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学习指南

发布时间:2013-10-16浏览次数:3376

 

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学习指南

                                (2013.6)

一、经济学院简介

㈠ 办学历史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是在创办于1994128的经济法律学院的基础上,整合了原管理学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部分专业,于20036月成立的一个具有多专业、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实体。 学院下设经济系、工商管理系、财政金融系,现有经济学、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学和财务管理6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理论经济学和统计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统计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MBA)和应用统计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教学基地——“福建师范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福建师大经济学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经济学专业);1个省级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和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和海峡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理论经济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资本论〉选读》、《政治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和《货币银行学》等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具有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在高质量完成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有关部门委托科研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达1200多万元;出版学术专著33部;在《经济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86篇,一批研究成果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学院还设立陈征经济学学术基金等学术奖励基金,激励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开展科研创新活动。

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和藏书丰富的图书资料室。近年来已获批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建设经费600万元和教学团队建设资金300余万元;目前已建成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验室、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室和财政金融实验室。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近年来主办了10余次全国性大型学术会议,主办全省学术会议近30次;邀请来校访问、讲学、交流的    国内外专家学者50多人次。教师中有28人次赴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访学、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有10多位教师在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全国高师《资本论》研究会等全国和省级学术团体中担任会长、副会长或常务理事职务。同时,学院还与国内外的许多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㈡ 师资队伍现状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是福建省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方向明确、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富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105人,专任教师85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2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人、省优秀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3人,形成一支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杰出经济学家、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陈征教授是我校经济学科的创始人和学科带头人;杰出经济学家、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李建平教授为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带头人。学院还聘请一批国内及省内知名专家学者担博士生导师、兼职教授。

    ㈢ 教学科研实力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载体,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重点研究机构、重点项目带动为载体、加强科学研究。近年来教学科研取得显著成绩:经济学基地被评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经济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工商管理专业评为省级创新人才实验区;理论经济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资本论》选读”、“政治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货币银行学”四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财务管理》、《西方经济学》(双语)等4门校级精品课程。各类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次性就业率在全校非师范专业中名列前茅。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15项、省级课题125项,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9项;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人民日报》等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30部学术著作和10余教材。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大分中心,开展省域综合竞争力的研究,出版系列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学院历来重视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扩大学院在经济界和学术界的影响。近年来,主办了5次全国性大型学术会议,主办和主持召开了全省学术会议近30次;邀请来校访问、讲学、交流的国内外专家学者50多人次;聘请了10余名国内外著名的教授、专家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教师中有28人次到美国、英国、德国、前苏联、日本、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研究、讲学、考察等,有10余人在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全国高师《资本论》研究会、福建省经济学会等学术团体中担任常务理事、副会长以上职务。同时,学院还与国内外的许多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院建成了 ERP沙盘实验室、应用文科综合实验室、财务管理与金融学综合实验室,2007年成功申报了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特色学科实验室——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验中心,获得财政部600万元建设经费,是近八年来福建省文科单一实验室获得最高的资助额度,并于20086月获批建设“福建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

㈣ 人才培养质量

长期以来,我们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坚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良性互动,大力模拟实验教学,努力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校情实际、具有我校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学院还组织师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经济理论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建立了一批社会实践点。同时,为激励学院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全面发展,于20005月建立了“陈征经济学学术基金”奖学金等助学基金。目前,学院各类在校学生近2000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200多人,研究生120多人,成人教育生1400多人;累计招收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1260余人,硕士研究生21200多人,已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的有27人,获得硕士学位的有129人。近五年来,学院本科生在CN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80余篇,在各级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有5位同学获得全国银奖、3位同学获得全国铜奖、8位同学获得省级金奖、2位同学获得省级银奖、16位同学获得省级铜奖。毕业生考研率较高,平均每年20%以上的学生考入全国各类高校就读硕士研究生,部分优秀学生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等重点大学继续深造;毕业生就业率较高,近五年均保持95%以上,得到用人单位较高的评价。学院培养的研究生中,晋升教授、副教授的有60多人,担任厅局级、县处级领导的有50多人。有的已在学术界崭露头角,成为国内知名的中青年经济学家;有的成为国内知名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有的担任我国驻外国大使;有的已成为高校的教授、博导和领导人。

 

(五)院领导介绍

1、院分党委书记:赵立新

  赵立新,副教授,硕士,1967年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历任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思想政治辅导员、数学系团委副书记、数学系工会副主席、数学系团委书记、教育学院副书记、经济学院副书记等,曾获校学生军事训练先进辅导员、校思政工作先进工作者、福建省优秀共青 团干部、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院长:李建建教授

李建建,男,19545月生,福建省仙游县人,现任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兼任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师《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住房体制改革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住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福建省价格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李建建教授主要从事《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思想史、城市土地经济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教委、省社科基金、省计委、省教育厅等十余项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独撰、合撰和主编的专著、教材有《中国城市土地市场结构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历史探索与现实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资本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用和发展》、《<资本论>选读课教材》、《政治经济学》等十余部,先后在《经济研究》、《当代经济研究》、《中国房地产》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李建建教授在学术研究方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敏于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成果具有系统性、前瞻性。1991年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土地有偿使用问题,在《经济研究》发表了《有关城市土地使用费的几个问题》,对城市土地使用费的理论依据、城市绝对地租和城市级差地租,以及土地价格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1992年在《福建师大学报》发表《论城市土地市场运行》,提出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目标模式是垄断竞争市场,并对城市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调控作了系统阐发。1994年在《福建师大学报》发表《论城市房地产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与宏观调控》,对城市房地产价格的形成与调控机制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针对理论界对土地价值的争论,在《福建论坛》发表《试析土地构成的二元性》,认为城市土地是土地资本与土地物质的有机统一体,有价值的土地资本与无价值的土地物质相结合,既增大了土地的使用价值,又使土地具有价值。土地构成的二元性决定了土地价格的二元性(土地资源价格和土地资本价格)。但土地价值只具有一元性,即土地价值只能是人类社会劳动在土地中的凝结。鉴于土地资本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价格决定上的重要作用,发表了《土地资本试探》(《福建师大学报》1997年第3期)一文,在学术界较早地对土地资本这一范畴作了全面的研究,对土地资本的内涵与外延、运动规律、补偿方式等一系列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2002年,在《当代经济研究》发表了《我国征地制度改革与农地征购市场的构建》,提出应当按照“征储结合,征供分离”的原则,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式,构建农地征购市场,并将其纳入城市土地市场体系。这些观点的提出,对现行征地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李建建教授曾获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和学校教学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合作)、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3、党委副书记:俞建群

俞建群,男,副教授,研究生毕业,经济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在站)。现任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长期致力于经济学、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的研究,在《福建论坛》、《福建师范大学学报》、《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大学后勤》、《思想工作探索》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

4、副院长:黄茂兴教授

黄茂兴,男,1976年生,福建莆田人,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常务副主任,《经济研究》匿名审稿人,《综合竞争力》杂志副主编,中国致公党福建省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中青年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08年入选“全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主要从事技术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竞争力经济学等问题研究。先后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项目、福建省省长基金项目、福建省社科规划等省部、厅级研究课题22项,还参与了43项国家、省部和地厅级研究项目;已出版专著、合著《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论技术选择与经济增长》、《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热点的回眸与展望》、《中国60年经济发展报告(1949-2009)》、《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与预测研究》等著作11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有多篇文章分别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科研成果曾获得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合作)、福建省第七届、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合作)、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优秀调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合作)、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二等奖1项等10多种科研奖励。先后获得“福建师范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科研先进个人”、“福建师范大学第四届十佳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

 

5、副院长:黎元生教授

黎元生教授,男,19743月生,福建省上杭县人,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福建省《资本论》研究会副秘书长;福建省农业经济学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发展与“三农”问题研究,主持的纵向项目有国家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中博士后基金项目(一等奖)、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等。主持和参与多项区域和产业发展的横向课题研究,有多篇调研报告被省政协办公厅《政协信息》采纳,呈送省领导参阅。其中政协提案《应大力发展我省精致农业》被列为2010年省十届政协会议“十个重点提案之首”,并被省政协办公厅评为2010-2011年度优秀政协提案二等奖。

二、金融学专业简介

(一)办学特色

“金融学”是经济学门类中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本学科专业自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以来,至今已有11年的办学历史。多年来,本专业着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不断在专业规划、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形成了富有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以下专业特色:

1、建立了一支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合理、以青年教师为主体、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金融学专业为经济学院财金系下属的两个本科专业之一。本专业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全部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博士14人,占教师总数的58.3%)。职称结构优化,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9人、讲师11人、助教1人。本专业负责人祝健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本专业教师学缘结构合理,多数专业教师毕业于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名校金融学专业,其中有相当比例的中青年教师有到美国、澳大利亚进修或访学的经历。同时,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与金融学专业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结构相吻合,形成金融学专业宏微观并重的教学特色,即既关注金融市场、金融政策与金融环境发展变化的理论教学,又注重资产定价、投资理财和风险管理等微观金融理论与实践教学。雄厚的师资力量为本专业高质量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其它专业课程的教改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本专业《货币银行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被批准为省级精品课程,《投资银行业务》(双语)被选为校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对带动其它专业课程的教改活动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在教改活动中脱颖而出,取得显著成果。3名教师荣获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教师被评为学院教学名师,1名教师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计划”,2名教师被列入学校第一、二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这些成果确保了本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实施双语教学,逐步实现金融学本科教育的国际化和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金融学专业是开展双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学科。本专业现已开设了《国际金融》、《投资银行业务》、《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国际经济学》5门双语课程,占全部课程的12%以上。在双语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教材和教辅资源建设,基本实现了教材、课件、作业和考试的全英文教学。

4、着眼于复合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现实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本专业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建立了“财务管理与金融学综合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商业银行经营学》、《计量经济学》、《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财务管理》、《统计学》等多门课程开设了实验课,实验课开课率达100%本专业还与商业银行、证劵公司、保险公司等签约建有多个实习基地,每年聘请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来校讲学,派出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加 “送金融知识下乡”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由于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一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5%以上。

(二)发展前景与就业方向

近年来,在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以及闽台金融合作空间不断拓宽的基础上,福建省各层次金融机构不论是从区域延伸还是业务拓展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无疑为我省金融专业本科毕业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市场条件。在这一背景下,本专业按照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思想上进,综合素质好,知识面宽,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工作上手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强,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接收单位主要有:中国人民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以及招商银行、华厦银行、兴业银行、邮储银行等银行机构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此外还有各级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等。目前已有多名毕业生成为用人单位的业务骨干,成绩显著并获得各种荣誉和受到各级主管部门的表彰。同时,本专业学生积极报考外校研究生,近年有20余人被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重点大学录取或出国留学,考研录取率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三、培养目标及基本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现代金融知识与理论,具备金融实务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胜任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精湛专业技能、良好综合素质和优秀人格品质的创新型金融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科和金融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具有较强的金融工作实践能力,了解金融学的发展趋势和新进展,掌握金融学科学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金融知识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2、能够较好地运用数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现实金融问题分析和研究;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和应用能力;

