 

2+1

 

经济学院

 

4010340207

工商行政管理学

7

3

48

32

16

 

2+1

 

经济学院

 

4010020307

公司组织与管理

7

3

48

32

16

 

2+1

 

经济学院

 

 

选修(十三选七)

 

 

4011160203

大学语文

3

3

48

48

0

 

3

 

文学院

 

4010380203

企业文化

3

2

32

32

0

 

2

 

经济学院

 

2010010304

国际贸易与投资

4

3

48

32

16

 

2+1

 

经济学院

 

4010010104

科研指导

4

1

16

16

0

 

1

 

经济学院

 

4011060205

领导艺术

5

2

32

16

16

 

1+1

 

经济学院

 

4011460205

商务谈判

5

2

32

32

0

 

2

 

经济学院

 

4010410206

企业虚拟化运营

6

2

32

16

16

 

1+1

 

经济学院

 

2011960306

项目管理

6

3

48

32

16

 

2+1

 

经济学院

 

4013430106

职业素养教育

6

1

16

16

0

 

1+1

 

经济学院

 

4010090207

投资管理

7

2

32

32

0

 

1+1

 

经济学院

 

2010870305

经济法

5

3

48

32

16

 

2+1

 

经济学院

 

4010100207

企业伦理

7

2

32

32

0

 

2

 

经济学院

 

4013430206

企业诊断

7

2

32

16

16

 

1+1

 

经济学院

 

4016330207

创业管理

7

2

32

32

0

 

2

 

经济学院

 

实践环节

必修

2012000808

专业实习

8

8

0

0

0

 

0+6

 

经济学院

 

2012010608

毕业论文

8

6

0

0

0

 

0+6

 

经济学院

 

 

六、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介绍

管理学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管理学》或《管理学基础》、《管理学原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涉及到国家宏观管理、产业管理和企业管理,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需要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是: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出贡献。

三、课程内容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6

    第二章 道德与社会责任                  4

第三章 全球化管理                      2

第四章 信息与信息管理                  2

第二篇 决策与计划

    第五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6

    第六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4

    第七章 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            4

第三篇 组织

    第八章 组织设计                        6

    第九章 人力资源管理                    4

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6

第四篇 领导

    第十一章 领导概论                      4

    第十二章 激励                          4

    第十三章 沟通                          4

第五篇 控制

    第十四章 控制欲控制过程                4

    第十五章 控制方法                      2

第六篇 创新

    第十六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2

总计                                      64

四、教学方式

1、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2注重案例教学,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

3、授课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五、教材与学习参考书

教材:周三多.《管理学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学习参考书:

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斯蒂芬.罗宾斯(美).《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哈罗德·孔茨(美).《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市场营销学》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是工商管理类各专 业的共同核心课程。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即,在特定的市场营销环境中,企业以市场分析为基础,为满足消费者现实和潜在的需求,所实施的以产品、定价、地点、促销为主要决策内容的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及其客观规律性。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学原理不仅广泛应用于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而且逐渐应用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市场营销学不仅是财经类、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课,而且还是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等专业的重要课程。在工商管理类课程体系中,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目标

市场营销学是建立在经济学、现代管理学和行为科学基础上的交叉应用性学科。它主要介绍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观念以及以市场营销组合为核心的各种市场营销策略。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念;了解营销发展的趋势与市场营销哲学的演进与发展;懂得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掌握市场调查与研究方法;学会市场类型的方法与购买者行为分析;懂得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市场竞争战略及市场营销战略;明确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的选择以及准确进行市场定位的方法;学会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的策略,如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与促销策略;懂得市场营销计划、组织、控制。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市场营销专业后续课程,如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调研、广告学、销售管理、商务谈判学、国际营销学、服务营销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

学时分配表

                 章次                               学时           

                  1    市场与市场营销学                   6    

                  2    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贯彻           4    

                  3    规划企业战略与市场营销管理         4    

                  4    市场营销环境                       4     

                  5    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者行为分析         6    

                  6    组织市场和购买者行为分析           2    

                  7    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                 6    

                  8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4    

                  9    竞争性营销市场战略                 4    

                  10   产品策略                           4    

                  11   品牌与包装策略                     4    

                  12   定价策略                           6    

                  13   分销策略                           6    

                  14   促销策略                           4    

                  15   市场营销计划与控制                 2    

                  16   国际市场营销                       2    

                  17   服务市场营销                       2    

                  18   市场营销的新领域与新概念           2    

               总学时合计                                72    

四、教学方式

市场营销学属于应用性学科,根据这一特点,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中,要求理论讲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社会实践、市场调查、营销策划、营销咨询与培训等多种形式,实现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营销知识应用能力、营销决策能力和营销创新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7:3

五、教学用书和学习参考书目

教材:吴健安,市场营销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参考书目:

1.()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营销管理(新千年版.第十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阿尔文.C.伯恩斯(Alvin C.Burns).营销调研(第二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张英奎.《市场营销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营销大未来: 变革公共行为的方略.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

6.()尼尔.雷克汉姆(Neil Rackham).销售的革命.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7.()约翰.A.奎尔奇.营销管理与战略案例(亚太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六、考试成绩的确定