4、熟悉国家的经济和金融法律法规和政策;

5、了解金融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了解金融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及国际金融活动的规则与惯例,了解我国金融改革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

6、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和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7、具有良好的品德操行、人文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基本健身技能,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培养模式和具体举措

 

(一)培养内容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系统掌握现代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与业务技能,了解当代金融学的发展现状和我国金融改革的发展趋势,完成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能在银行、证券、保险、投资、政府、企业、教育、科研等金融或非金融部门从事各类经济金融业务活动、教学科研工作,具有较强的金融创新能力、积极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充分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良好的职业操守、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应用型金融人才。

(二)培养手段

(1)课程教学。设置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培养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基础。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相结合;主流理论与新兴理论相结合;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体系完备性与偏好选择性相结合。

(2)教师指导。指导教师根据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学风、品德等方面的教育;检查和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等。

(3)科研、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可以采用参加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申请本科科研项目、参与各类论坛和科讨会、撰写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到实际部门调研和毕业实习等形式。

(三)人才培养制度

本专业人才培养制度依托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实践环节课程等整个课程体系(见表1),这一课程体系重在对学生金融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1            课程平台及学分分配比例

课程类别及学分比例

课程模块

学分数

公共课程(28%,其中实践学分占2.5%

思想政治理论

14

大学外语

16

计算机应用基础

3

大学体育

4

公共选修

8

小计

45

专业课程(63%,其中实践学分占6.3%

专业基础课程

69

专业方向课程

32

小计

101

实践性环节(8.8%

专业实习

8

毕业论文

6

小计

14

总计(100%,其中实践学分占17.5%

160

 

(四)人才培养评价

本专业学制4年,最长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6年;学生必须修满专业课程160学分和素质拓展15学分方可毕业,平均学分绩点达到2.0以上可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具体学分计算如下:

必修课:理论课16 学时 1 学分

体育课:30 学时 1 学分

实验课:20 学时 1 学分(独立设课)

实践课:军训4学分(其中军事理论2学分,军事训练2学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6-12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生产劳动(2学分)、教育实习(6-8学分,含教育见习)、专业实习(6-12学分)、课程设计每周 1 学分。

选修课:校级公共选修课,14学时计1学分。

五、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分

总学时

讲课学时

实验学时

课程实践学时

辅修专业及   核心课程标识

开课学院

备注

公共课程

必修

100003020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2

32

32

0

 

2.0-0.0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00110051

大学体育()

1

0.5

20

20

0

 

2.0-0.0

 

大体部

 

1000110102

大学体育()

2-7

任选

1

36

36

0

 

2.0-0.0

 

大体部

 

1000110103

大学体育()

1

36

36

0

 

2.0-0.0

 

大体部

 

1000110104

大学体育()

1

36

36

0

 

2.0-0.0

 

大体部

 

1000110050

游泳

0.5

16

16

0

 

2.0-0.0

 

大体部

 

1000410201

大学英语读写()

1

2

32

32

0

 

2.0-0.0

 

大外部

 

1000420201

大学英语听说()

1

2

32

32

 

 

2.0-0.0

 

大外部

 

10000403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3

48

32

0

16

2.0-0.0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00410202

大学英语读写()

2

2

32

32

0

 

2.0-0.0

 

大外部

 

1000420202

大学英语听说()

2

2

32

32

 

 

2.0-0.0

 

大外部

 

1000100503

计算机应用基础

2

3

64

32

32

 

2.0-2.0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1000410203

大学英语读写()

3

2

32

32

 

 

2.0-0.0

 

大外部

 

1000420203

大学英语听说()

3

2

32

32

 

 

2.0-0.0

 

大外部

 

1000390303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3

48

32

 

16

2.0-0.0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000103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3

48

32

0

16

2.0-0.0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00410204

大学英语读写()

4

2

32

32

 

 

2.0-0.0

 

大外部

 

1000420204

大学英语听说()

4

2

32

32

 

 

2.0-0.0

 

大外部

 

1000390304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3

48

32

0

16

2.0-2.0

 

马克思主义学院

 

选修

艺术类选修课

 

2

 

 

 

 

 

 

 

 

其他选修课

 

6

 

 

 

 

 

 

 

 

专业基础课程

必修

2051050301

高等数学C()

1

3

48

48

0

0

3.0-0.0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10830301

政治经济学

1

3

64

48

0

16

3.0-1.0

2

经济学院

 

2010120402

微观经济学

1

3

64

64

0

0

4.0-0.0

1,2

经济学院

 

2010090301

会计学原理

1

3

64

48

0

16

3.0-1.0

1,2

经济学院

 

2051060402

高等数学C()

2

4

64

64

0

0

4.0-0.0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10130403

宏观经济学

2

3

64

64

0

0

4.0-0.0

2

经济学院

 

2050050403

线性代数

3

4

64

64

0

0

4.0-0.0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10210306

国际经济学(双语)

3

3

48

48

0

0

3.0-0.0

2

经济学院

 

2010810401

货币银行学

3

3

64

48

0

16

3.0-1.0

1,2

经济学院

 

2010610306

金融法规

3

3

48

48

0

0

3.0-0.0

1,2

经济学院

 

2010540404

保险学

3

3

64

48

0

16

3.0-1.0

1,2

经济学院

 

205007040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

4

64

64

0

0

4.0-0.0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10550404

商业银行经营学

4

3

48

32

16

0

2.0-1.0

1,2

经济学院

 

2010500406

证券投资学

4

3

64

48

0

16

3.0-1.0

1,2

经济学院

 

2010140406

国际金融学(双语)

4

3

64

64

0

0

3.0-0.0

1,2

经济学院

 

3010560305

中央银行学

4

3

48

48

0

0

3.0-0.0

2

经济学院

 

2010110304

计量经济学

5

3

64

48

16

0

3.0-1.0

2

经济学院

 

4010730204

财务管理(双语)

5

3

48

48

0

0

3.0-0.0

 

经济学院

 

3010650207

金融市场学

5

3

48

32

16

0

2.0-1.0

1,2

经济学院

 

4011110206

公司金融

6

3

48

48

0

0

3.0-0.0

1,2

经济学院

 

4010670207

金融工程学

6

3

48

48

0

0

3.0-0.0

2

经济学院

 

2010570306

投资银行业务与管理(双语)

6

3

48

48

0

0

3.0-0.0

1,2

经济学院

 

专业方向课程

必修

2010720305

财政学

2

2

48

48

0

0

3.0-0.0

1,2

经济学院

 

3010200207

管理学

2

2

32

32

0

0

2.0-0.0

2

经济学院

 

2010150406

国际贸易

5

2

32

32

0

0

2.0-0.0

1,2

经济学院

 

4010070207

金融中介学

5

2

32

32

0

0

2.0-0.0

1,2

经济学院

 

4010040207

人身与财产保险

5

2

32

16

16

0

1.0-1.0

 

经济学院

 

2010600405

国际结算

5

2

32

32

0

0

2.0-0.0

 

经济学院

 

3010680207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6

2

32

16

16

0

1.0-1.0

 

经济学院

 

3010690205

基金管理学

6

2

32

32

0

0

2.0-0.0

1,2

经济学院

 

4010020205

国民经济统计学

7

2

32

16

16

0

1.0-1.0

2

经济学院

 

专业方向课程

选修

4011120306

银行会计

6

2

32

16

16

0

1.0-1.0

 

经济学院

 

4012500207

中外金融史

7

2

32

32

0

0

2.0-0.0

 

经济学院

 

4012690207

个人与家庭金融(双语)

7

2

32

32

0

0

2.0-0.0

 

经济学院

 

3012470205

政策银行业务与管理

7

2

32

32

0

0

2.0-0.0

 

经济学院

 

4010280206

房地产金融

7

2

32

32

0

0

2.0-0.0

 

经济学院

 

4010330207

网络金融

7

2

32

16

16

0

1.0-1.0

 

经济学院

 

4011090206

财经应用文写作

7

2

32

32

0

0

2.0-0.0

 

经济学院

 

实践环节

必修

2012000808

专业实习

8

8

0

0

0

 

+6

1

经济学院

 

2012010608

毕业论文

8

6

0

0

0

 

+6

1

经济学院

 

六、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介绍

﹙一﹚专业核心课程

                      1.《政治经济学》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课程体系中的基础理论课,是省级精品课程。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教学内容:本课程涉及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和实践,主要讲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以及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资本主义地租理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及经济全球化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个人收入分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微观主体、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家宏观调控、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和农业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等内容。

教学方式:基本概念及体系的讲授,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援引现实经济社会的案例,将抽象的概念理论具体化,使学生扎实、明确地理解基本概念和体系,在该层面注重基本原理的讲解和运用;课堂讨论,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从学期中期之后,每两周进行一次专题课堂讨论,以学生讨论为主;要求学生对教材以及参考书目阅读后撰写读书笔记;根据课程内容要求学生不定期到工厂、农村、社区进行社会调查实践,认识当前中国经济的现状及热点经济问题。

教学用书:

1、陈征、李建平、郭铁民.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陈征、李建平、李建建等.政治经济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参考书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卫兴华、顾学荣.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年版.

3.八所高等师范院校.简明政治经济学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

4.洪银兴.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5.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9年版 .

6.白永秀.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2.《微观经济学》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微观经济学》是金融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核心课程。本门课程的开设,将为学习者奠定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经济学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理解与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学习者结合经济理论分析经济现实问题的能力;让学习者了解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各种经济理论和学说主张,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从而辨别西方经济学的有用和有害之处,并把有用的部分同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运用于经济建设。

课程内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其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层次逐步深入进行的。第一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第二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第三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作为本科阶段,本门课程主要涉及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框架、主要理论及其发展线索和重要应用。在内容安排上,具体包括:供求定理、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生产论、成本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等。本课程总体说来较为抽象,运用数学模型和图形较多。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基础。

教学方式:本门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讨论与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相结合,把科学研究的有关思想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引入课堂教学过程。在授课形式上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后通过练习以增强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其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用书: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参考书目:

1、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16.纽约:麦格劳-希尔公司,1998.

2()迈克尔·帕金(Michael Parkin)著,梁小民译.《微观经济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美)曼昆(N.Gregory Mankiw)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厉以宁.《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黄亚钧、郁义鸿.《微观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宏观经济学》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目标:使学生较系统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经济增长、失业、货币与通货膨胀、总需求与总供给、宏观经济政策等理论,熟悉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方法和体系,为后继课和进一步获取宏观经济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弄清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不同模型,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理解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宏观经济学课程介宏观经济学是从西方经济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经济学思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借鉴被引入,进入上世纪90年代,西方经济学在国内高校逐渐得到普及。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科(包括金融学)最重要的两门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在经济学教学中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宏观经济学课程主要包括五个部分:(1)宏观经济流量与国民收入核算理论;(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不同模型,主要涉及乘数原理-加速原理、IS—LM模型和AD—AS模型;(3)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目标、工具及相应的政策效果分析;(4)宏观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短期的经济波动(经济周期)、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相关理论;(5)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

教学用书高鸿业著《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参考书目:

1、《宏观经济学》,王辛枫、曲世友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

2、《宏观经济学》,N•格里高利曼昆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宏观经济学》,迈克尔帕金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4.《会计学原理》(双语)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会计学基础》是财经、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标:会计记账,作为一门“商业语言”(business language),它是社会经济信息的基本载体,是人们认识、研究微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工具。学术研究、企业管理、投资创业、个人理财,乃至要读懂某些财经新闻,都需具备对经济信息的基本认知能力。所以,80%的会计课程都是为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因此,针对非会计专业本科的《会计学基础》的教学不是以培养会计从业人员为目标的技术型教学,而是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认知能力为前提的素质(能力)型教学,为以后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提供基础知识准备。

课程内容:本课程教学应根据不同专业教学对象的总体培养目标,贯彻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入手,通过介绍企业的一般运营过程来引入会计的社会角色,在此基础上,介绍会计学科的基本框架。第二部分,讲解以复式记账法为基础的会计循环,并以制造业为框架,解说微观经济基础——企业运行的基本内容。第三部分,介绍内部控制、财务报表编制与简单分析,以及基本的会计理论框架,包括会计信息的局限性、会计职业道德等,侧重解说会计与经济环境的互生、互动。在强调核心的会计程序的同时,努力帮助学习者理解企业运行的实质。

课程特色:鉴于教育部对经济学基地和金融学本科教学要求开设一定比例的双语教学课程。因此,本课程已在经济学基地班、经济学本科和金融学本科班实行双语教学。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使用全英文多媒体课件和中英文双语讲解。

现代会计学源于西方,成熟的英文教材中富含案例,与多数中文教材纯粹、详尽的技术介绍有很大的不同,对推动素质型教学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形式主义,或将专业课上成“会计英语”,除指定中、英文版教材外,另行编写中英文案例和课后练习材料,从会计的视角阅读、讨论、分析中外财经时事,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又为师生互动创造了条件。

学习要求:基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强调学习者要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才能跟上课堂教学进度。除了认真完成课内练习和课后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掌握基本的程序和原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点运用到对现实的分析中去。应自觉利用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养成对经济事件的关注,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逻辑能力。

课程教材:Survey of Accounting 2e, Carl S. Warren, 叶陈刚 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Thomson, 2005.

 参考书目:

1.      “Introduction to Financial Accounting”(4th ed),  Christopher W. Nobes, Economic Science Press, 2003.

2.      “Accounting”,(20th ed) , Carl S. Warren, James M. Reeve & Philip E. Fess, China Machine Press, 2003.

5.《计量经济学》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ECONOMETRIC

总学时60学时   讲课学时45   实验学时:15  学分   4学分  

授课对象:金融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数理统计学

教学用书:张晓峒著《计量经济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教学方式:讲授与实验结合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经济类专业的专业课,适用于经济类各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模型设定方法,熟悉计量经济分析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能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包进行实际操作。

课程内容:计量经济学(亦称经济计量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数理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计量经济学在对社会经济现象作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运用计量经济方法来定量描述具有随机性特征的经济变量关系。本课程融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应用模型为一体;以初级水平为主,适当引入中级水平的内容;以经典线性模型为主,适当介绍一些适用的扩展模型。课程将详细介绍经典的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和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方法,同时,将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方法作为教学内容之一;在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中,以生产函数模型、需求函数模型、消费函数模型和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为主。在应用软件中,课程将以介绍Eviews为主。本课程包含了由教育部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经济学科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全部内容。

教学用书张晓峒著《计量经济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参考书目

1、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格林,计量经济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庞皓,计量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7

5、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潘文卿,李子奈,计量经济学习题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国际经济学》(双语)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一个分支,研究的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包括国际贸易关系和国际货币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学习与研究“国际经济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进一步凸现,是大学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目前,国内该学科的研究与教学跟美欧等国比较存在着差距,为与教育发达国家接轨,国内有越来越多高校直接引进教育发达国家的“国际经济学”教材主流版本,并以双语教学的方式开设本课程。

本课程全部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两个学期时间:一学期安排“国际贸易关系”部分的教学,另一个学期安排“国际货币关系”部分的教学。在“国际金融学”课程另行开课的院校,“国际经济学”课程名下通常安排的是“国际贸易关系”部分的教学任务。据我们了解,这也是美国多数高校的做法。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要能够达到以下学习目标:掌握商品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包括贸易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正确理解比较优势来源;了解并掌握当今国际贸易体制环境,包括关税与非关税制度、WTO规则、发达国家的贸易法规与政策、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等;学习、讨论并了解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现象,包括发展趋势、类型及其效应,了解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发展现状;掌握要素--主要是资本--国际流动现象及其理论解释,理解跨国公司在国际投资中的作用、决策行为特征与策略;

教学内容:

Chapter 1: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Globalization

Chapter 2:  Foundations of Modern Trade Theory: Comparative Advantage

Chapter 3:  Source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Chapter 4:  Tariffs

Chapter 5:  Non-tariff Trade Barriers

Chapter 6:  Trade Regulations and Industrial Policies

Chapter 7:  Trade Policies for the Developing Nations

Chapter 8:  Regional Trading Arrangements

Chapter 9:  International Factor Movements and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教学方式:学生必须课前预习。以往教学经验证明:课前预习是保证双语课教学质量的一个必要前提;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要联系中国实际,比如中国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遭遇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国际贸易理论和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督促学生完成课后思考题和练习题;分阶段多次考试,降低期末考试分数在总评中的比重,把学生平时表现(出勤、预习成分程度、课堂答问、练习完成情况)纳入总评考核,强调学生必须“天天用功,节节过关”,改变学生“平时不用功,期末总突击”的不良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学英语、用英语;采用英文教材、英文课件、英文练习和考试,逐步提高课堂讲授环节的英语使用程度。

教材与辅助教学资料:

1、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0th Edition, by Robert J. Carbaugh; 或者,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4月引进的9th Edition的缩编版(普通高教“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世界优秀教材中国版”系列)。

2、  WTO网站、商务部网站以及其他有关网站提供的资料,由任课教师推荐。

3、  不鼓励,但也不限制学生把该教材的中文译本作为辅助教材。

 

7.《货币银行学》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定的经济学(含金融学)专业本科生核心课程之一,属于学科基础课,是引领人们进入金融学术殿堂的概论性课程。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讨论、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达到以下目标: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了解和掌握货币、信用和银行的基本理论、货币和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金融运行与经济运行相互关系;指导学生运用基本理论正确分析当前国际和国内货币银行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新政策和发展动向,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篇  货币与信用: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二章 信用;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二篇  金融市场:第四章 金融市场

第三篇  金融机构与业务:第五章 金融机构体系;第六章 商业银行;第七章 中央银行

第四篇  金融运行与调控:第八章  货币需求;第九章 货币供给;第十章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十二章货币政策 

教学方式与手段:

1、注重启发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2、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吸收学术界新成果、新信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应用金融事实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4、加快课后思考题、单元测试、试题库等教学资料的建设,并建立金融热点问题数据库。

5、加强教学质量控制,采取自评、互评和抽评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提高教学质量。

6、加强与金融机构联系,“走出去,请进来”,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社会实践。

7、进一步完善多媒体课件,运用网络、视频等先进教学手段,优化课程教学过程。

    课程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1月出版的、由黄达教授主编的教育部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金融学》(第二版)【《货币银行学》(第四版)】

    参考书目:

1[]米什金著:《货币金融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胡庆康主编:《现代货币金融学教程》(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戴国强主编:《货币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易纲主编:《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国际金融》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国际金融学是以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环境为背景,以国际货币流通和国际融投的活动为主体,研究国际货币资金流动、国际银行、国际金融市场、在国际经济中的运行规律、职能作用以及不同国家涉外金融活动的一门金融基础理论课程,它也是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国际金融学的先修课为西方经济学、国际商务、会计学和货币银行学。

教学目标和内容:本科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现代国际金融的理论体系和内容。具体包括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外汇,汇率等国际货币流通,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等国际金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好其他国际经济方面的业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国际金融》课程也可以更好地完善金融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提高学生从事宏观经济工作的综合素质。

教学方式:本课程主要使用多媒体讲学,采用双语教学,使用英文教材,使学生在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专业英语水平。

教学用书:切奥尔S·尤恩(Cheol S·Eun)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参考书目:

1.《国际金融》,第12) 托马斯·A·普格尔(Thomas APugel,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2.《国际金融》(英文版),刘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3.《国际金融新编》,姜波克,高教出版社,2004.