考试成绩来源于学生在课程各个环节的表现。课前认真准备、保证按时出勤、课堂上积极发言、及时提交案例分析报告,都有助于学生取得好成绩。具体评估为:课堂出勤占 10%;平时表现占 30%;最终考试占 60%。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企业战略管理是管理学科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是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其专业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

1、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学科的体系结构与分析逻辑。

2、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系统思考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

3、加强对市场营销、生产运作、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的整合,将职能战略与总体战略结合,系统处理企业战略管理问题。

4、了解战略管理理论研究前沿与发展动向,为后续深造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准确理解企业战略管理性质的基础上,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活动过程有一个总体把握。主要包含:

1、  了解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过程;掌握战略管理过程、战略管理的概念以及战略管理中的重要概念。

2、  掌握企业外部环境(宏观环境与产业环境)与内部条件的构成及分析方法,了解企业环境与战略目标匹配性分析

3、  掌握公司战略的选择方案、公司国际化战略和事业部门的竞争战略选择,掌握战略评价方法。

4、  了解战略实施过程,了解影响战略实施的因素,掌握战略实施与资源配置、组织结构、领导作用以及企业文化等相关问题的关系,掌握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战略控制问题。

四、教学方式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计划开课时间为三年级第一学期,计划课时为每周4课时。针对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实践性特点,把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采取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部分章节学习后,要求完成相关案例分析,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五、教学用书和参考资料

本课程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由杨锡怀、冷克平、王江编写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第三版)》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

为了进一步扩展学生知识面,加深对战略管理理论的理解,推荐以下经典书籍:

1、 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第二版),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2、 项保华:《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3、 王玉:《企业战略管理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 赵春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第二版),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 (美)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6、 (美)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7、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论》,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

8、 (美)希特:《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财务管理(CPA)》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财务管理学》是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类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专业课。它是一门应用性的经济管理学科,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本课程以企业的资金运动为中心内容,以资金的筹集、投放和分配为框架,阐明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价值观念以及财务预测、计划、控制、分析等业务方法。

二、课程目标

财务管理学既有较强的实用性,又有较强的理论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对公司筹资、投资和分配活动进行计量、评估、预测、分析和决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当前公司理财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了解当前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最新动态;初步适应各种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具有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务管理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具备财务管理业务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争达到全国会计师资格考试应试水平。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 财务成本管理总论,介绍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第二章货币时间价值与风险分析,本章主要内容是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风险和报酬的关系。第三章 项目投资:本章属于财务管理的重点章节,主要介绍投资项目的评价,以及投资项目的风险处置。第四章证券投资,本章主要内容是债券、股票、及基金价值及收益率的评价。第五章 流动资金管理,本章是财务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章节,本章主要介绍流动资产的管理,重点是存货的管理和应收账款的管理。第六章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本章为重点章, 介绍资本成本的计算、企业经营杆杠、财务杆杠、总杆杠系数的计算以及资本结构决策。第七章筹资管理,本章为次重点章,本章重点掌握各种筹资方式的评价,以及营运资金的筹集政策。第八章 股利分配,本章是财务管理中的一般章节,主要介绍利润分配的内容、股利支付的方式和程序、股利分配政策和内部融资、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等。第九章企业价值评估,本章为重点章,企业价值评估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具有广泛的用途,是现代财务的必要组成部分。企业价值评估是财务估价的一种特殊形式。重点掌握企业价值评估的几种方法并能够运用。

四、教学方式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理论分析与实务练习、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课堂讲授、课堂练习、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学科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用书

注册会计师考试全国统一教材《财务成本管理》,财政经济出版社。

六、学习参考书目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几本重要的参考书:

1、王庆成编写的《财务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财务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3、荆新等主编:《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会计学原理》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会计学原理》课程,是会计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和其他经济、金融、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其能够初步理解和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会计课程和有关经济、金融、管理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 总论,本章是学习会计学的基础,包括会计的涵义、职能与目标和会计核算方法等;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本章主要阐述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本章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和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第四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本章是学习复式记账的必要前提,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会计科目和账户,介绍了复式记账原理,着重阐述了借贷记账法的内容;第五章 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本章是《基础会计》课程的重点,它介绍了企业在筹资、供应、生产、销售过程业务的核算以及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业务的核算;第六章 账户的分类,本章主要介绍账户在按经济内容和用途、结构分类的情况下,各类账户所提供的指标及种类、账户结构的规律性;第七章  成本计算,本章主要介绍成本计算的概念、一般程序以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第八章 会计凭证,本章主要阐述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第九章 会计账簿,本章主要阐述各种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第十章 财产清查,本章主要介绍了财产清查的概念、内容、方法和清查结果的处理;第十一章 财务报告,本章主要阐述了财务报告的目标与披露方式,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编制以及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等;第十二章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本章阐述五种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四、教学方式

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和学生模拟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把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程教学强调理解与分析,也强调应用和技能。

五、教学用书

本课程拟采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8月出版的、由陈国辉、迟旭升主编的(国家级重点学科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系列教材)《基础会计》一书,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

六、学习参考书目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结合该教材的配套练习《基础会计习题与案例》(陈文铭主编)一起使用,并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几本参考书:

1、郭道杨,朱小平,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初级会计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2、阎达五,于玉林,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综合管理学、心理学、人口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边缘性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类基础课程。本课程从人力资源的高效率利用为出发点,全面系统论述了人力管理概述、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与甄选、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企业文化等内容。本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内容,也可以作为其他专业学生的选修课。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人力资源在现代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主要内容,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本方法,使自己成为发挥优势的企业人力资源,并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激发人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本课程的内容较易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企业中人的要素的重要性。

三、课程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企业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依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并充分考虑员工的期望而制定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纲领性长远规划。

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业务

岗位分析与岗位评价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

3、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业务

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核心业务的首要环节,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绩效考核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对员工完成工作数量、质量、效率及员工行为模式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4、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工作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包括其他一些日常事务性业务内容,如人事统计、员工健康与安全管理、人事考勤、人事档案管理、员工合同管理等。

四、教学方式

人力资源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进行探索。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关注基本知识与方法的应用,积极思考,对现实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总结分析,课后要做一些案例分析练习和讨论。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程安排一个学期,课时计划是每周3学时到4个学时,教师将根据课时适当调整部分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把案例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方法直接引入课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或讨论。

五、教学用书和参考书目

本课程采用教材:

1、董克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黄维德、董临萍,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陈胜军,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4、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郑晓明,人力资源管理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陈洪安,人力资源管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六、考试成绩的确定

本课程考试的设计主要在于考查学生理解与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程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和平时学习成绩两部分构成,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课堂出勤率占总评成绩的10%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新兴边缘学科,综合了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的理论逐步发展而成,是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其专业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

1、掌握学科的体系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法。

2、运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探索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过程,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系统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

3、加强对管理学、市场营销、生产运作、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课程的整合,理解将企业管理决策与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依存互动关系

4、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前沿与发展动向,为后续深造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准确理解管理信息系统性质的基础上,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有一个总体把握。主要包含:

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企业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关系;信息的概念、性质及度量,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以及信息系统对决策的支持。

2、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数据处理与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等。

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式、策略,结构化系统开发法和原型法的基本思想及优缺点。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与步骤,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的任务与主要工具、方法的应用。

4、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决策支持系统、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等的结构、关联、作用,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的发展、作用。

四、教学方式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计划开课时间为三年级第二学期,课时计划是每周4课时。针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性很强的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一方面,把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采取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部分章节学习后,要求完成相关案例分析,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另一方面,开展实验教学。将四分之一的课时用于上机实验,包括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实验(数据库设计和操作实验)、ERP-U8的体验式实验以及综合实验,以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理解。

五、教学用书和参考资料

本课程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由黄梯云主编的《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

为了进一步扩展学生知识面,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推荐以下经典书籍:

1、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 滕佳东:《管理信息系统》,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美)哈格等著:《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统计学》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统计学》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知识课程。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学习专业统计和计量经济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和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提供数量分析方法。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 概论

1、统计的性质和任务

2、统计认识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3、基本概念

4、统计指标设计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1、统计调查组织方式

2、统计调查方案

3、统计分组

4、数据显示

第三章 静态分析指标

1、相对指标

2、平均指标

3、变异指标

第四章 动态分析方法

1、动态数列的编制

2、水平指标

3、速度指标

4、因素分析

第五章 统计指数分析

1、综合指数编制

2、平均指标编制

3、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第六章 抽样推断

1、抽样误差

2、抽样估计和推算

3、抽样设计与组织实施

第七章 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1、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

2、总体成数的假设检验

3、方差分析

第八章 现象间的相关分析

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九章 统计综合评价

1、综合评价设计

2、综合评价举例

第十章 国内生产总值统计

1、指标及计算

2、分析与运用

第十一章 EXCEL统计实现

1、统计软件实现

四、教学方式

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法,结合上机辅导。

五、教学用书和学习参考书目

教学用书: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系列教材《统计学》,梁前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学习参考书目

1、孔宪臣主编、刘贤昌副主编,《统计学》,河南人民出版社。

2、徐国祥主编,《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金昌、苏为华编著,《统计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运筹学》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管理运筹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以管理运筹学方法论为指导,掌握运筹学整体优化和统筹的思想;

2、掌握管理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基本模型的功能和特点,熟悉其建模条件、步骤以及相应的技巧,能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出适当的运筹学模型;

3、具有初步运用管理运筹学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与较强的应用能力;

4、遵循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掌握包括使用管理运筹学软件在内的技能,解决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

运筹学是一门运用定量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管理决策问题的科学,其目的是帮助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最大地实现组织目标,并为决策提供依据。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本课程主要的教学内容如下:

(一)规划论

1、线性规划:性规划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图解法;单纯形法的基本原理、解题步骤、表格形式的单纯形法迭代步骤;线性规划的几种特殊情况。

2、运输问题:运输模型;表上作业法;产销不平衡问题;运输模型的应用。

3、整数规划:整数规划的数学模型及解的特点; 分支定界法;0-1整数规划;指派问题;整数规划的应用。

4、目标规划: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目标规划的解法;目标规划的应用。

(二)图论

1、图与网络模型:图与网络的基本概念;最短路问题;最小生成树问题;最大流问题;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

2、网络计划:网络图及其绘制规则;关键路线法;计划评审技术;网络计划的优化。

(三)决策与对策理论

1、决策分析:决策系统;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风险型情况下的决策;效用理论在决策中的应用;层次分析法。