 

9.《证券投资学》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课程授课对象为金融学专业及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较好地掌握证券投资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对中国的证券市场和投资的过程和方法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培养基本的投资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投资技能。基本理论知识主要有证券和证券市场的基本概念;基本的投资工具如债券、基金、股票及相关的金融衍生工具;基本的投资技能主要有投资对象的定价和估值;包括对投资对象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教学内容亦包括对证券市场尤其是中国证券市场及投资的介绍及分析。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和教学学时安排的差别在保证学科基本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力求在掌握基本知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进行教学。教学过程通过运用多媒体、实践课等教学手段,结合证券市场的实时变化进行案例分析和讲解及模拟投资等。

教学用书: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如人大出版社吴晓求主编《证券投资学》,具体内容根据教学对象、教学时间和证券市场的实际有所取舍。

参考书目:

1、《证券分析》,本杰明.格雷厄姆、海南出版社;

2、《证券投资基金——运营与管理》,宋国良,人民出版社;

3、《证券投资案例分析》,霍雯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4、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相关的证券与财经报道、分析。

 

10.《保险学原理》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保险学》是金融及保险专业的专业课程。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保险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保险合同以及保险经营管理方法等等.并且提高学生对保险实际业务的基本操作能力,为学习保险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保险工作打好基础。

《保险学》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安排中根据教学的特点,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强化实训实践环节。为使学生掌握保险业务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注意把讲解、习题练习、案例分析、保险公司参观和实验室实际操作等方法结合起来,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掌握保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由五部分组成:基础理论篇(风险与保险、保险的性质与功能、保险合同、保险的基本原则等);保险实务篇(保险形态的分类、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人身保险、再保险等);保险经营篇(保险经营导论、保险单设计、保险精算、保险基金及其运用、保险经营效益等);保险市场篇(保险市场结构与运作、保险市场营销、保险经营风险及其防范);保险监管制度
   
教学方式:本课程理论部分将采取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和讨论相结合方式,着重为学习者分析保险合同、保险原则及相关的保险实务内容;在实践教学方面,实行单项模拟操作(如保险展业、保险承保、保险核保等)和综合模拟操作(如设计一款保险产品并加以推介)等形式使学生在掌握保险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保险业务技能和素质。

教学用书:魏华林、林宝清. 《保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1、张洪涛,郑功成主编:《保险学(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8

2、徐爱荣主编:《保险学——21世纪金融学教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许谨良主编:《财产保险原理和实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布莱克,[]斯基博 著,孙祁祥,郑伟等译:《人寿与健康保险(第十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5Scott E.Harrington.《风险管理与保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6、《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7、(美)小阿瑟·威廉姆斯,理查德·M·汉斯著,陈伟译:《风险管理与保险》,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

 

11.商业银行经营学

课程性质: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经济学院的教学计划中,本课程被列为金融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教学目标:通过绍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银行主要业务操作过程的系统介绍,使学生能够对当前商业银行经营策略与管理方法有所了解,并将学到的金融理论与金融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导论:介绍现代商业银行的本质属性、功能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以及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及其经营环境。

商业银行资本:介绍银行资本金的构成及其充足度的测定;银行资本的管理对策;银行并购。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了解银行负债作用与构成;理解银行存款业务种类;掌握银行负债业务的经营管理策略。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了解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种类、政策和基本操作程序,掌握贷款业务的价格构成、影响因素和三种基本的定价方法,了解贷款业务的风险种类及成因,掌握贷款五级分类及几种常见贷款业务品种和贷款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教材中表外业务与其他结算业务两章内容):掌握中间业务的定义、经营地位和我国央行定义的九大类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了解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经营的目标与组织机构;掌握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和外汇买卖业务(汇率的报价及常见的交易类型)。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掌握流动性管理的含义、管理的难点及必要性;了解流动性的衡量指标和商业银行流动性需求与供给的预测,掌握现金资产的构成与作用及管理原则。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解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掌握融资缺口模型与持续期缺口模型的运用。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与内部控制:了解银行经营风险的涵义、成因与类别;掌握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实施原则及控制方法。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自学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师在课堂上说明银行各项业务的基本概念、操作程序及操作原理,注意突出重点和难点。针对一些现实存在于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结合有关案例与学生展开讨论,或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学内容以各章节的背景资料和易于理解的内容为主,在教师下发的自学提纲或思考题的指导下进行。考试主要采用闭卷形式,

教学用书:戴国强主编《商业银行经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1] 陆世敏、赵晓菊,《现代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 彭建刚,《商业银行管理学》,中国金融出版社;

[3] []彼得·S·罗斯 ,《商业银行管理》(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4] []路透,《金融衍生工具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2.《中央银行学》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中央银行学》是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是从宏观视角研究现代经济和金融运行规律,探讨经济与金融稳定发展机制的一门学科。中央银行学以中央银行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既包括中央银行履行职能的内部运作,又包括与承担社会职责相关的宏观调节与管理,外延便是整个经济与社会。从该学科的体系看,逻辑起点是中央银行在经济、社会体系中地位日益增长的客观必然性和在经济、社会运行与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的不可替代性。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有关中央银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增强对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所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熟悉中央银行的各项业务运作,掌握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从宏观角度观察和分析总体经济和金融运行状况,提高对经济和金融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力和把握能力。

教学内容:1)中央银行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地位等基本理论;(2)中央银行的业务运作,包括形成中央银行资金来源与运用的资产负债业务和与货币资金运动相关但不进入资产负债表的银行性业务以及管理性业务的操作原理与操作方法;(3)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最高金融管理当局和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方面的理论和操作;(4)中央银行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保证经济和金融稳健运行的原则与方法;(5)中央银行在开放经济中的对外金融关系。

教学方式:1)先修课程和课时安排。课程先修课程应该包括宏观和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学等。课程的计划授课时数为54学时。2)成绩评定。该课程为考试课,根据期末考试和平时课堂表现、讨论及作业情况的综合评定。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80%,平时作业占20%

教学用书:《中央银行学》,王广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书目:

1.《中央银行概论》,陈学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货币金融学》,[]米什金著;钱炜青著,高峰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二﹚专业方向课程

1.《财政学》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的经济学分支,是经济学中最具活力、最引人入胜的领域之一。它与经济学的许多分支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如伦理学、政治哲学、法学等都有着理论上和方法论上的联系。财政学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能够提供重要的分析视角,为政府职能转型、税制改革、财政体制、公债、社会保险制度和其他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提供政策指导。

教学目标:本课程以中国的公共财政改革为制度背景,结合国际视角,力图将财政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财政发展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使学生不仅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财政学的理论体系,而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财政经济改革的现实进行独立的观察和思考,培养良好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 学 内 容

学时

第一章

导 言

2

第二章

财政的目标及其评价标准

4

第三章

财政的起因与职能

2

第四章

财政决策与政府失灵

4

第五章

公共产品

3

第六章

外部性及其矫正

3

第七章

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

3

第八章

社会救助支出

2

第九章

社会保险支出

2

第十章

公共项目的评价方法

3

第十一章

财政收入概述

2

第十二章

税收原则

5

第十三章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3

第十四章

税收制度

6

第十五章

公债

3

第十六章

公共企业

2

第十七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3

第十八章

财政政策

2

教学方式:课题讲授。

教学用书:邓子基、林致远主编,《财政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目:

1、              陈工、雷根强:《财政学》,科学出版社,2000

2、              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张志超:《现代财政学原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5、              陈共:《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              刘宇飞:《当代西方财政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              哈维· S ·罗森:《财政学》,赵志耘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原版: Rosen, Harvey S., 2002, Public Finance .6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2003

8、               

2.《统计学》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应用科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就是用统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来研究社会经济活动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统计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成为各学科领域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必备知识,也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基础课。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统计工作主要环节的概念、原则和方法,能够学会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中的数量特征进行科学分析,并能透过数字看现象本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统计学导论                     2、数据的搜集

3、数据的图表展示                 4、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5、概率与概率分布                 6、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

7、参数估计                       8、假设检验

9、列联分析                       10、方差分析

11、聚类分析                      12、回归分析

13、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            14、指数

教学方式与手段:注重启发式教学,注意吸收学术界新成果、新信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与企业联系,“走出去,请进来”,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课后思考题、单元测试、试题库等教学资料,运用网络、视频等先进教学手段,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加强教学质量控制,采取自评、互评和抽评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教材:《统计学》(第四版),贾俊平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书目:

1、商务与经济统计.(美)安德森等著,张建华 等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货币与金融统计学.许涤龙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

3、女士品茶---20世纪统计怎样变革了科学. David Salsburg(美)著.邱东等译.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4、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3.《管理学》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管理学基础》是金融专业的选修课程,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出贡献。

教学方式: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注重案例教学,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授课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课程教材:周三多.管理学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参考书目:

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斯蒂芬.罗宾斯(美).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哈罗德·孔茨(美).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市场营销学》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是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共同核心课程。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即,在特定的市场营销环境中,企业以市场分析为基础,为满足消费者现实和潜在的需求,所实施的以产品、定价、地点、促销为主要决策内容的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及其客观规律性。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学原理不仅广泛应用于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而且逐渐应用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市场营销学不仅是财经类、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课,而且还是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等专业的重要课程。在工商管理类课程体系中,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标:市场营销学是建立在经济学、现代管理学和行为科学基础上的交叉应用性学科。它主要介绍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观念以及以市场营销组合为核心的各种市场营销策略。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念;了解营销发展的趋势与市场营销哲学的演进与发展;懂得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掌握市场调查与研究方法;学会市场类型的方法与购买者行为分析;懂得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市场竞争战略及市场营销战略;明确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的选择以及准确进行市场定位的方法;学会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的策略,如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与促销策略;懂得市场营销计划、组织、控制。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市场营销专业后续课程,如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调研、广告学、销售管理、商务谈判学、国际营销学、服务营销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本门课程总计72学时,具体内容包括:(1)市场与市场营销学;(2)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贯彻;(3)规划企业战略与市场营销管理;(4)市场营销环境;(5)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者行为分析;(6)组织市场和购买者行为分析;(7)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8)目标市场营销战略;(9)竞争性营销市场战略;(10)产品策略;(11)品牌与包装策略;(12)定价策略;(13)分销策略;(14)促销策略;(15)市场营销计划与控制;(16)国际市场营销;(17)服务市场营销;(18)市场营销的新领域与新概念

    教学方式:市场营销学属于应用性学科,根据这一特点,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中,要求理论讲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社会实践、市场调查、营销策划、营销咨询与培训等多种形式,实现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营销知识应用能力、营销决策能力和营销创新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7:3

教学用书:吴健安,市场营销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参考书目:

1.()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营销管理(新千年版.第十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阿尔文.C.伯恩斯(Alvin C.Burns).营销调研(第二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张英奎.市场营销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营销大未来: 变革公共行为的方略.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

6.()尼尔.雷克汉姆(Neil Rackham).销售的革命.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7.()约翰.A.奎尔奇.营销管理与战略案例(亚太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5.《国际结算》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国际结算》是研究不同国家当事人之间因各种往来而发生的债权债务经由银行来办理清算的一门科学。它是为适应学院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金融学专门人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是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国际结算》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事涉外经济以及金融工作所必需的国际间债权债务结算知识,包括国际结算的基本理论,传统及新兴结算方式,单据的制作及审核,银行贸易融资,银行间索汇及偿付以及各方当事人面临的风险及防范等内容;以国际银行间通行的国际惯例为准则,借鉴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结合相关案例以及有关单证,注重实务操作,着力培养学生们独立的判断,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1)国际结算中使用的票据:阐述了票据的基本概念、特征与相关的票据行为,并重点阐明了几种常用票据种类。(2)国际结算的方式:系统阐述了汇款、托收、信用证、银行保函、保理、包买票据等国际结算方式。(3)国际结算中的单据及其审核:阐述了运输单据(包括海运提单、租船合约提单、空运提单等多种运输单据)及相关附属单据等。