2、对策论:对策模型;矩阵对策的基本概念;矩阵对策的最优纯策略;矩阵对策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四、教学方式

讲授与实验相结合

五、教学用书和学习参考书目

教学用书:韩伯棠.管理运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学习参考书目:

1、《运筹学》教材编写组编.运筹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胡运权.运筹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胡运权.运筹学习题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Peter C, Bell. Management Science/Operations Research: A Strategic Perspective[M]. Yuma: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1999

5David R. Anderson, Dennis J. Sweeney, Thomas A. Williams.数据、模型与决策[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作为管理类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肩负着贯彻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的重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将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企业生产与运作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胜任工商企业及各类组织的运作管理工作, 适应社会对专业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本科生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各项生产与运作工作的理论、方法,并结合案例讨论使学生熟练掌握课程规定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系统管理观念和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他们以后从事相关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全书共分418章。第一篇为绪论,分别介绍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生产与运作战略和需求预测;第二篇为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设计,阐述产品选择、工艺选择和产品设计,设施选址,生产和服务设施的布置,工作设计和工作测量;第三篇阐述生产系统的运行,叙述年度生产计划,库存控制,生产作业计划,服务业计划,物资管理,项目计划管理;第四篇为生产系统的维护与改进,介绍维护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准时生产制等。

四、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知识为主线,并紧密联系实际,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灵活的教学方法。概念讲解时,要突出其核心意思;理论讲解时,要突出其前瞻性和创新性;方法讲解时,要注重其实用性和综合性。本课程应以教概念、理论为主,并融于各种方法的讲授中,旨在启迪学生的新观念,挖掘学生的管理潜能和创造力。

五、教学用书和参考书目

教学用书:陈荣秋, 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月;

参考书目:

1、王丽亚等编著.《生产计划与控制》.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

2、潘尔顺.《生产计划与控制》.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08月;

3Steven Nahmial. 生产与运作分析(第四版)影印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08

六、考试成绩的确定

本课程考试的设计主要在于考查学生理解与掌握生产与运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程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和平时学习成绩两部分构成,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课堂出勤率占总评成绩的10%

《质量管理》课程简介

一、本课程性质、目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追求卓越质量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质量管理与企业的生产活动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研究各类组织质量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共性原理和基本工具,是为组织质量管理者提供有用理论、原理、方法的使用科学。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在学完有关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质量管理理论的实践发展,切实理解和掌握本课程各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各种定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各项图表的编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来思考企业组织如何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以此解决生产、服务领域的管理实务问题,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课程内容

(一)质量管理概论:(1)质量管理的基本术语;(2)质量管理的演变;(3)全面质量管理。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化:(1ISO9000族标准的由来(2ISO9000族标准的基本理论和术语;(3ISO9000族标准的结构及内容。

(三)质量控制常用的统计工具:(1)数据;(2)分层法;(3)检查表法;(4)排列图法;(5)因果图法;(6)直方图法;(7)散布图法。

(四)工序质量控制:(1)工序能力与工序能力指数;(2)工序能力指数与废品率的关系;(3)工序能力的调查与分析;(4)工序质量控制。

(五)控制图:(1)控制图原理;(2)控制图的作用和种类;(3)几种常用的控制图;(4)控制图的观察分析。

(六)试验设计及田口方法:(1)试验设计概述;(2)正交设计的原理;(3)正交试验设计的应用;(4)田口方法的内容。

(七)质量功能展开:(1)质量功能展开的概述;(2)质量功能展开的作法;(3)质量功能展开的基本发展及应用。

(八)抽样检验:(1)抽样检验的概述;(2)抽样方案的统计分析;(3)抽样方案设计。

(九)质量的经济性与质量成本管理:(1)质量成本定义及分类;(2)质量经济性分析。

(十)卓越的质量经营:(1)国外质量奖概述;(2)世界三大质量奖;(3)中国质量管理奖。

三、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将课堂教学与课内实践教学相结合,结合讲课进度和内容,布置一定的练习题与案例题,通过学生的参与讨论,加深学生对质量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用书及参考书目

1、《质量管理学》,刘广第,清华大学出版社。

2、《质量管理》,韩之俊,许前,科学出版社。

3、新编质量管理学》,张公绪,孙静,高等教育出版社。

4、《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清华大学出版社。

5、《质量管理统计方法》,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机械工业出版社。

6、《质量管理体系与认证》,邬华芝,信海红,中国计量出版社。

《电子商务》课程介绍

第一部分   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电子商务浪潮的蓬勃兴起,它作为一种新的商务运作模式正影响着各行各业,它在证券、民航、银行内部支付和一些传统大企业中有了长足的发展。未来的五年全世界的电子商务预计增长70%,亚洲预计增长103%,而中国电子商务则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人才便很迫切。

《电子商务》课程集理论和应用为一体,是为培养适应现代开放经济中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

学好这门课需要有工商管理和计算机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

本门课程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针对性,着眼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如电子商务的内涵与发展现状;电子商务的框架模型;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构成;网络营销的相关知识;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知识等;

2、使学生了解网络技术以及网页制作的相关知识,学会相关的实务操作;

3、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实务操作法,学会通过上网访问商务网站,查询有关信息、上网购买、申请域名、建立个人网站等实际操作方法。

4、培养学生从事电子商务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工具从事电子商务的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层次

教学要求中有关定义、分类、常识性知识等理论知识,按了解、认知、掌握三个层次要求;有关的实务操作的方法和程序,按熟悉、掌握两个层次来要求。

教学要结合实验课,让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实际操作。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课内学时分配明细表

     

课内

学时

     

录像

()

习题课

实验课

1

电子商务概述     

2

 

2

 

 

2

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基础

4

 

4

 

 

3

网站建设

4

 

2

 

2

4

电子商务安全

2

 

2

 

 

5

电子商务框架与模式

2

 

2

 

 

6

电子支付与网络银行

4

 

2

 

2

7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2

 

2

 

 

8

网络营销

2

 

2

 

 

9

网络广告与网站推广技术

4

 

2

 

2

10

电子商务法律规范

2

 

2

 

 

11

电子商务信息处理

4

 

2

 

 

12

企业信息化与内部电子商务

2

 

2

 

 

 

复习

2

 

 

2

 

 

小计

36

 

26

2

8

第三部分  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简要说明

一、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用面授、自学、多媒体、实验课、网上讨论等多种方法进行,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知识和技能。

1、自学和面授辅导

自学的方式包括:认真学习教材,收看电视,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

面授辅导要依据教学大纲辅导和讲解;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多种多样的授课方式,结合实验,引导学生讨论实际问题,学会实际操作。辅导课的学时,占本课程的课内学时的1/32/3

2、实验课

本课程实践性强,学生是否掌握一些实际操作技能是判断其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各教学点应根据当地的教学设施与条件,尽可能地多安排学生上网实验,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上网操作更好地达到学习效果。

3、网上讨论

由于学习者与面授老师经常见面较为困难,因此通过网上讨论、电子通信的方式来解决学习中的疑难是较为简便有效的方式。

4、作业

独立完成作业是本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电子商务》这门课的实践性较强,由于目前条件限制,期末考核暂时不能采取上机实验形式,因此在平时作业设计中安排的全部为上机实验题,请学生独立完成平时作业,掌握好实际操作技能,这是学好本课程的保证。

二、考核方式

1、考试课

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

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平时成绩:依据平时作业、考勤、课堂表现及纪律情况打分,占20%

期末考试成绩:采取闭卷笔试方式,占80%

2、考查课

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作业包括:网页制作、网站发布及推广、电子商务流程模拟。

第四部分  参考教材

本课程教材由文字教材、音像教材(正在制作)和其他参考教材等多种媒体组成一体化教材,要求学生正确使用,充分利用本课程的多媒体一体化教材。

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月第二版的教材《电子商务》,由黄学敏主编。

2、其他参考教材

1)《电子商务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薛华成主编。

2)《电子商务入门与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郭笑一主编。

3《电子商务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梅绍祖等编,200010月出版。

4《电子商务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李洪心编著,20009月出版。

5《电子商务管理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Ravi Kalakota等编著,陈雪美译,20005月出版。
  
6《务实电子商务》,经济管理出版社,姚乐著,20015月出版。
  
7《电子商务与物流》,清华大学出版社,张铎编,20007月出版。
  
8《电子商务法律规范》,清华大学出版社,梅绍祖等编,20007月出版。

9《电子商务》,东北财大出版社,成栋主编,20015月出版。

10《电子商务》,机械工业出版社,加里.斯奈德,20021月出版。

3、其他媒体教材

其他媒体教材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辅助媒体。

教材、课堂上提供的网站资料: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书本学习的同时,需上网进行实验,以进一步强化理论知识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计算机网页:网上师生论坛,可进行网上交流,案例讨论,作业检查,电子教案信息发布等多种实时交互式教学。(要求有班级邮箱方便交流,但并不表示学生可以完全依赖教师,学生要学会作笔记,懂得学习)。

 

《新产品开发》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新产品开发是工商管理学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从广义角度看,企业总是以产品为依托展开市场活动的,产品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确立市场竞争优势并发展壮大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映显实践需要,新产品开发课程在工商管理学科中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本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企业新产品开发流程,从企业新产品战略选择到新产品推向市场取得成功的整个过程,各环节事实上牵涉、运用到了工商管理学科的多门课程知识,因此也可以将此课程视为多门专业课程的融会贯通。

二、课程目标

本门课程主要是通过系统讲授新产品开发的原理,深入分析产品从研究开发、生产开发到市场开发的全过程,让学生了解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的一般规律与新产品战略规划、组织建立等方面的一般规则。引导学生掌握新产品从构思到市场进入、推广的一般方法,深刻领会产品开发的经济学理原理、产品概念及其测试的程序、方法、评估分析模型等。

三、课程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新产品开发管理导论;新产品开发大纲与战略选择;新产品开发组织等。以企业的新产品为核心,介绍了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条件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及相关概念,论述了规划新产品战略、组织新产品开发、管理新产品开发过程、预测与评价新产品市场价值、进行新产品商业化决策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方法。本书强调企业新产品带法的战略性、系统性与可造作性,分析和研究了新产品的规划、组织、管理、预测、评价、商业化决策以及环境、市场、企业、战略、方法、相互作用关系等新产品开发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基本要素。