教学方式:1)先修课程和课时安排。课程是应用基础性学科,在内容上与经济学、国际贸易、金融学等有关联。所以,学习本课程,必须要先学习金融学等专业《货币银行学》、《国际贸易实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基础课程。课程的计划授课时数为54学时;(2)成绩评定。该课程为考试课,根据期末考试和平时课堂表现、讨论及作业情况的综合评定。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80%,平时作业占20%  

教学用书:《国际结算》,张东祥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参考书目:

1.国际结算(第四版),苏宗祥徐捷编著,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

2.国际结算,华坚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6.《金融法规》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本课程被列为金融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明确金融法的基本范畴,了解金融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系统掌握银行、证券、保险等方面的法律知识体系,能够引导学生关注金融业改革中层出不穷的新法规、新业务和新案例,注重金融法律知识在工作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内容:

1、金融法总论:介绍金融法的调节范围及金融基本知识。

2、中央银行法:介绍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职能和结构及我国的人民银行法。

3、金融机构法:介绍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立和退出及业务与监管;介绍信托、金融租赁、证券机构、保险机构的设立等

4、银行业务法:这一篇是重点,介绍信用卡业务、存贷款法律制度及杜撰法的担保法。

5、证券业务法:介绍证券的发行、交易及投资基金法律和相关的法律责任。

6、保险业务法:介绍保险业务基本知识、保险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责任。

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法律文本解读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课堂讲授、课堂练习、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金融法律知识的基本内容。针对一些热点问题,结合有关案例与学生展开讨论,或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考试主要采用开卷形式,

教学用书:本课程拟采用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由徐刚、苏敏、周星辉主编的《金融法概论与案例》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

参考书目:

1、徐新林,《金融法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2、朱崇实,《金融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5年;

3、刘亚天,《金融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7.《中外金融史》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中外金融史》是金融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也可以作为财经学科相关专业的选修课。先修课程是《货币银行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现代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及《经济学说史》等课程。

教学目标和内容: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的主要是:了解中国货币的演变情况,理解中国信用和金融机构的发展,重点研究货币与经济的关系及货币对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对利率理论、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理论等方面的研究,阐述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等问题。

对当代各大经济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金融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拓宽视野,为在马克思主义货币信用原理指导下,研究和探讨我国新时期的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教学方式: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方式讲学,学期中期让学生分小组就本课程的内容选取专题进行小组报告,一方面深化学生对本课程学习,一方面也能更好地促进教与学的互动。

教学用书和参考书目:

本课程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李健编的《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2006年版,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几本重要的参考书:

1、《中国金融简史》,袁远福、缪明杨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中国货币演变史》,千家驹,郭彦岗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凯恩斯主编,商务印书馆.

4、《国外货币金融学说》,    刘挈敖主编,中国展望出版社.

 

8.《投资银行业务》﹙双语﹚课程介绍

教学理念: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上重要的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本课程讲授的投资银行业务活动涉及全球资本市场上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部分,也是金融学专业知识构成中很重要的一环。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日新月异,与全球金融业的各种实践创新活动和全局发展密切相关,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揭示了这一点。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始终关注国际金融创新活动的最新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讲授、学习和掌握课程的内容。理论联系实践,保持知识的动态更新是本课程教学理念的核心。

教学目标:是引导学习者理解和掌握当代投资银行主要业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趋势,能够从根本上把握与之相关的资本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投资银行业务的最新进展集中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大量的最新数据资料和研究报告是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实施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对于实践本课程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在资本市场全球化的条件下,语言能力已经成为影响金融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非常关键的因素。因此,本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对于金融学专业学生专业理论和语言能力的提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与双语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也具有突出的意义。

教学内容:投资银行主要从事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交易、策划并组织企业并购、参与基金管理与投资、风险投资以及为企业投资融资提供咨询和顾问等金融服务类业务,其业务范围十分广泛。根据本科培养计划的课时安排,目前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课程与教学方法介绍(2课时);2Overview of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and the Role of Investments Banks (金融业与投资银行角色概览,4课时);3Offerings of Securities (证券承销,6课时);4Trading of Securities (证券交易,6课时);5Assets Securitizations(资产证券化,10 课时);6Derivatives and Risk Management(金融衍生产品与风险管理,10课时);7Mergers and Acquisitions(并购咨询,6课时);8Venture Capital Markets(风险资本市场;8课时);9Investment Banking Trends(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2课时)。全部授课合计54课时,周时数3,共18教学周。

教学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课堂参与,占总评成绩的10%,二是课后作业、案例分析和讨论,占总评成绩的30%;三是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目前,课后作业与期末考试都实现了全英文出题和解答。

课程教材:Frank J. Fabozzi&Franco Modigliani. Capit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Instruments,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扩充性双语资料:

1K. Thomas Liaw.The Business of Investment Banking: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John Wiley & Sons,2005.

2Thomson Reuters. Market Review (Quarterly). Online resources.

3Securities Industry and Financial Markets AssociationSIFMA. Quarterly Research Report. Online resources.

 

9.《金融市场学》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金融市场日益成为整个经济体系的核心,金融市场学的地位也愈益重要。金融市场学作为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对于学生全面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市场运行的原理和规律,适应教育部“宽口径、厚基础”的改革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目标: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金融市场的各种理论及其分析工具和方法在金融市场中的运用;在充分理解和掌握金融市场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上要求学生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其内容包括金融市场的各种运行机制(包括利率机制、汇率机制、风险机制和证券价格机制等)、金融资产的定价方法(包括货币资金、外汇、风险资产、股票、债券、远期交易、期货、期权等)、主要金融变量之间的相互联系、各主体的行为(包括筹资、投资、套期保值、套利、政策行为和监管行为)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金融市场的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方式: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把金融市场中的案例直接或间接地引入课堂教学过程,并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本课程教学强调理解与应用,除通过案例分析外,课堂讨论、课后练习及模拟实验等多种教学形式,也有助于让学习者更好地自觉联系金融市场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用书: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

参考书目:

1[] Frank J. Fabozzi & Franco Modigliani.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  Zvi  Bodie & Alex Kane & Alan  J. Marcus.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3、刘红忠、朱叶.金融市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4、谷秀娟.金融市场—理论、机制与实物.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5、张宗新.金融计量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10.《金融工程学》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金融工程学,英文名称FINANCIAL ENGINEERING授课对象:金融专业本科生。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且着眼于应用的课程。

课程目标:以货币金融理论为基础,主要介绍国外金融工程研究的成果和主要品种,涉及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不同工具,涉及利率、货币、股票、债券等不同对象,形成各种适合投资者需要的投资组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掌握以下知识范畴:金融工程产生的条件和背景;金融工程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应用范围;金融工程基本工具的含义、原理、定价、应用举例;金融工程技术手段在货币风险管理、利率风险管理、股票与指数化金融产品等领域的应用等。

课程内容:金融工程是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的一门新兴金融学科。它运用工程技术的方法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在把金融科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同时,对金融产业乃至整个经济领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课程由五部分构成:(1)简介部分——对金融工程进行了生动的概述;(2)知识背景部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分析工具以便领会以后章节中对金融工程的深入讨论;(3)金融工具部分——论述了远期、期货、互换、期权等常见金融工具的定价;(4)金融策略部分——介绍近几年发展出来的用于管理金融风险并使回报最大化的创新性金融策论;(5)展望未来。

教学方式:讲授与练习结合

教学用书郑振龙、陈蓉著《金融工程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参考书目:

1、周洛华,金融工程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谭春枝、岳桂宁、谢玉华,金融工程理论与实务,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3、()斯科特·梅森,金融工程学案例——金融创新的应用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吴冲锋,金融工程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陈湛匀,金融工程学:理论,实务,案例,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6、约翰·赫尔,期权期货与其他金融衍生品,华夏出版社,2000

7、内夫茨,金融工程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11.《财务管理(双语)》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财务管理学》是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类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专业课。它是一门应用性的经济管理学科,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本课程以双语教学模式,阐述了企业的资金运动为中心内容,以资金的筹集、投放和分配为框架,阐明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价值观念以及财务预测、计划、控制、分析等业务方法。

课程目标:财务管理学既有较强的实用性,又有较强的理论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对公司筹资、投资和分配活动进行计量、评估、预测、分析和决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当前公司理财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了解当前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最新动态;初步适应各种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具有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务管理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具备财务管理业务水平。

课程内容:The course describes the corporation and its operating environment, the manner in which corporate boards and management create value for shareholders by planning and managing the transformations of a set of inputs into a more highly valued set of outputs, the process by which corporate management assesses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and determines the best choice for financial actual productive investment,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financial market participants. The contents includeAn Overview of Managerial FinanceThe Financial EnvironmentAnalysi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Financial Planning and ControlFinancial PlanningRisk and Rates of ReturnTime Value of MoneyValuation ConceptsProject Cash Flows and RiskCapital StructureDividend Policy etc.

教学方式: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理论分析与实务练习、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课堂讲授、课堂练习、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学科的基本内容。

教学用书:Essentials of Managerial Financewritten by Scott Besley, Eugene F. Brigha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参考书目:

1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 written by Richard A.Brealey and Stewart C.Mayers, McGrew-Hill inc.

2Fundamental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written by Eugene F. Brigham and Joel F. Houston, The Dryden Press.

3Basic Financial Management, written by Petty, Keown, Scott, Martin, Prentice Hall Inc.

   4. 公司理财(精要版)(英文版,原书第7). 斯蒂芬·A·罗斯 & 伦道夫·W·威斯特菲尔德.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财务管理学.荆新等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2.《公司金融学》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公司金融》是微观金融范畴的三大支柱之一,是金融学教学和研究的重要领域。主要研究公司如何通过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资产管理来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目标的全过程。

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司金融的基本框架、公司金融规则以及理论的发展脉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的价值评估方法,掌握公司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理论,掌握现代股利政策理论和营运资本的管理。

教学内容:主要介绍公司在金融市场上的融资决策、投资决策和股利决策等活动。具体内容包括:公司金融的基本观念、有价证券估价、融资方式与融资渠道、资本成本与融资风险、资本结构理论、融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股利决策等。

教学方法:《公司金融》课程的实践环节是通过课外练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来强化学生对课程理论内容以及计算分析方法的理解。先安排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投资、融资、财务计划等计算分析,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与校外金融机构、大的公司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直接的实习环境。

教学用书:薛斐.公司金融[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版

参考书目:

[1]陈雨露.公司理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斯蒂芬.A.罗斯著(美国),方红星译.公司理财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2005年第6版(精要版).