四、教学方式

新产品开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需要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进行探索。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关注基本知识与方法的应用,课程采用教师授课和课堂实例讨论并重的方式,重点在于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参与,按照公司的新产品开发的模式, 要求学生参与模拟完成一些新产品开发的项目,并于课后提交详细的研发报告。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程安排一个学期,课时计划是每周3学时到4个学时,教师将根据课时适当调整部分教学内容。

五、教学用书和参考书目

本课程采用教材:盛亚.《企业新产品开发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书目:

1、任君卿周根然张明宝. 新产品开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加里•S.林恩(Gary S.Lynn)()理查德•R.赖利(Richard R.Reilly)著;冯玲王星明译.新产品开发的5个关键,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梅强,李文元,赵观兵.新产品开发管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4

4()罗伯特•G•库柏著;刘崇献刘延译.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原书第3,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韩光军.新产品开发手册,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六、考试成绩的确定

本课程考试的设计主要在于考查学生理解与掌握新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程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和平时学习成绩(主要体现为产品研发的模拟操作环节)两部分构成,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课堂出勤率占总评成绩的10%

 

 

ERP 综合实验》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本科、必选课、实践课程

二、课程目标

ERP 综合实验》课程是将ERP 理论知识和相关知识的学习贯穿课程的始终,通过ERP 理论学习——企业行为模拟——ERP 管理软件应用——沙盘模拟对抗演练等多种形式,将学生置身于企业的虚拟环境之中,模拟企业的主要运作过程,让学生了解、认识企业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亲自体验并模拟企业的团队建设、经营管理、经营决策、营销策略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协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能够借助ERP 软件实现模拟企业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模拟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让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制定各项经营决策,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助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怎样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运作紧密联系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科学决策的能力;通过ERP 理论学习和模拟企业实际运作,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ERP 的管理理念和核心管理思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要求学生按照本课程实验项目的顺序编制《ERP 综合实训》模拟经营报告。

三、课程内容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性质

实验类型

学时分配

每组

人数

备注

1

ERP的【系统管理】

分析用友ERPU8【系统管理】模块的逻辑框架和设计功能

专业

基本型

2

2

必做

2

ERP的【基础设置】

分析用友ERPU8【基础设置】模块的逻辑框架和设计功能

专业

基本型

2

2

必做

3

ERP供应链管理系统

分析用友ERPU8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块的逻辑框架和设计功能

专业

基本型

16

2

必做

4

ERP生产制造系统

分析用友ERPU8生产制造系统模块的逻辑框架和设计功能

专业

基本型

16

2

必做

5

ERP财务管理系统

分析用友ERPU8财务管理系统模块的逻辑框架和设计功能

专业

基本型

16

2

必做

实验一:ERP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块实验

内容:

1、制定并实施企业采购决策和方案;

2、制定并实施企业销售决策和方案;

3、制定并实施企业库存决策和方案;

4、处理企业往来业务;

5、制定并实施企业出入库成本管理。

要求:

1、掌握并理解采购规则,在生产任务与库存资料处于实时动态变化的情况下,制定较为可行的采购方案。

2、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ERP 管理软件中供应链管理各个子系统的操作技能。

仪器:

电脑并安装ERP软件。

实验二:ERP生产制造管理系统模块实验

内容:

1、制定物料清单、主生产计划、需求规划;

2、产品成本项目与产品成本计算。

要求:

1、掌握并理解生产规则,掌握各种产品BOM 结构及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在销售任务、生产能力等动态变化过程中,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生产决策方案;

2、掌握并理解生产规则及其相关业务规则,明确产品成本项目,能够利用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各种半成品、产成品的生产成本。

仪器:

电脑并安装ERP 软件。

实验三:ERP财务管理系统模块实验

内容:

1.独立的帐务处理系统设计原理与集成化财务思想的实现

2.成本核算原理

3.ABC成本核算法及总体设计

要求:

1.掌握帐务处理系统的设计原理;

2.理解ERP中集成化财务主要是财务业务一体化(财务+进销存)思想的实现;

3.理解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掌握ABC成本核算方法并完成案例的总体设计。

实验四:企业经营模拟实验

内容:

1、进行企业全过程运营模拟实验;

2、制定企业发展规划与目标和年度计划;

3、制定并实施营销决策和营销方案;

4、制定与实施生产决策和方案;

5、年度经营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与总结。

要求:

1、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调查、分析模拟市场环境,预测模拟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确定目标市场及其市场地位,明确企业未来发展目标,并将企业发展规划分解、落实为具体的年度经营计划。

2、在分解企业发展规划、制定年度经营计划的基础上,编制主要业务部门的业务预算与财务部门现金预算。

仪器:实验室需要配置沙盘桌椅;沙盘及其沙盘标识;电脑并安装ERP 软件。

四、教学方式

1、交互式教学方式。管理课程一般都以理论+案例为主,比较枯燥而且很难把这些理论迅速掌握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而通过上机演练以及模拟实训进行学习增强了趣味性,使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通过对抗模拟可以激起参与者的竞争热情,让他们有学习的动机——获胜。

2、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投入,在上机演练中让学生承担企业各部门角色,进行全模块演练;模拟操作过程加深体验,教师在课程中担任多个角色,为学生创造逼真的模拟环境。如:代表股东的董事会、客户、银行、政府。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每个学生在模拟过程中的表现,判断哪些知识是学生最欠缺的,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最有利于其快速吸收并应用讲授方法。

五、教学用书和学习参考书目

1、用友ERP 财务管理系统实验教程[M].北京:清大学出版社,2006

2ERP 财务管理专业培训教程[M].北京:物资出版社,2004

3ERP 供应链管理专业培训教程[M].北京:物资出版社,2003

4、苟娟琼,常丹.ERP原理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5、周玉清,刘伯莹,周强.ERP与企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王新玲. ERP沙盘模拟[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工商行政管理学》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工商行政管理学是管理学科的分支,它是在总结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多种学科互相交叉、互相渗透、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本课程从工商行政管理的对象和内容出发,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关于市场法律法规、市场经营主体登记注册、市场竞争、合同、商标、广告、市场执法处理等多方面的理论和知识,而上述内容都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管理专业、经济学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二、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工商行政管理学的学科体系,熟悉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掌握工商管理方法,并能灵活地将之运用到工商管理实践中去。本课程突出实践性和适用性,对于缺少市场实践的本科生来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知识和能力的不足。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教学共分10章,其中第1-4章为工商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即总论部分,主要阐明工商行政管理的概念、特点、性质、目标、职能、方法等相关内容,着重探讨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工商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揭示工商行政管理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第5-10章分别研究了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管理业务,包括市场经营主体登记监督管理、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垄断行为的监督管理、商标管理、广告管理、合同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这部分内容构成了工商行政管理学的分论部分。

四、教学方式

工商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政策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进行探索。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关注基本知识与方法的应用,积极参与工商管理实践活动,课后要做一些案例分析练习和讨论。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程安排一个学期,课时计划是每周3学时到4个学时,教师将根据课时适当调整部分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把案例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方法直接引入课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或讨论。

五、教学用书和参考书目

本课程采用教材:许光建.《工商行政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书目:

1陈季修.工商行政管理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曹英耀.工商行政管理教程,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3马春霞.工商行政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4刘国庆.工商行政管理学,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5郑文科.工商行政管理法律体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六、考试成绩的确定

本课程考试的设计主要在于考查学生理解与掌握工商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程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和平时学习成绩两部分构成,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课堂出勤率占总评成绩的10%

 

《国家税收》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又是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征税对国家、企业和个人经济利益产生的影响,可能改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发展格局。因此,无论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还是制定或执行经济政策法规的政府管理人员,都越来越重视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的学习。

国家税收是一门有关税收理论、制度和管理的业务课程,与经济生活关系密切。是各类高校财政、税收、会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等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必选课程。

二、课程目标

通过国家税收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税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制度,掌握各种税的征税规定、计税方法和申报纳税方法;明确纳税人应当承担的纳税义务、应当享有的法定权利以及违反税法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提高学生理解、运用和遵守执行国家税法的水平以及分析、解决税收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的财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共分12章。大体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介绍了税收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主要包括税收制度的概念、税制构成要素、税制的分类以及税法等。从第2章到第12章为第二部分。以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法规为依托,详细介绍了我国现行税收体系中各种税种的主要内容以及税款的计算和缴纳等各项具体规定。

四、教学方式

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把税制改革和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有关内容直接或间接地引入课堂教学过程。本课程特别强调研究性和实践性教学,教学中设计了多个研究性题目和课堂实践题目。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税制改革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本课程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程教学强调理解与分析,也强调应用和技能。

五、教学用书和参考书目

本课程拟采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月出版、由马海涛编著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济管理类课程教材)《中国税制》(第四版)一书,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几本重要的参考书:

1、杨志清编著,《税法案例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舒文存著,《税收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李青编著,《税收管理案例与应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六、考试成绩的确定

本课程的期末考试方式:闭卷考试(但复杂公式不要求死记硬背)。

闭卷考试题目类型:1)概念或词语解释;(2)判断题;(3)选择题;(4)计算与分析题;(5)论述题或研究题。

本课程考试设计主要在于考查学习者理解与掌握国家税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考查学习者分析有关税收问题的能力;考试设计基于教学内容,但又不局限于教学内容,适当关注当前税制改革问题。不过,考卷中的考题内容与平时教学内容紧密关联。

本课程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和平时学习成果两部分构成,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

其它如《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简介见学院其他专业学习指南。

 

七、国内外同专业情况简介

工商管理专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当时,领先于世界的美国全面完成工业革命,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成为主流的社会生产方式,企业管理问题日益复杂化,企业如何有效地组织“人”、“财”、“物”进行生产和销售越来越成为专门的学问。企业及学者对上述这些问题的实践和思考促使工商管理专业诞生。从泰勒流水化作业到逐步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管理“人”、“财”、“物”,在企业实践的发展和对企业实践的总结中,逐步诞生了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投资与财务管理、组织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二次大战后,工商管理学科已经比较完善。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大学的最基本、开设最普及的专业。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工商管理专业首先是在一些工科院校开设。最早开设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专业的有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逐步完善,企业已经成为比较独立的经济主体,适用于市场经济的工商管理科学也全面从国外被全面引进进来。如今,几乎所有高校都已经开设工商管理专业。鉴于社会对企业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工商管理专业仍有持续快速发展空间。