[3]冯曰欣、王俊籽:《公司金融》,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朱叶编著:《公司金融》,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月版。

 

13.《基金管理学》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基金学》是金融学本科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基金日益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和金融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基金产品也成为社会各行各业以及广大居民投资理财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开设本课程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掌握基金投资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熟悉基金市场发展规律,为学习者日后从事理财和金融专业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专门人才的需要。

课程目标: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证券投资基金的基本知识和证券组合管理的基本理论;了解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现状,熟悉相应的投资运作和管理措施,建立起基本的投资理念,学会进行科学的、理性的投资并能够运用和服务于各部门及从事投资活动的个人实践。

课程内容:

本课程系统讲授证券投资基金的基本理论和运作机制,同时反映该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课程具体内容包括:投资基金的发展状况及运作特点、基金的类型、运作与管理,基金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基金市场营销、基金核算、信息披露、绩效的衡量,基金监管及证券组合管理理论及运用等。

教学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市场研究和实践操作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初步掌握基金投资与分析技术技巧,熟悉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运行发展规律。

教学用书: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基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参考书目:

1、陈卫东.证券投资基金.科技出版社,2004.

2、李曜.证券投资基金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何德旭.中国投资基金制度变迁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何孝星.证券投资基金运行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4.《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课程,是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方向课程。《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课程是利用统计学、数学的方法分析股票价格的运动规律,把握股票价格的过去变动情况来预测其未来趋势。技术分析对于分析预测股价的短期走势,分析选择投资时机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学习本课程,必须要注重技术分析理论与技术分析实践的结合,尽可能多用实例和案例,进行必要的课堂讨论,力争实现:动眼读书、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有条件的学习者可以进行模拟或实盘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与方法。

教学目标:促进学习者理解和掌握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促使学习者能够将所学有关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运用于实践;提高学习者进行实际投资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章 技术分析概述。重点掌握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应用技术分析方法应注意的问题;一般掌握技术分析的定义、影响证券市场分析的几个理论;了解技术分析方法的分类。

第二章 技术分析的图表类型和图表的刻度。重点掌握价格类图形、多因素配合图;一般掌握市场价格横截面图、图表的刻度;了解○×线图和宝塔线图。

第三章 K线理论。重点掌握K线组合形态、应用K线理论应注意的问题;一般掌握单独一根K线的含义;了解K线概述。

第四章  支撑压力-—切线理论。重点掌握支撑线和压力线 、黄金分割线和百分比线以及    使用支撑压力应注意的问题;一般掌握趋势、趋势线、轨道线和交叉线、扇形线、速度线和甘氏线。

第五章 形态理论。重点掌握双重顶和双重底、头肩顶和头肩底、三角形、喇叭形和菱形、缺口和岛形反转以及应用形态理论应注意的问题;一般掌握价格移动的规律和两种形态类型、三重顶和三重底、圆弧形态、矩形、旗形和楔形、V形。

第六章 波浪理论简介。重点掌握波浪理论的基本原理、主浪及其变化、调整浪及其变化、波浪理论中不变的规则和小结、波浪理论的不足和一个应用实例;一般掌握弗波纳奇数列和黄金分割数字、波浪理论中的比率分析和时间周期分析;了解波浪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及其基本思想。

第七章  技术指标。重点掌握 MADMAEXPMAMACDWMS%KDJ、相对强弱指标RSIOBVARBRCRADLADR;一般掌握技术指标概述、BIASOSCROCMTM ADVOLOBOS PSYVRDMISARPVINVIBOLLCCITRIXChaiklinWVADEMV

教学方式:本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课堂讲授讨论并与研究性教学相结合,把科学研究的有关思想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引入课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注重技术分析理论与技术分析实践的结合,尽可能多用实例和案例,进行必要的课堂讨论和提问,让学习者进行必要的模拟操作。

课程教材:李向科编著(21世纪财政金融系列教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2月版。

参考书目:

1.曹凤岐、刘力,《证券投资学》(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月。

2.中国证监会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证券投资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7月。(基本上每年都做修改)

3.威廉·夏普等著,赵锡军等译,《投资学》(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8月。

4.小詹姆斯·法雷尔等著,齐寅峰等译,《投资组合管理理论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3月。

 

15.政策性银行业务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是金融学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政策性银行指的是政府部门为特定政策目的而从事的金融活动的银行,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以贯彻和配合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具有特定的职能和运行规律。许多国家在住房、基础建设、教育、高科技、进出口等领域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性银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政策性银行在金融中扮演的角色,认识国际国内政策性银行业务经营历程,掌握政策金融运行规律、组织机构、运行机制、风险管理、资金循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而提高金融方面的分析能力、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教学内容:一是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运作特点介绍,重点介绍国家开发银行及其转型、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二是对探讨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与运用、经营与决策、运行的市场环境、政策性银行的监督与管理;三是财政投融资、投资项目法人责任制度;四是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学习。

   教学方式与手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强调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又强调政策性银行实际业务操作业务管理方面的实务,通过对政策性银行各项业务的分析,组织决策监管系统的分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面对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金融专业素质。在讲授中,每章节均采用PPT教学演示课件,并配有大量实务案例、实务操作流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课程教材:采用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5月出版的《政策性银行概论》。

参考书目:

1、胡学好著:《中国政策性金融理论与实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6月版。

2、白钦先、王伟著:《各国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体制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12月版。

3、瞿强著:《经济发展中的政策金融——若干案例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4月版。

 

16.《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是金融、保险专业选修的一门课程。

课程目标:为经济和管理类本科学生系统的介绍人身与财产保险理论与营业技术,并在学习与理解过程中,能在比较完整地掌握保险学理论的基本理论构架基础上,深层次的分析在工作和学习中财产、责任等方面所面临的风险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财产保险。该部分主要包括财产保险合同、 火灾保险、国内运输工具保险、国内货物运输保险、工程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业务与信用保险、农业保险等主要险种运作实务介绍;第二部分是人身保险。该部分主要涉及人身保险的基本理论问题、人身保险经济活动的运行规律及法律调整、人身保险产品分析、人身保险的数理基础、人身保险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人身保险的市场营销、人身保险的核保、人身保险经营活动的财务管理等内容。

教学方式:本课程教学将结合案例分析,紧密联系实际,注意吸收国内国际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应用技术,既包括保险原理,也包括人身及财产保险实务,充分考虑我国保险工作近期的新情况,按最新的法律、法规的规范来融合各章理论知识。在结构上,采用板块式体系,从保险原理到实务,从财产损失保险到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从人寿保险到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在分析方法上,注意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务的兼备。对财产保险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基础训练,使学生能初步掌握所学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保险实务中。

教学用书:

1、郝演苏.《财产保险》.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

2、陈朝先陶存文.《人身保险》.中国金融出版社.

参考书目:

1、乔林等.《财产保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洪涛.《人身保险》.中国人民大学学出版社,2006.

3、应世昌.《新编财产保险》.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4、许谨良.《财产保险原理和实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5、张洪涛,庄作瑾.《人身保险案例分析》.中国人民大出版社, 2006.

6、《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17.《电子商务》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本课程集理论和应用为一体,是为培养适应现代开放经济中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学好这门课需要有工商管理和计算机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本门课程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针对性,着眼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的每个章节都配有思考题或案例分析、推荐商务网站及上机和上网实验环节,以便于加强学生对应用能力以及从网上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

课程目标:

1、教学要求中有关定义、分类、常识性知识等理论知识,按了解、认知、掌握三个层次要求;有关的实务操作的方法和程序,按熟悉、掌握两个层次来要求。

2、教学要结合实验课,让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实际操作。

3、了解主要是针对课程的有关背景资料、主要事件及历史发展过程,要求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对相关问题的简要情况、要点作一个概略的描述。

4、掌握主要是针对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方法,要求能够正确领会其中的基本原理,对基本操作方法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完成。

5、重点掌握是针对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概念、观念、理论及方法,要求能结合现实中的例子加以应用,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求能够综合运用。

课程内容:

1、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如电子商务的内涵与发展现状;电子商务的框架模型;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构成;网络营销的相关知识;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知识等;

2、使学生了解网络技术以及网页制作的相关知识,学会相关的实务操作;

3、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实务操作法,学会通过上网访问商务网站,查询有关信息、上网购买、申请域名、建立个人网站等实际操作方法。

教学方式:

本课程的教学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用面授、自学、多媒体、实验课、网上讨论等多种方法进行,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知识和技能。

1、自学和面授辅导。自学的方式包括:认真学习教材,收看电视,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面授辅导是学生接触教师,获得疑难解答的重要途径。面授辅导要依据教学大纲辅导和讲解;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多种多样的授课方式,结合实验,引导学生讨论实际问题,学会实际操作。辅导教师要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充分备课,并且要关注与本课程有关的最新动态。辅导课的学时,占本课程的课内学时的1/32/3

2、实验课。本课程实践性强,学生是否掌握一些实际操作技能是判断其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各教学点应根据当地的教学设施与条件,尽可能地多安排学生上网实验,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上网操作更好地达到学习效果。

3、网上讨论。由于学习者与面授老师经常见面较为困难,因此通过网上讨论、电子通信的方式来解决学习中的疑难是较为简便有效的方式。

教学用书:黄学敏. 电子商务(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书目:

1、薛华成.电子商务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2、郭笑一.电子商务入门与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3、梅绍祖等.电子商务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4、李洪心.电子商务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5、姚乐.务实电子商务.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

6、张铎.电子商务与物流.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7、梅绍祖.电子商务法律规范.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8、成栋.电子商务.东北财大出版社, 2001.

9、加里.斯奈德.电子商务.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七、国内外同专业情况介绍

 

﹙一﹚国内大学金融专业简介

1、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的前身是1990年设立的国际金融专业,其金融专业特长覆投资学与资本市场、国际金融、货币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公司理财、西方财政学等金融学专业所有领域。课程设置的特点在于:①规范性――基本上能够与国外大学金融学课程设置体系接轨;②领先性――领先于国内其他大学的金融学系,如从1995年开始开设金融期货与期权课程;2000年开设金融经济学课程,并将其列为专业基础课。金融学系已经形成了从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直至博士研究生一个完整的系列。③完整性――在最新的教学计划中,金融类的专业课以每学期一门必修课加两门选修课为基本格局,各门课之间具有循序渐进、衔接紧密的特点,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金融学系共有教师9名。其中教授及博士生导师3名,副教授4名,讲师2名,此外还有以及4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该系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在数理金融、国际金融、金融工程、商业银行管理、投资银行学、行为金融学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该系的课程既注重金融理论又注重金融实务能力的培养,毕业生适合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国家高层经济管理部门工作。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是专门从事工商管理研究和教育的商学院,其金融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功底和英语水平,大部分专业采用英文授课。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货币金融基础理论,有现代管理知识和较高外语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国际一流人才。毕业生的去向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机构、证券公司和涉外金融机构。

2、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1983年设立国际金融本科专业,1984年开始招收国际金融专业本科生;1992年,国际金融系成立,并成为国际金融专业硕士点;1993年,该系开始招收保险学专业本科生;1994年,该系成为国际金融专业博士点,开始招收投资学、保险学专业本科生,人事部在复旦大学设立国内第一批应用经济学(金融学)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按照教育部有关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调整的要求,该系将国际金融、保险学和投资学3个本科专业合并为金融学专业;1998年,复旦大学将金融学列为全校重中之重建设的9个学科之一,加大了在经费和师资方面的建设力度;2001年,复旦大学金融学科被教育部列为金融学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之一。因此,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复旦大学是国内同时拥有金融学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资格的少数高校之一。

    现有教师17名。其中,教授4名(博士生导师4名)、副教授7名,12人拥有博士学位,从事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公司金融学、金融工程等金融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其中,该系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和投资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也处于国内前列。

在教学方面,该系教师主持和参与了教育部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金融学教学与教材改革以及新世纪金融学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的研究与实践,出版了国内第一套金融学专业的研究生教材。该系的教学成果以及出版的教材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以及其他省部级教学奖励。该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东西方两个平台自由转换,并且赋有金融领域业务能力以及从事金融学教学与科研能力。学生须具备金融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处理银行、证券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内外有关金融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突出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技能,并能从事国内外银行、证券、保险及其他与金融业相关的各种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公司金融学、金融工程、金融经济学、金融史、金融法、商业银行经营学、保险学、国际金融管理、投资银行业务、证券投资分析、国际结算、国际保险、金融英语等。   

    3、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其前身是货币银行学专业)具有5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金融学科第一批硕士博士点(1981),1988年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目前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为有志于从事金融学领域高层次研究的人才提供最好的研究环境。本专业在学术梯队、科研成果、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不仅保持了原有的在金融理论与政策等研究领域的学术优势,而且在证券、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等新的研究领域,其学术成果也处在全国领先水平。200010月,金融学专业与财政学专业联合成立的"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2001年金融学专业又以总评第一名的成绩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本专业近年来科研成果突出,科研条件不断改进。1996年以来共出版专著、教材60余部,论文240余篇,科研项目28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1项。依托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拥有独立的网站和内容丰富的图书资料资讯系统。

本专业与国内外著名学者和著名研究机构有着广泛的学术联系。每年一届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已举办7届)和"中国金融国际论坛"(已举办1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国际著名学者斯蒂格利茨、蒙代尔、博迪和国内著名学者董辅、刘鸿儒等应邀发表学术演讲。与美国芝加哥大学、波士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生。日本一桥大学以及国内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中国社会科学金融研究中心等有着良好的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黄达-蒙代尔经济学讲座"――杰出华人学者讲座系列已举办多期,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现已推行的"中美金融教学实验"项目选拔最优秀的本科生,邀请美国一流大学著名教授执教,实行本硕连读,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本专业现有教师37人,其中,教授13人(博士生导师10人),副教授13人,讲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4人,在国外留学一年以上的12人。在本学科的学术梯队中,既有黄达教授这样的对中国货币理论、政策和货币银行学的建立、发展发挥奠基人作用的学术大师,又有周升业教授这样的对货币信用理论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全国知名教授,更有朱毅峰、吴晓求、刘曼红、陈雨露、任淮秀、张杰、庄毓敏等年富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金融学者。

主要课程设置如下:金融理论与政策、金融市场运行分析、商业银行研究、国际金融研究、计量经济学软件应用、保险理论研究、金融工程研究、固定收益证券、高级公司财务等。金融学专业主要研究货币理论与政策、商业银行体系运行与管理,以及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践等,培养目标是造就具有较高金融理论水平、具备独立研究能力、能够胜任金融企业经营与管理、金融理论研究与金融教学工作的高层次金融人才。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各大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政府监管部门、跨国公司、外资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机构等。

4、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中央财政学院金融系,是新中国最早的金融人才培养基地之一。2002 年,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科被教育部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7 年顺利通过评估,再次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同年,覆盖金融学和国际贸易学等 11 个二级学科的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学科被教育部确认为国家重点学科,成为全国四大应用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之一。

该学院具有一批在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与学术带头人,包括王广谦教授、张礼卿教授、史建平教授、李健教授和贺强教授等。现有教授 16 人(含博士生导师 8 人)、副教授 18 人,其中,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1 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 2 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 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1 人,全国优秀教师 1 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6 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 5 人,财政 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3 人 。金融学系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有多人在中国金融学会、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等全国性学术团体中担任常务理事以上职务。学院聘请了约瑟夫 • 斯蒂格利茨( Joseph Stiglitz ) 、罗纳德•麦金农 (Ronald McKinnon) 、约翰•威廉姆森 (John Williamson) 和胡永泰 (Wing Thye Woo) 等国际著名经济学家,以及戴相龙、吴晓灵、吴念鲁和李扬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名誉教授、讲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本专业培养具有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能在银行、证券、信托、投资、保险等金融机构及其他企业、政府管理部门等机构任职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经济学科和金融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熟悉有关法律、政策和国际规则;了解国内外金融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调研、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能利用外语获取专业信息;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化工具从事专业工作。

5、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经济学科是中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早建立的学科之一。经济学院成立于1931年,从1935年开始培养经济学研究生。2002年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金融学、经济史、区域经济学五个国家重点学科再次被列入“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金融系始建于1920年,于1979年开办了全国第一个国际金融硕士点并于1984年被确定为博士点;1987年在全国重点学科评选中被评为全国唯一的国际金融重点学科,在2001年和2007年两次全国金融学专业学科评选中连续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目前是国内仅有的六个金融学专业重点学科之一。现与该系合署的还有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南开大学证券研究中心。根据国务院学科规划,该系本科生招生由原国际金融专业、货币银行学专业(国内金融)合并为金融学专业,但研究生招生仍设国际金融和国内金融两个方向。该系现设金融学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金融学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南开大学的国际金融和保险学水平排名居全国前列。国际金融的实力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和人大同为全国最早的国家重点学科,全国金融学联考国际金融部分的出题学校。保险学:是传统优势。保险精算专业全国第一,中国保险精算老师委员会就设在南开大学。

    本学科学术研究和交流活跃,该专业在国际上经常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一些著名大学保持着友好往来和学术交流,在国内聘请十余名全国知名学者与专家为兼职教授,开展合作研究、指导研究生。与金融实际部门建立了稳定的协作关系从而使教学力量和科研水平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该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三千余人,绝大多数已成为金融界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受到社会良好赞誉。

    金融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货币银行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西方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外语、计算机语言及应用、经济法、金融市场、证券投资、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与管理、经济信息与金融预测、金融工程学、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市场、市场营销学、外汇会计、国际银行业务、国际结算、西方财务会计、公司理财、英文函电等。

    6、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金融学院成立于1997年。在原金融系、国际经济系的国际金融教研室以及农经系农村金融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学科办学历史可追溯到解放前的重庆大学商学院银行保险系。自学校1978年复校以来,在国家教育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和支持下,金融逐步建设成为学校的重点学科。1978年在财政金融系招收金融专业本科生,1979年成立金融系,1981年起招收货币银行专业硕士生;1987年招收国际金融专业本科生;1990年货币银行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1年招收国际金融专业硕士生。20029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金融学院设有本科、硕士、博士三个教学层次。本科专业设有:金融学和金融工程;硕士点有:金融理论与实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博士点有金融理论与实践、国际金融、投资与公司理财。学院设有货币金融学教研室、银行管理教研室、国际金融教研室、金融市场教研室和金融工程学教研室。金融学院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教师39人,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9人,副教授16人,讲师12人,助教2人,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

金融学科是学校“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学科,也是国家重点学科。长期以来,本学科注重金融基础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同时坚持为国家金融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特别是当本学科在1995年被列为学校“211”工程重点学科以来,加强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与监管、金融风险防范、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国际化、金融电子化、金融市场、公司金融等方面的理论与实务的研究。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为贯彻国家教育部的4号文件精神,我院在金融改革、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管理的研究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精力。1996年以来出版专著50部,承担国家级课题12项,省部级课题50项,校级课题72项,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880余篇,有多项研究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

金融学科拥有较为完备的实验室和物质设备条件。学校“211工程”设有金融科研实验中心、金融干部研修中心、证券研究实验室、货币与证券陈列研究室等建设项目;并有中国人民银行建在我校的“中国人民银行模拟银行实验中心”。依托学校丰富的金融及经济类图书文献资料条件,建有金融文献资料中心。这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及物质设施为本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7、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金融系源于1921年在商学部设立的银行科,1928年正式设立“银行学系”,迄今已有80多年的办学历史。本学科点是中国东南沿海和经济特区唯一的金融学国家重点学科。1983年和1986年先后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现有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三个本科专业和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五个硕士、博士专业,涵盖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领域。该系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健全、学术气氛浓厚、科研成果丰硕、教学科研条件先进、专业课程体系完善,设有张亦春奖教奖学金和中英人寿奖教奖学金,并有金融实习基地7个。我国著名金融学家张亦春教授为金融系学术总带头人。

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专业理论与实务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现代化国际化金融人才。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扎实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较高的计算机运用和操作水平,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和经济金融数学。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投资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工程、保险学、金融信托与租赁、国际融资、外汇风险管理、国际结算、中级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公司理财、经济分析软件、外语及计算机等课程。本专业学生毕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有:银行、证券机构、保险公司、企业、政府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等。

保险专业主要培养专业理论与实务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现代化国际化保险人才。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扎实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较高的计算机运用和操作水平,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和经济金融数学。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金融学、保险学、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投资学、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工程、风险管理、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再保险学、保险营销学、保险法原理与案例、保险精算、中级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公司理财、经济分析软件、外语及计算机等课程。本专业学生毕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有:保险公司、银行、证券机构、企业、政府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等。

  金融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专业理论与实务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现代化国际化金融工程人才。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扎实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较高的数学和计算机运用水平,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投资学、金融工程、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保险学、固定收益证券、时间序列分析、随机过程、风险管理、中级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公司理财、经济分析软件、外语及计算机等课程。本专业学生毕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有:证券机构、银行、保险公司、企业、政府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等。