  在工商管理专业领域,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

1、彼得·德鲁克(19092005

彼得·德鲁克1909年出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1931年获得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博士学位,1937年移居美国,1950年起任纽约大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1954年出版专著《管理实践》一书,首次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也奠定了其管理大师的地位。1966年出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被誉为“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1973年出版的巨著《管理实践》成为企业管理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和大学教科书。彼得·德鲁克一生出版30多部著作,多数传播并畅销于全球,为人类管理学科的奠基和开拓做出了杰出贡献。2002年月,彼得·德鲁克获得由布什总统颁发的美国公民最高荣誉奖“总统自由勋章”。

2、迈克尔·波特(1947-

迈克尔·波特1947年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航天和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分别于1971年和1973年在哈佛大学获得MBA博士学位。迄今已出版17部著作,发表70多篇论文。他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等书所提出的“三种一般性竞争战略”、“五种竞争力量模型”等理论观点,使他在学术界和企业界获得极高声誉,被称为“竞争大师”。

3、菲利普·科特勒(1931-

菲利普·科特勒出生于1931年出生于美国,在相继获得芝加哥大学的硕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后,重返芝加哥大学从事行为科学的博士后研究,并在哈佛大学钻研数学。1962年起担任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国际市场学S·C·强生荣誉教授,是现代营销管理的奠基人,在教学与写作之外,科特勒还担任多家美国顶级公司的市场营销顾问。1967年出版《营销管理》一书,已经成为国内外大学市场营销学的核心教材,它改变了主要以推销、广告和市场研究为主的营销概念,扩充了营销的内涵,将营销上升为科学。他多次获得美国国家级褒奖和勋章,他是唯一一位三次获得《营销学杂志》最佳年度论文奖的得主;美国营销学学会在1985年授予其首届卓越营销学教育家年奖;美国健康医疗服务营销学会设立菲利普·科特勒奖,用以表彰卓越的医疗服务营销;他还在1989年获颁查尔斯·科尔里兹·帕丁奖。科特勒有十多本著作被采用为管理学院的教材,此外,他还曾担任美国管理学院主席、美国营销协会董事长和项目主席以及彼得·杜拉克基金会顾问。菲利普·科特勒在市场营销管理方面的杰出贡献为其赢得了“营销大师”的称号。

其它如美国学者尼尔·鲍顿、麦卡锡等也为工商管理学科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八、课外阅读书目和杂志

从专业发展和素质养成角度推荐以下课外阅读书目和杂志:

(一)课外阅读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1-4卷)》

4、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多卷本)

5、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6、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

7、赵明义《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8、卢梭《社会契约论》

9、马克思《资本论》

10、法雅克-阿迈著,何意译:《经济全球化》

11、亚当·斯密:《国富论》

12、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13、斯蒂格利茨:《经济学》

13、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14、张五常:《经济解释》

15、李强:《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层结构》

16、倪国良:《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17、杨伯峻:《论语译注》、《孟子译注》

18、任继愈:《老子新译》

19、司马迁:《史记》

20、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上、下)

21、胡云翼:《宋词选》
22
、吴楚材、吴调侯编:《古文观止》

23、鲁迅:《呐喊》、《彷徨》。

24、老舍:《四世同堂》

25、杨沫:《青春之歌》

26、金庸:《笑傲江湖》

27、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28、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9、夏绿蒂勃朗特:《简爱》

30、格伦·布鲁姆、艾伦·森特、斯科特·卡特理普,明安香译:《有效的公共关系》

31、孙玉红、王永等:《直面危机:世界经典案例剖析》

32、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

33、项保华:《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

34、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

35、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

36、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

37、雷蒙德·A·诺伊、约翰·霍伦拜克、拜雷·格哈特、帕特雷克·莱特:《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Gaining a Competitive Advantage》(英文版)

38、平狄克等:《微观经济学》

39克雷格·彼得森等:《管理经济学》

40、胡运权:《运筹学教程》(第二版)

41、刘广第:《质量管理学》(第二版)

42、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

43、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

44、万后芬:《绿色营销》

45、里克·莱兹伯斯:《品牌管理》

46、瓦拉瑞尔·A·泽丝曼尔:《服务营销》

47、庄贵军:《营销渠道管理》

48、杰克维尔奇:《杰克维尔奇自传》

49、赵凡禹:《零售巨头沃尔玛》

50、王慧农:《市场营销中的定价策略》

51、大卫·奥格威:《广告大师的人生告白──大卫奥格威自传》

52孙耀君:《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

53、彼德·德鲁克:《管理的前沿》

54、钱德勒:《管理学》

56、项保华:《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

57、理查德·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

58、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

59、曾强:《电子商务的理论与实践》   
60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

(二)课外阅读杂志

1、《中国管理科学》

2、《管理评论》

3、《中国软科学》

4、《管理科学学报》

5、《管理世界》

6、《运筹与管理》

7、《市场营销导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

8、《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9、《管理学家》

10、《企业管理》

11、《企业技术开发》

12、《管理观察》

13、《研究与发展管理》

14、《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15、《经济与管理》

16、《人力资源》

17、《中外企业家》

18、《管理与财富》

19、《中国工业经济》

20、《中国流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