8、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金融学科在以著名金融学家李崇淮教授,周新民教授为首的老教授带领及年轻老师的不懈努力下,经过20多年的建设已形成十分雄厚的研究力量。目前,武汉大学金融学科共拥有7名博士生导师,12名教授、13名副教授,20名博士学位获得者。武汉大学金融学科包括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金融工程及保险学等专业方向,专业门类十分齐全。其中,由教育部批准在全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早设立的专业方向有:国际金融(1981年)、保险学(1983年)、金融工程(2000年)。2000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武汉大学金融学专业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3年武汉大学金融学专业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总之,武汉大学金融学科虽然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学科,但发展十分迅猛,目前在制度金融理论、银行管理理论、风险管理、金融工程及保险学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均处于全国的前列。

保险与精算学系成立与198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恢复保险教育后最早设立的全国高等院校五大保险学系之一。目前该系下设风险管理、保险学、保险精算等三个教研室,风险管理、保险精算、保险营销等三个研究中心。另外,为配合国家保险监管把会计从业站点加入收藏夹部门举行的保险专业证书考试,专门成立了保险精算师考试中心、保险经纪人考试中心、保险公估人考试中心以及北美精算师 考试中心等,面向社会,提供保险专业人员资格考试服务。该系1985开始招收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1998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现已形成多层次、多方向、多结构、开放式的保险教育体系。现有专业教师十余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人。另外聘请十几位国内外资深专家任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目前在校学生约200人。该系设计有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保险教育培养方案、与海内外、校内外教学、研究机构合作开设适合不同培养对象需要的保险专业课,供各类学生选修;还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20余项,主编全国高校金融类统编教材10余种,写作出版学术论著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先后有20余研究成果获得奖励,其中包括获得国家级优秀研究成果奖3项,省部级优秀研究成果奖6项。这些成果以及已经走向社会具有良好素质的优秀毕业生,使之在全国保险学界和保险业界享有学术地位。1999年,该系成为国家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外首批特许开设保险学专业的全国五大保险系之一。

9、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金融与保险学系成立于1993年,起初是国际金融系,1997年改为金融学系,到2007年更名为金融与保险学系。金融与保险学系的教学科研平台宽厚而坚实,在研究生教育层次有金融学(含保险)的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和硕士点,下设金融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保险与精算、公司金融、金融工程等研究方向;本科层次有金融学与保险两个专业(即将增设金融工程专业);并在各方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关百豪国际金融管理研究所、保险从业人员考试中心、中国精算师考试中心、南大-友邦精算中心、北美精算师考试中心,承担江苏乃至全国的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培训任务。

  南京大学金融与保险学系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90%以上。他们在金融(保险)领域的教学与科研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和《保险研究》,以及SCI杂志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50余部篇,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获省校级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近30项,2004年以来又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金融与保险学系主要培养能在各类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投融资管理机构,以及金融监管部门从事金融与保险管理的中高级人才,在为中国工商银行、华夏银行、开发银行和英国标准渣打银行等金融机构培训职员等项目上获得极大成功,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同时,也为高等院校、科学研究单位和政府部门培养教学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其培养质量得到各行业的一致好评。

10、浙江大学

本专业充分体现作为“经济核心”和“百业之首”金融业的学科特色,培养“大金融”概念下需要的复合型高级金融专业人才;在教学上构造“知识体系完整、专业核心突出、理论实例结合”课程体系。并注重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对复杂金融运作问题的定量分析和行为管理能力,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全面掌握现代金融管理基础知识、货币资本市场运作技术和金融企业经营管理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毕业生可胜任政府金融监管部门、中外资银行、证券公司及投资机构、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会计审计事务所、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工作。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学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学、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等。

 

﹙二﹚国外大学金融专业简介

1、美国大学的金融专业

在美国的金融学主要都是学习和研究金融市场,包括股市、债券衍生工具,公司财务(资本机结构、收购)等等,而所谓的国际金融则更多属于经济学。 目前金融业所需人才主要分为如下几类:一般业务人员、财会类业务人员、个人金融理财人员、金融投资分析人员、金融财务审计师和会计师、交易、研究分析人、风险管理人员、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和客户服务人员。

目前美国大学金融专业的排名是: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芝加哥大学

New York University纽约大学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

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The School of General Studies哥伦比亚大学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西北大学

Duke University杜克大学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University of Rochester罗切斯特大学

Boston College波士顿学院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卡内基美隆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康乃尔大学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Dartmouth College达特茅斯学院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南加州大学

2、英国大学的金融专业

作为传统的国际金融中心,英国的大学对金融的研究和教育非常重视,所开设的金融课程也很灵活和实用。

⑴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IC)MSC FINANCE。据统计,帝国理工的本专业有60%的毕业生在投资银行工作。

⑵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LSE)MSC FINANCIAL ECONOMICS。专业偏向ECO方面,比较宏观。LSE的金融专业和IC同处一个级别。

⑶爱丁堡大学(Edinburgh)MSC Finance and Investment。爱丁堡大学是世界名校,竞争很激烈。

⑷圣安德鲁斯学院(ST Andrews)MSc FinanceST ANDECO一直在TIME单科排名TOP10。这和学校这几年的重点发展还是有关系的。课程设置感觉稍浅,也偏向CORPORATE FINANCE方向。

⑸华威大学(WARWICK)MSC FINANCE。课程设置好,师资强。

曼彻斯特大学(MANCHESTER)MSc FinanceMSc Mathematical Finance。曼大的会计及财务学专业很不错的,历年曼大的这个专业在英国都是排前十名的。

⑹约克大学(YORK)MSC in PROJECT ANALYSISFINANCE AND INVESTMENT。课程主要侧重于项目分析,金融和投资,课程设置不错。

  3、澳大利亚大学的金融专业

⑴麦考瑞大学(应用金融亚太第一)

  该校开设的与澳洲金融专业有关的硕士课程主要有:Master of Applied Finance(MAF)Master of Commerce in Accounting & FinanceMaster of Commerce in Business(Major in Finance)

  麦考瑞大学的MAF课程被亚洲开发银行赞誉为“典范”课程,是专为那些优秀的金融人才设计的学位课程。课程选择几乎涵盖了金融的方方面面,从金融政策到风险控制,从金融衍生工具到投资组合管理,从现金流控制到信贷管理,从宏观经济到外汇市场,从房地产投资到套期保值,从信息系统建设到企业并购重组,从利率调期、风险投资到税务、保险基金管理等等,共有5门核心课程和6门选修课程(有三十几门课程可供选择)组成。

  MAF课程获得多家职业协会的认可,其中包括澳大利亚银行与金融协会(AIBF),金融与财政协会(FTA),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ASCPA),以及澳大利亚证券与投资委员会(ASIC)

   除了较为顶尖的MAF之外,麦考瑞大学的Master of Commercein Accounting & FinanceMaster of Commercein Business(MajorinFinance)也是学习金融学的良好选择。

  Master of Commercein Ac & counting &Finance是在商学院教授的,从名称可以看出,它结合了两个方向的课程,对于那些对会计、金融都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将来的就业面也相对较宽。此课程的选课比较灵活,允许学生在金融、管理、会计、审计、税务和信息系统等范围的课程中选择8门课完成学位。入学条件是学士学位并且本科专业为金融学或会计学,GPA要求为2.7(满分4)以上,没有工作经验的要求。

  Master of Commercein Business(Major in Finance)所涉及的专业更广泛,包括会计、精算、经济法、经济学、金融、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管理八方面,可以说本课程同时兼顾了专业的深度和广度。同样也是八门选修课,但学生必须从一个领域选择3-4门课作为专业,其余的课程选择至少涉及另外两个领域。入学条件是学士学位,GPA要求为2.7(满分4)以上,没有工作经验的要求;如果本科专业没有足够的商学背景,需要先修四门预备课程。

⑵新南威尔士大学(澳洲金融学实力综合第一)

  新南威尔士大学所开设的Master of Finance专业有八门课,包括4门核心课和4门选修课,不给予减免学分。学生可以选择应用金融、投资银行、基金管理等专业方向。申请该课程必须有金融学或数学的学士学位,大学平均成绩80分以上并且有至少1年金融领域的工作经验。此课程学制一年,学费3万澳元。新南威尔士大学所开设的另外有关于金融的课程是Master of Commerce(Finance),包括2门核心课、6门专业课和2门选修课,学生最多可得到4门课的学分减免,申请该课程也必须有学士学位但专业不限,大学平均成绩80分以上,但没有工作经验方面的要求,最好能提供GMAT成绩。

⑶墨尔本大学(就业保障突出)

  墨尔本大学有Master of Financial ManagementMaster of Applied FinanceMaster of Commerce (Finance)三个金融课程。

MFM是为那些没有工作经验但有金融学术背景的人士准备的,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它是一个2年的学位课程。MAF则是为已在金融行业工作2年以上的人士准备的,并且它对你的本科专业背景不作要求,只要有学士学位以及大学成绩达到要求就可以了,它是一个1年的学位课程。至于M.Com(Finance)课程,算是一个为攻读Ph.D而准备的硕士学位,中国学生通常是不能直接入读的,你必须先读一个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文凭课程。

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两个澳洲金融专业Master of Financial ManagementMaster of Finance。前一个专业是教授一些金融学的基础知识,后一个专业偏向于金融领域更专业更深的内容。如果你是想介入金融这个行业,或是学习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你可以选择MFM;而如果你想在金融领域内做深入的研究,或者你打算读澳洲金融专业博士(Ph.D),那么MF将是你最好的选择。

 

八、其他有利于本专业学生学习的相关内容

 

㈠金融学学科发展方向及其学科交叉

伴随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学科交叉成为突出现象,金融学概莫能外。实践中,与金融相关性最强的交叉学科有两个:一是由金融和数学、统计、工程学等交叉而形成的金融工程学(Financial Engineering;二是由金融和法学交叉而形成的法和金融学(Law and finance)”。金融工程学使金融学走向象牙塔,而法和金融学将金融学带回现实。

数学、物理和工程学方法在金融学中被广泛应用,阐述金融思想的工具从日常语言发展到数理语言,具有了理论的精神与抽象,是金融学科的一个进步。国际金融学理论界大量地将物理和应用数学应用于金融模型,比如使用差分、偏微分方程和随机积分等数学工具描述股票走势、收益率曲线等。

法和金融学是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法和经济学(Law And Economics的延伸,Rowley(1989)把法和经济学定义为应用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程序和影响,法和经济学强调法学的效益:即要求任何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都要有利于资源配置的效益并促使其最大化。法和金融学有两大研究方向:一是结合法律制度来研究金融学问题,也就是以金融学为中心、同时研究涉及的法律问题,强调法律这一制度性因素对金融主体行为的影响;二是利用金融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法学问题,例如金融立法和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

从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毕业生通常有这些流向:   

    1、商业性质的银行,其中包括中国工商、建设、农业银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2、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如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保险等;

  3、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4、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5、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7、国家公务员系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银行,比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出版传播机构等;